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给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即要讲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增强教学效果?这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我们在任何时期都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在不断探讨中,才能使我们的认识和教学实效不断提升。
  笔者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体会。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所要讲解的重点,化解的难点。只有充分了解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进行数学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它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要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设置有效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各类的评优课、观摩课应运而生,它有效地推动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也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些人为了使课堂更贴近生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绞尽脑汁地编造了一些生硬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数学情境,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近,即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不要凭空设想,更不要胡编乱造;二是实,既要题意明了,言简意赅,不拐弯抹角,又要符合现实生活;三是巧,即问题设置要巧妙,要有层次感,更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例如中位数与众数这节课,我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比赛中中国选手贾占波与美国选手埃蒙斯的对决作为情境:美国选手埃蒙斯前九枪以绝对优势领先于中国选手贾占波,可以说稳操胜券,但最后一枪却意外脱靶,从而失去了冠军。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埃蒙斯的平均成绩来评价他的实际水平是否合理?”由于这个事例是学生非常关注的,因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问题可以说是简洁明了。接着提出问题:“你能否用一个合理的方法来评价他的实际水平呢?”将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推向一个高潮。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方法。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通常采用讲授法。而在几何教学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取其他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知识,这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现行教学中传统色彩仍然较浓,仍然注重“师道尊严”,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更是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唯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句空话。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教师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拿着教材,从头讲到尾,累得够呛;学生学得也不轻松,常被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压得喘不过气来。
  现在,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或讨论等,使教学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会议
该文阐述了液氮温区混合物节流制冷循环中的低温混合物液固相平衡的计算思路,并给出了理论计算结果,与部分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低温混合物工质液固相平衡的热力分析对避免混合物
会议
该文结合具体工程,应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对软土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流变性以及分步开挖的时间效应进行探讨。根据一期工程反分析参数对二期工程的位移量作出了各种工况下的预测
PG constitutes 3%—5% lipids of plant thylakoid membrane.It was said that the more saturated PG in cold sensitive plant might cause phase transition of whole m
本文提出了节目制作播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其重点是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合理性、实用性、可扩展性.
探究学习的实质在于探究.它旨在以“探究”取代“现取”、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取代教师的灌输.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推动了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科学演进.  一、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意义  中学生在学习中所进行的问题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以有别于依赖教师灌输的方式,来解决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问题(或与教材所呈现的问题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妨说,问题的研究解决,也就是数学学习任务的完成或拓展.探究性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不拘一格地处理教学材料和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过程 探索材料 认知规律  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重视“过程”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据此,数学教师应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