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回家”,件件有故事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铜像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未来将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令人痛心,而众多文物的流散与回归,也成为另一段传奇。
  圆明园兽首每一次“回家”都是传奇
  2007年,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竞拍成功,流失海外近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祖国。如今,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国家永久收藏。捐赠仪式后,马首铜像将与其他六尊兽首铜像聚首京城。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构件,由清乾隆年间西洋画师设计,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融合东西方文化特色。兽首用料考究,形态逼真,展现出很高的工艺水准。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付之一炬,包括兽首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就此被掠西去。目前,圆明园兽首铜像已有7个“回家”,而每一个兽首的“回家”,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宣布拍卖圆明园猴首、牛首及虎首,危急关头,享有盛誉的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毅然出手。当拍卖行拒绝中国提出的撤拍要求后,保利便在拍卖第一件“牛首”前六小时,紧急作出决定:不惜代价,夺回国宝!保利代表、文物专家易苏昊与神秘竞标人物斗智斗勇,最终以3000万元港币的天价拍回猴首、牛首及虎首三件国宝。到2003年9月,何鸿燊在得知猪首下落已明但尚未被购回时,捐资600多万元人民币购回猪首铜像,并捐赠给保利博物馆保存。
  鼠首和兔首的回归则来自外国友人的私人捐赠。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表达了捐赠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的意愿。当年的6月28日,“皮诺先生捐赠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将这两尊圆明园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
  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逐渐从星散走向重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圆明园十二生肖能在家“团聚”。
  35万元港币购回《中秋帖》和《伯远帖》
  圆明园之外,清宫收藏文物的流失与回归也有很多故事。由段勇、李晨编著的《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一书记录了众多清宫散佚文物的命运。《中秋帖》和《伯远帖》是清宫收藏的重要书法作品,与 《快雪时晴帖》一起并称“三希”。“三希”入藏清宫后,乾隆皇帝专门在养心殿旁辟设书房并命名为“三希堂”作为收贮展玩之地。辛亥革命后,溥仪出宫时由静懿贵妃将此二帖带出,《快雪时晴帖》则被守卫士兵搜出而仍存放故宫。《中秋帖》和《伯远帖》出宫后被卖给收藏家郭世五,1949年被郭的后人辗转抵押给香港汇丰银行,因无力赎回被拍卖。
  传说曾有人与当时的台北故宫联系,愿将《中秋帖》 和《伯远帖》出售,但彼时台北故宫因经费局促,无奈与其失之交臂。香港鉴藏家徐伯郊得知此事后,写信告知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马衡与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向周恩来总理和主管文化的郭沫若副总理报告了此事。周总理亲自批示:“同意购回《中秋帖》和《伯远帖》。”经徐森玉等人在澳门鉴定确认是真迹后,文化部最终以港币35万元的价格从香港购回了《中秋帖》和《伯远帖》,并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我国现存最早的纸本名人绘画、唐代著名画家韩滉的传世名作《五牛图》的回归,也与周恩来总理有关。
  《五牛图》被历代奉为国宝。有宋一代,《五牛图》一直藏在皇宫御苑。靖康之乱,宋高宗赵构仓皇逃难之际,未忘挈此南渡。元初,其为赵伯昂所得,旋即入赵孟頫之手,被叹为“希世名笔”。明朝尝由项元汴珍藏。至清乾隆年间,由民间搜集至宫廷,深受乾隆珍爱。清末,《五牛图》被八国联军掠至海外,此后半个世纪一直销声匿迹。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一封来自香港的匿名信,说《五牛图》近日会在香港拍卖,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元,自己无力购买,希望政府能够出资收回国宝。当时,10万港元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无疑是一笔巨款,但是出于抢救流失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政治的影响,周总理给文化部下达了三个指示:一、派专家赴港进行鉴定,确定为真迹后收购;二、派专人护送,确保文物安全;三、文物返回后,交给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妥善保管。同时电令新华社香港分社“不惜代价,抢救国宝”。
  文化部立即组织专家赶赴香港。经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遂由新华社香港分社暗中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币买下此画,秘密运回北京并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当时《五牛图》已经是满幅风尘,直至20多年后才被精心修复,重现绝世风华。
  蝉冠菩萨像“流浪”14年回归山东
  2011年3月17日,山东博物馆在评选10件“镇馆之宝”的同时,还评选出现场观众最喜爱奖、最具听觉冲击力奖、最具故事情节奖、最具视觉冲击力奖四件“特别奖”藏品,东魏的蝉冠菩萨像位列“最具故事情节奖”。
  蝉冠菩萨像的出土颇费周折:1976年3月,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一村民在挖土垫房基时,挖出了一堆佛像,这些佛像主要是石质的,虽然都残破不堪,但在土坑中摆放比较整齐。可惜,当博兴县文物部门闻讯前来勘察时,现场早已被破坏,大部分石像已被附近村民当作石料运走。后经当地文物干部不懈努力,几年间找到数百件残块,经粘接修复合计收回佛像、佛像座等残缺个体73件,蝉冠菩萨像就是其中被收回的最为珍贵的一件。
  蝉冠菩萨像发现时已断为三截,当地博兴文物所所长李少南用了3年的时间分3次从3名村民家中找到,终于拼接成一尊较为完整的菩萨像。1982年,蝉冠菩萨像完整入藏博兴文物管理所。
  蝉冠菩萨像归藏博兴县文物管理所后,又经历了一段坎坷。由于当年县里保管文物的条件不是很好,1994年7月初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蝉冠菩萨像不翼而飞,杳无音信。1999年12月,两封信函同时揭开了蝉冠菩萨像的迷踪。一封是托名北京大学中国著名学者宿白书写的、寄送给中国社科院杨泓的神秘信件,另一封是来自米西奈斯古代艺术基金会主席玛利奥·罗伯特的信件。
  原来,蟬冠菩萨像被盗后流转到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以重金购得。在诸方国际友人协助下,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与日方经过了多回合谈判,终于在2001年4月达成协议并签署《备忘录》,确定在2007年底美秀博物馆创立十周年之际,日方将这尊稀世珍宝无偿捐还给中国山东。
  2007年3月至5月,为了答谢美秀博物馆无偿赠还菩萨像的诚意,山东省文物厅专门组织了70件(套)佛像文物,在日本美秀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山东省佛教美术展”。2008年1月,在外流浪长达14年的蝉冠菩萨像终于回到故乡,山东省文物局指定由山东博物馆收藏。从此,这尊菩萨像静谧安详地陈列在佛教艺术展厅里,无声地向海内外友人诉说着它的故事。
  摘自《济南时报》
其他文献
清晨,我会浮想联翩。对于已过七旬的老人,回忆是一种享受,特别是童年时那些暖心的往事。  是日,翻看手机,回想起去冬干燥的北京下了头场雪,带来清新的空气、喜悦的心情。雪下得并不大,好玩的人们还是抑制不住兴奋,费劲地撮出个雪球打雪仗,或是指导小孩堆出个瘦小的雪人。想着想着,冒出了“家书”一词。  我家有写信的传统习惯,爸爸妈妈都是写信的高手,家书伴随我们姐弟仨长大。我家的家书要是收集齐全,堆积起来会码
我的父亲在2017年4月份的时候刚过了100岁的生日。他于1917年出生在广州,当时父母亲是银行家,后来成为中国银行上海的总经理。我父亲是六个孩子中的老二,在他幼年的时候在苏州、上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苏州我们有家庭园林,在夏天的时候他会到那里去,有很多的水池和假山园林,常和兄弟姐妹在园林中游玩。1935年的时候我的父亲离开了中国,两周之后他到了旧金山,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哈佛求学。  初到美国时处于
“妈,等你回来。”2020年2月1日,郑杰发了一条朋友圈。   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  抗疫之战打响以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员备受社会关注。被网友称呼为“李奶奶”的李兰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疑问,我们专访了李兰娟院士的儿子郑杰先生,希望从他的视角里,阅读到一些关于李院士的别样片段。  从视野里消失了整整6天的母亲  “日历上,她自202
北京地铁站名林林总总,可我独爱这一个——惠新西街南口。  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把过往乘客吞吐往复的简单地标,它更像我的一场——新生。01  上班三年来,租住在北五环的房子里,每天都会两次往返“惠新西街南口”这一站。它是我最快捷也最拥挤的中转站。但第一次从地下走到地面上来,却是因为要去它附近的中日友好医院看我的一个朋友——娜娜。  那是2016年的3月,我刚考完教师资格证笔试,娜娜微信朋友圈更新
毕淑敏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涵盖了文化思考、艺术感觉、人生体悟,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生命、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她的文章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具有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以及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  《反正我不会带走一块石头》具有游记与随笔的双重特质,以“球王”对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处风光的介绍为引线,融入了风土人情、鸟类生命状态以及独特的人文思考。而作者要启示读者的是
把厨房想象成一座孤城  四面环水  请你只带着剑胆琴心归来  指尖聚一泓流水  和肥瘦相间的日月对坐  白米、油盐、衣裳,没有传说  你在南山之南,我在水湄之東  隔着三尺灶台  读我们之间从未有过的巴山夜雨  读竹外桃花,读鳜鱼肥  屋后只种四季菜蔬  从不豢养明月  无诗无酒,没有小蛮腰  素味的花间词,不说恩仇  刀切破手指  为了小心地藏好疼痛  我想象:我已得一人心,三生不悔
黄梵,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诗人、小说家,1979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南京哀歌》《第十一诫》《浮色》等。曾获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北京文学奖诗歌奖、汉语双年诗歌奖、金陵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韩语、法语、日语等文字。  朱夏妮这两首短诗,一首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另一首看似复杂,诗里包含的思想却十分迷人。
小的时候,陀螺是最爱玩的游戏工具。它可以是木头的、竹子的、塑胶的、金属的,但底端都镶嵌有一颗钢珠。用绳子仔细地一圈圈缠上,展臂一放,陀螺便颤颤巍巍地转动起来。想要它旋转得更快、更稳定、看上去更具美感,只有用手里的绳子一鞭鞭地抽打它。  无数孩子沉迷在这个游戏里。他们比赛,看谁的鞭子抽打得更响亮,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更漂亮……玩够了要回家吃饭的时候,大伙儿喊个“一、二、三停”的口令,最后倒地的陀螺的主人
于海斌 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中级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你突然间发现你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有时甚至只是
凉月满天  原名闫荣霞,《读者》签约作家。她的文字时而温婉纯净,如与桃花相映的江南女子;时而磅礴大气,尽显王者之风。看凉月满天的文字,无论是写他人还是自己、世事还是意趣,情感是奔涌的,但似乎是暗流;时空不断变换,但总归于平静。她总是以一个冷静的叙事者的角度,剖析、描画、热爱着这个世界和人们。文如其人,她做人的风格亦是如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际云卷云舒。  前几天下了两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