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血压管理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w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卒中已成为中国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超过60%的患者血压增高。缺血性卒中早期血压增高常与功能转归不良独立相关,因此早期血压管理对于改善转归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卒中早期启动降压治疗的最佳时机、理想血压水平和优化降压策略尚无统一认识。这些问题的阐明有待于缺血性卒中早期动脉血压水平与脑灌注关系的揭示,这将为卒中早期血压管理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黑素瘤是起源于表皮黑素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编码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该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的永生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决定端粒酶活性高低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特别是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突变和甲基化状态与黑素瘤密切相关,目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与黑素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的解剖和功能的脑干核团,参与很多病理生理学过程,包括心血管调控、生殖行为、发声、恐惧、焦虑、抑郁、防御行为以及痛觉调制等.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治疗方式以及门诊随访资料,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男性17例(70.8%),女性7例(29.2%),平均年龄(52.0±9.4)岁。22例(91.7%)行血管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化学修饰过程.DNA甲基化是主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之一,在基因表达及突变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光老化皮肤和皮肤癌中存在DNA甲基化的异常,其发生机制可能与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活性下调、碱基/核苷酸剪切修复、生长停滞与DNA损伤诱导蛋白(Gadd45a)介导的DNA去甲基化等相关
目的 运用中西医结合对微刨导针锤入空心钉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的心理干预、中西医护理。结果 老年患者能主动
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症体的激活多由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产生,进一步激活cmpase-1,促使IL-1β和IL-18的成熟分化及分泌,从而引发炎症反应.激活过度的NLRP3炎症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肽.多项试验证实其在偏头痛发作中发挥着舒张血管、介导神经源性炎症、调节痛觉感受等作用.近年来大量Ⅱ、
患者男,45岁.因下唇右侧持续性红色斑块2年,于2010年7月到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唇红色斑块,自觉轻度疼痛,斑块持续存在,2年来未见明显变化.曾于外院予以外用克霉唑软膏、丙酸氟替卡松软膏治疗,皮损无明显好转,1个月前外涂水杨酸酊剂引起局部糜烂及明显烧灼痛,诊断不详.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嗜好,每日约吸烟30 ~ 40支,持续20余年,无舔唇、咬唇及食用口香糖的习惯,否认用过唇膏等化
期刊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物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 AI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和环加氧酶-2(cycloxygenase-2, COX-2)在颅内破裂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瘤体和颞浅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动脉瘤和颞浅动脉AI
偏头痛诱发因素多种多样,每种诱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同偏头痛患者对各种诱因如月经、酒精、含酚类食物、含组胺食物等的敏感性不同,遗传学研究也证实某些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