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MAYA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MAYA软件以其界面灵活、操作方便、功能强大,已成为动画制作软件中的主流应用软件,随着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很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三维动画课程,本文以分析MAYA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现状为基础,探究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培养适应动画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MAYA软件;三维动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18-01
  随着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三维动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影视广告、电影特效、仿真教学、艺术效果展现等,因此,社会对三维动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三维动画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动漫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中职学校的三维动画课程起步相对较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术的应用相对大专院校学生比较薄弱,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优化完善。
  一、MAYA软件在三维动画中的意义
  MAYA软件是一款界面直观、操作便捷、制作效果真实、易于学习和使用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动漫制作、影视动画制作、广告宣传、影视特效等领。MAYA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画面质感逼真,不受环境约束,三维效果不仅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能为数字化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因此,MAYA软件已经成为三维动画制作的主流软件。
  二、中等职业学校MAYA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
  MAYA三维动画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的教学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单一,基本上按照书本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以MAYA软件介绍、NURBS建模、多边形建模、灯光技术、材质渲染、基础动画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各教学内容之间独立讲解,教学内容之间没有相關联系,无法适应三维动画人员的岗位需求。学生即使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亦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企业对于不同动画岗位的技术要求。
  2.教学模式落后。
  MAYA三维动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安排在学校的机房,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机械的模仿老师的演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就造成学生一旦脱离教师的演示,就无从下手,无法独立进行创作,勉强制作的作品也没有创意,缺少灵魂。而一部成功的作品,一定具有丰富的动画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性格,才能博人眼球,这就要求我们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学校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
  由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脱节,所培养的学生实战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后还需要一个再学习、再培训的过程,使得中职动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导致了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尤其是对口就业率不高,从而影响了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吸引力。
  4.缺少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建成数字化教学平台,MAYA三维动课程教学缺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支持,学生不能够进行在线学习,师生也不能够在线交流,导致学生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即时解决,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三、MAYA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究
  1.标合理化教学目,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MAYA三维动画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学生对三维空间缺乏足够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不同动画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化教学目标,防止过空过泛、不切实际。在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动画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及动画制作的流程,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如设计、建模、材质、灯光、动画、特效等,其中建模部分又可分解成场景建模、角色建模和工业建模三个子模块,各模块在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学以致用,再结合课堂实例,布置与实例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模型设计和制作是MAYA三维动画的基础,MAYA软件的建模方法可以分为NURBS建模、多边形建模和细分曲面建模。这里我们以室内场景建模为例,将室内场景中的模型进行分解,由简到繁。先制作简单的桌凳,主要利用多边形建模中的基础模型——立方体构建模型框架,给模型加线,运用挤出命令将模型调整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再对模型进行倒角和平滑处理,让整个模型更加的精致与逼真,至此完成了场景中的第一个模型桌凳的基本制作;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场景中其它模型的制作。但是MAYA软件中的各个模块是相互关联的,为便于以后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在模型制作完成之后,需将模型进行分组管理,这就需要为各分组模块合理命名,这里的合理命名是指名称不仅要有一定的规律,方便查找和引用,还要向学生强调模块不能使用中文名称,否则容易造成软件出现“致命错误”,致使软件崩溃。
  2.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无法满足MAYA三维动画课程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结合多种先进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提高三维动画制作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场景建模这一模块中,可以播放一些大型游戏和电影中让人震撼的辉宏场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选取场景中的某一区域作为课题教学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制作的逻辑顺序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为防止学生只是机械记录课堂案例的操作过程,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模型进行部分改动,自主创意,为模型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上例中,模型已经建好的基础上,需要对模型进行材质赋予,同一个模型可以具有不同的材质,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模型赋予各种各样的材质,就像设计师一样,自由发挥。比如同一个建筑模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模型的理解和贴图素材,可以将这个建筑模型渲染成卡通效果、仿古效果、玄幻效果、写实效果等等。这里要注意一点,材质的体现必须借助灯光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同的场景效果,要借助不同的灯光,才能渲染出最终想要的氛围,所以材质和灯光也可以单独地进行综合实例教学。
  后期的综合实例教学中,根据不同动画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可以采用岗位驱动式教学模式,如设计师、建模师、动画师、特效师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扮演不同岗位角色,进行任务分解,模拟企业标准化动画制作流程,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更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
  3.加强实战教学。
  MAYA三维动画课程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实战教学。学校可以和影視动漫企业合作,进行联合教学,引进合作企业的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分工协作,完目标任务,模拟企业工作流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实战教学,完成项目任务。除了引进企业项目之外,还可以进行专项主题设计实战,分模块进行实战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锻炼学生的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4.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要让中职学生熟练掌握MAYA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生课后在线学习和反复练习,这就需要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借鉴模仿。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要成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开发二维码教材、VR虚拟实训资源库等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拓展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MAYA三维动画课程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紧跟当前三维动画发展的方向,掌握三维动画行业的动态,为企业输送一批批优秀的动画人才。
  综上所述,在MAYA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务之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探索更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更实用的动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霞飞.议中职院校MAYA三维动画教学[J].数码设计,2017,(7):168-169.
  [2]王丽娜.MAYA软件的动画角色设计和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10):50-53.
  [3]刘楠.浅谈中职校中的三维动画MAYA教学[J].科学大众:教育科学,2016,(5):114.
  研究课题:2017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K17033)。
其他文献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资源与能源消耗总量依然持续快速增长,使其难以与变幻莫测的国际贸易形式和日益提升的国际责任担当相适应。建筑产业是仅次于装备制造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其资源消耗量和一次能源消耗量分别占社会总消耗量的30%和27%(2015年统计)。这种取舍难分的尴尬境况使其很自然地成为我国资源循环问题的焦点。
  2000年,在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14家建筑企业共同开发了“资源循环型住宅研究项目”,提出了资源循环型住宅的概念:以全寿命周期为视
随着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推进和大力的宣传,如今中国已有30余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独立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举措,很多城市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传统的装饰装修方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需求也不断增高,问题也愈发的暴露出来,诸如施工效率低、产品在现场凌乱混杂、施工的周期长、施工现场对环境的保护不达标等等。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迅速,人们对建筑装饰部品的质量、产品的选择、施工速度、以及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标准化正在大力
随着“十三五”规划提出转变工程建造方式、大力发展工业化建筑,并明确提出发展工业化建筑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推进建筑装饰装修工业化。在国家与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刚刚起步,关键技术标准缺失,相应的标准不成体系,制约了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的发展。现阶段如何构建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的标准体系、需要编制、修订哪些关键技术标准亟待解决。
  围绕构建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标准体系这一核心问题,首先介绍了一般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利用的相关理论方法,
【摘 要】地理学科存在诸多的抽象概念和地貌地表特征图像,若能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那么在视听结合、形象化教学、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面的激发会有明显帮助。特别是在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上,使用多媒体设备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令文章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文将以多媒体技术中的微课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教材每个单元及整册教材之后,都会安排整理与复习,尤其是六年级下册更是安排了一半的版面来整理与复习,可见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仅要巩固加深已学知识,更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功能。  【关键词】整理与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14-01  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落
期刊
【摘 要】古诗文教学就是带着孩子们真正走进古诗的情怀,未成曲调先有情,了解诗意酝酿情,对话文本悟诗情,感悟内涵升华情。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评词析句;悟诗情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15-01  诗歌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是语文的源头。是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闪亮的一页。古诗文教学就是带着孩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事业随之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数学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很重要,需要教师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本文将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方面,进行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概念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活性;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中国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是中国建筑学科现代转型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其历史真源、思想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可以为当今中国建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中国高等建筑教育承袭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思想,并与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建筑教育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冲击,源自古典美学的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和时代发展愈显脱节,逐渐显露出认知落后、步伐蹒跚的疲态,一度被认为是保守思想的代名词,学界也曾因此而“一边倒”地认为其阻碍了中国建筑教育的现代转型。
  为了摒除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19-01  我们学生在学语文时,往往存在一个根本性的、涉及到思维本质的误区:语文是无法把握的,是很虚幻的东西,它没有自然科学的严谨与逻辑。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语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作为科学,它仍然是很有逻辑的。语文是有逻辑的,这就是真相。同学们只有认识与坚信这一点,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语
期刊
随着高铁的日益发展,很多城市开始对其站前广场进行新建和改造活动,这其中出现了因布局不当导致的土地利用不高效,站前交通组织混乱,城市空间及形象塑造缺乏等诸多问题。
  内容目的上,笔者从站前空间布局(包括站前各交通设施规模、面积、位置、数量、形式、布局及组合布局等情况)、站前交通组织(包括与城市道路衔接、出入口组织、广场内部车辆流线、人行流线组织等)、站前广场尺度(包括广场的双尺度与城市空间和人的感受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站前布局及其对交通换乘的效率和体验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力求达到高效换乘并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