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宪法学人的独特思考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法学者张千帆先生在推出了好几本广受关注与好评的大部头著作之后,他的第一本随笔集子《倚宪论道》面世了。在他看来,较之于“洋洋大观、引经据典的大部头”,要写好这种没有“脚注”的随笔,更需要个人灵感,同时也更为困难。
  困难虽然存在,并不表明作者没有能力做好。虽然张先生自谦是一个“有问题意识但没有什么理论灵性”的人,但是,读完此书,我的结论是:这本书其实已经达到了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对随笔——确切的说是思想性与可读性兼顾的学术随笔——的预期。
  《倚宪论道》一共收录了37篇文章,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解读这本书可能更容易理解,虽然张先生称绝大多数文章由于“都是针对具体事件有感而发”,“多少会给人一种杂乱零散的感觉”,其实,这些看似杂乱零散的,缺乏系统的文字背后,先生对中国宪政事业的热爱、对学术批判立场的自我坚守以及对中国宪政时代到来的期待一以贯之,他的思考主题可以概括为:关注中国宪法的现实,探索中国的宪政之路。
  自宪法诞生以来,教科书上一直这样写着: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宪法具有最高效力。然而,这些响亮的语言似乎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只是“通向乌托邦的通行证”:在现实中,宪法一方面被经常滥用,一方面被普遍忽略,因此,张先生一再重申“认真对待宪法”:宪法必需被赋予法律的直接与实际效力,在运行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而宪法如何得到有效实施?首先要对现行的宪法文本进行反思,为宪法实施清除文本方面的障碍。他曾在“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一文中指出:现行的宪法的主要问题不是规定的太少而是规定的太多,规定的太多而无法实施,反而有损于完法的尊严与权威。既有的宪法文本存在着与普通法律、国家政策和政治纲领没有严格区别的缺陷。而标准的宪法文本应该只包括对个人基本权利和国家权力结构的规定。其次,他对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宪法的实施与效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宪法审查制度与宪法司法化问题,建立中国的判例法制度、人大的职能如何完善等。
  在宪法学的研究方法上,张先生以突破和创新为人称道。他摒弃过去国内学者对宪法学研究所持的意识形态立场,主张独立与冷静的学术态度,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倡导并力行推动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的研究范式转换。我国把保护人权写进宪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人权问题一直高度关注的张先生表达了一个宪法学人极大的欣慰之情的同时,对于那些极容易产生侵犯人权之实诸如公共利益一类的大词,他却警醒待之。
  张先生在本书中表现的另一个特色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宪政问题,让我们认识到宪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公民生活的方式,是一种民族的文化、道德与习俗在法律运作中的体现”,他以一个优秀的宪法学人所具有的学术素养与问题意识,向我们展示“以沙石见世界,以滴水看人情”的微言大义,使得宪法学呈现平易与亲和的一面,其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该文集还收录了一些著序和译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脉络,先生留学多年并对美国与欧洲宪政有精深研究,作为“我国少有的几位能应用西方法学理论研究中国公法问题的学者”(包万超语),开阔的视野使得他能够自觉将中国的宪政建设放置在整个国际化的背景之中,以期中国的宪政可以继承与发展国外成熟的宪政经验。
  一本好书并不代表它是完美无缺的,在我看来,作者对中国宪政现状的思考,同时提出了若干的改善方案,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作者在分析更多使用的是横向与比较的方法,而对产生中国宪政问题背后的文化、制度及民众意识没有做历史的纵向的交代与剖析,“没有回声的思想难以歌唱”(西川语),中国的法治事业要实现从“改革宪法”向“宪政宪法”的转变。我想,这一点应该也是很重要的。
  推荐理由:什么是宪政?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自现实生活而不是宏大理论。
其他文献
熊丙奇先生新著《教育熊视》,以传媒报道的最具标志性的教育事件为观察对象,以民间视野为观察立场,以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为观察视角,围绕中国教育近年发生的令人莫衷一是的言说,使人眼花缭乱的事件,清晰而坚定地阐述作者对中国教育的观察、思考和立场。本文摘自该书。    缘起    最近看到好几篇文章,在为我们“纠偏”:国外的教育,尤其是我们一直“推崇”的美国教育,并非“传言”与“想象”中的轻松得不得了,他们
2007年7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季羡林教授在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曾对前来征求意见的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件事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在国内各大媒体和网站引起大家的讨论。现在在百度打上“季羡林张艺谋”,还能找到79000多条有关这次讨论的网页。这说明,“孔子”和“奥运会”,确实在无形中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英国传记作家约翰·曼追梦数十年,追寻成吉思汗真迹。时间上,潜回史海,倾其所能找到尽可能多的史书典籍,稽查考证,钩沉历史,回到遥远的过去;空间上,横贯欧亚,从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年轻时生活的山脉、加冕地、诸多重大征战发生地,一路追寻到其可能死亡的山谷以及极有可能是他的长眠之地的圣山,实地考察、荒野历险,贴近真实的现场。作者旨在更准确,更真切地感悟理解成吉思汗,理解成吉思汗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当今世界所产生
过劳死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新年新气象,日本政府再出招:鼓励员工多休假、早下班。但是,谁愿第一个“吃螃蟹”?  过劳死严重威胁日本社会  工作时间太长、强度太大导致死亡在日本是个老大难问题,以至于日文中有了专属名词:过劳死。  现在,日本政府和商界采取行动,推动小幅改革:让员工每月早下班一天、拿回生活自主权。  这项计划被称作“超值星期五”:从2017年2月起,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三点下班。日本广
为应用推广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图书情报事业改革,促进学术创新,笔者以《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资料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科学》、《情报杂志》、《现代情报》、《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
垂直思考像水一样沿着既有的河道往前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进一步拓宽河道,使之成为未来唯一的河道。如果垂直思考是这样一种高可能性的思考,那么水平思考就是一种低可能性的思考。我们可以有意开凿一条新的河道以改变水的流向,这正是水平思考的目标所在。本文摘自《水平思考法》一书。    很多年前,一个人只要欠了别人钱,就会被送进监狱。一个伦敦商人就很不幸地欠了高利贷者一大笔钱。这个放高利贷的商人,又老又丑,但他
性骚扰如今已成为广受大众关注的话题,许多长期忍受性骚扰的受害者,因为找不到完善的求助机制,又迫于各方压力,只能敢怒而不敢言,特别是在职场中存在的性骚扰现象令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十分头疼。  而荷兰人在应对职场性骚扰时,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  ★“值得信賴的人”建立第一道屏障  ★“吹哨人”制度  ★法网专治性骚扰  ★中荷对话性骚扰议题  在荷兰语中,性骚扰叫做“seksuel
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随便翻开一页,便可以津津有味的读下去,从字里行间,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生出许多新的感触,增加不少实用知识。  本书由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组成,这些文章摘自国内外各种报章杂志及网络,配有多幅幽默清新的插图,好比一本文摘杂志,内容集中讨论东西方文化,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文章观点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国内外作者对东西方有关国家或民族性格的亲身体验和细致比较,也有知名学者对中西方文化和性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
本书作者爱德华·伯曼来自英国,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董事。在中国已生活了3年。由于他的国籍和风度,很自然地被很多人认为是英国绅士的代表。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稍有教养的英国男士就肯定是一位绅士。这种印象可能主要来自于像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之类的小说。正是这些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要去探讨中国人心目中的“绅士”的涵义,以及它与在中国日渐风行的赛马、高尔夫之类绅士运动的联系。  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