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在信息时代,怎样使传统课程仍然保持传统优势,又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特点,促进古代文学教学,是多年来教学改革一直探索的问题。
1 走学科整合之路
为使传统课程的优良传统不丢失,我们在传统方面应更加注意基本功。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应走学科整合之路。(1)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近缘整合,这是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自身的需要。因为对研究者和教学人员来说,若不收集完备的资料则根本没有发言权。(2)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字、音韵、训诂学的近缘整合,这对夯实基础、充实底气、克服浮躁学风都是必要的。(3)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史、哲学史、学术史、民俗史等近邻学科的整合,目的是为古代文学教学提供多维视角和众多参照系。(4)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艺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乃至音乐、美术、心理学等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在新世纪体现与时俱进的特色。通过这几方面的整合,会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2 注重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体现是多方面的,应针对师范性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这一特征,有意识要求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与中学教材的衔接。因为自中学教材改革以来,文言文的数量大幅增加,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选量已达80余篇,而且有许多篇目与大学要求讲解背诵的篇目是相同的。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为适应这一需要,我们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如“中国文学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并且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和教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 注意更新教学方法
古代文学在长达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先辈们积累并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方法,对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方式、方法,应很好地继承。但是,多年来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于其他课程,教学重考据训诂,常常陷入繁琐经学,教学模式大大落后于现代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教学内容跟现代社会的巨大时代距离,也导致学生与学习内容的隔膜,加之社会上功利主义以及快餐文化的冲击,使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锐减。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在21世纪高等学校中文系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配合教学理念的更新,两者互为补充,才能有的放矢。针对学生中普遍对古典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锐减的现状,我们应该尝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法改革,如河西学院的方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的课件图片,基本涵盖了先秦文学到清代文学的内容重点,其教学效果是,既重视阅读经典文本,又将读文本与读图、影视欣赏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人物、场景的想象依托,创设意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拓宽学生对作品的品赏思路,拉近古典文学与现代社会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既定的教学和教育目标。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前瞻性、创新性。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去。对于古代文学中一些用语言难以描述和形容的概念,如“意境”等,可运用电影、电视和传统绘画的幻灯,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这样既重视了教学的科学方面,又关注教学的艺术层面。如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把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配合,从音乐中感受它的意境,领受它的艺术魅力。
4 注意教学研究的相互交流
现在网络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建立网站,进行网上交流,如一些学校建立了“辛弃疾网站”“李清照网站”等等,为广大学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研究和交流心得的最佳平台。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名牌大学的科研动态和教学现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 走学科整合之路
为使传统课程的优良传统不丢失,我们在传统方面应更加注意基本功。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应走学科整合之路。(1)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近缘整合,这是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自身的需要。因为对研究者和教学人员来说,若不收集完备的资料则根本没有发言权。(2)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字、音韵、训诂学的近缘整合,这对夯实基础、充实底气、克服浮躁学风都是必要的。(3)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史、哲学史、学术史、民俗史等近邻学科的整合,目的是为古代文学教学提供多维视角和众多参照系。(4)注重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艺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乃至音乐、美术、心理学等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在新世纪体现与时俱进的特色。通过这几方面的整合,会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2 注重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体现是多方面的,应针对师范性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这一特征,有意识要求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与中学教材的衔接。因为自中学教材改革以来,文言文的数量大幅增加,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选量已达80余篇,而且有许多篇目与大学要求讲解背诵的篇目是相同的。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为适应这一需要,我们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如“中国文学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并且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和教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 注意更新教学方法
古代文学在长达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先辈们积累并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方法,对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方式、方法,应很好地继承。但是,多年来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于其他课程,教学重考据训诂,常常陷入繁琐经学,教学模式大大落后于现代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教学内容跟现代社会的巨大时代距离,也导致学生与学习内容的隔膜,加之社会上功利主义以及快餐文化的冲击,使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锐减。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在21世纪高等学校中文系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配合教学理念的更新,两者互为补充,才能有的放矢。针对学生中普遍对古典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锐减的现状,我们应该尝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法改革,如河西学院的方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的课件图片,基本涵盖了先秦文学到清代文学的内容重点,其教学效果是,既重视阅读经典文本,又将读文本与读图、影视欣赏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人物、场景的想象依托,创设意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拓宽学生对作品的品赏思路,拉近古典文学与现代社会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既定的教学和教育目标。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前瞻性、创新性。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去。对于古代文学中一些用语言难以描述和形容的概念,如“意境”等,可运用电影、电视和传统绘画的幻灯,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这样既重视了教学的科学方面,又关注教学的艺术层面。如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把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配合,从音乐中感受它的意境,领受它的艺术魅力。
4 注意教学研究的相互交流
现在网络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建立网站,进行网上交流,如一些学校建立了“辛弃疾网站”“李清照网站”等等,为广大学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研究和交流心得的最佳平台。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名牌大学的科研动态和教学现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