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整合的实质就是双赢,即提高学生语文与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信息技术,使其充斥整堂课教学。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过程,但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录像视频、录音范读、堆砌的图片、无聊的动画......课件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成了展现教师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这就把信息技术用偏了。对于教学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无疑是画蛇添足。
  2、教学设计不当,用信息技术图解文本形象,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一些语文课件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文字部分,而将重点放在了选用色彩比较艳丽,画面感很强的图片,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通过文中那细腻的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在各自的脑海中都刻下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图画;而教师提供的画像一出现,往往窒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用信息技术把文字转换成图像,学语言变成了看图像,势必影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忽略了学科特点,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的语文实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不能因为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有的整合课中,教师搜集了大量拓展的内容,又急于在一堂课中把它全部展示出来,造成了信息技术代替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实践机会。课堂上,我们听不到学生对文本的反复诵读,看不见学生对文本的细细体味,也就谈不上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深体验。
  4、师生双向互动不畅,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要看到,使用多媒体,为达到光影的最佳效果,需要营造灰暗、柔和的教室环境,课件一放,教师就得时刻注意点击鼠标,仔细搜索,这必然减少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互活动;教师借助电子平台教,学生通过电子平台学,往往忽视了师生间直接的知识研究探讨和情感交流融会的活动。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一堂好课不是单纯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信息技术绝不是解决教育症结、攻破教学难关的万能工具。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整合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认真剖析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整合的实质,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在价值。
  2、恰当设计教学过程,找准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时,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
  比如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对“维也纳”知之甚少,时空差距较大,光依靠书本上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设计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站,把在课堂的分析指导预先设计到网页课件中,把与音乐之都维也纳有关的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资料制成网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教学时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的知识点间转换,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打破书本的局限,提高教学效果。这节课的设计就找准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学生在问题导向下,积极主动地摄取各类信息。同时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方法,从而构建“音乐之都”这一意义。
  3、整合要紧紧把握语文课程特点,为语文实践提供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践行"的场所。现代教育媒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决定了它能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舞台,交互式的课件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提供了条件。如教学《火烧云》,教师利用课件生动地展示了天空中的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多的画面,各种各样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各种形状的云变化多端,令人惊叹。真切动人的画面,富于感染力的音乐勾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学生体验到火烧云的美丽、神奇。教师再次展示画面,画面上的云姿态各异,瞬息千变万化,让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学生通过欣赏、体验,画面转变成十分美妙的语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4、重视师生交流。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自由参与性、平等交互性、虚拟探究性以及客观公正性来打破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绝对权威,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来相互促进和启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恰当运用,优化语文教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其他文献
(一)《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有本办法第七十三条至七十五条规定情形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内容是: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讨论,互相矫正错误,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尝试教学法能使学生尝试学习,大胆对知识进行尝试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科学教学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学生具有尝试学习的基础和条件。  1、8-12岁儿童
摘要:在新课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策略探讨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前提。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注入式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是吸收,从外到内;写作是表达,从内到外。持读写沟通、唇齿相依观点的前有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后有来者"胸藏万
在国际清算体系中,黄金与美元脱钩后,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但黄金却从来没有退出金融领域,1999年欧洲15国央行在声明中,就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黄金作
减负增效的要求已经在中小学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各地教师对有效性课堂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仍然是各个学校,各位老师需要探讨的一个
犹太民族无疑是世界上了不起的民族之一,在培养儿童学习能力方面,有不少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给孩子灌输知识的重要性。犹太人的床头,都会放一个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满书籍,如果把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金融业在经营中也不断出现“假冒伪劣产品”,金融业的治假必须迅速提到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具体制假有种种表现:
“小金库”的确认。确认的标准确认“小金库”,一看来源,是否“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二看用途,是否“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三看管理形式,是否“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