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大格局”思想的语文老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一线语文老师对新教材的实施,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又各显神通。但综观老师们的做法,首先都有“大格局”的思想,这个“大格局”可以是对一个作家的整体认识,也可以是对一本书的整体认识。由此延伸出去,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下面是我的一点浅知拙见:
   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倡导“整本书阅读”。剖析“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价值,同时也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和学生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篇章阅读的纠正和弥补。很多书的内容由多篇各自相对独立的文章组合而成的,相当于“群文”或“短篇集”;但是更多的书籍是由内在逻辑紧密、总体结构完整、篇幅体量甚巨的文本内容组成,相当于“长篇”。
   初一下学期,第六单元都是有关鲁迅的文章,我们就尝试把整个初中阶段鲁迅写的文章进行归类,散文一类,小说一类,按照时间线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人物和作者,印发成册,供大家阅读。王荣生老师曾说到《朝花夕拾》的取名由来,是按照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分别有四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私塾老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或者叫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一篇好文章与一本完整意义上的好书相比,或许逻辑结构和思维角度有相似之处,但是,一本完整的书无论从内容广度还是思维深度上都要更宏大、更深邃。读有碎片意义上的“文章”,读者更轻松或容易把握内容,需要的阅读工具也许是“放大鏡”,而读厚重大部头的书籍,往往要从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内容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脉络,需要的阅读工具也许是“显微镜”。
   语文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责任可谓重大。教材就是我们的工具,课堂就是我们的阵地,想要利用好教材,必须精研教材,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东西,给学生最大的影响与启迪。
   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是知识的载体,都是我们教育的宝藏。对于每一篇课文,我们都需认真思考:通过它,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收获什么?如何深入解读教材,确定教材的教学点?语文教学如何将学生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意义,我们的课堂才更有效率。
   总之,学语文,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考试只是语文学习的中短期目标,学语文的长期目标是提高素养。从应试来说,在各类升学考试中真正拉开差距的关键,无论是诗词储备、文化常识,还是阅读理解、分析写作,都很难在短期内冲刺提高。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只有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才能显现作用。从育人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生活情趣、睿智的思维、温润的性格……这些素养以及各种能力,更是需要长期积累和熏陶。
   在课改的潮流里,语文的学习内容将更加丰富,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只有胸中有“大格局”思想,同时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树立学生健康的三观,才会真正培养一个孩子情怀和思想,让孩子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他文献
当他的步伐再也不如往日那般矫健,当岁月的小舟在他的脸上悄然留下痕迹,不得不承认,他在慢慢变老。   他原本笔直的脊背不知何时已在岁月的风沙中渐渐弯折,他再也无法当木马,换取如秋日清泉般的欢笑。   他,便是那个紧紧抓住我的手,陪我长大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如今,我和哥哥早已从蹒跚学步的婴儿逐渐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父亲总是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他虽不像母亲那
期刊
面对高中阶段纷繁复杂的课文,为了尽量讲深讲透,教师往往不惜花大力气,全面准备:铺天盖地的问题,遍及各点的引导,多多益善的课时,唯恐漏了哪一处,唯恐学生不能掌握到位。然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教师深思。   一、要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   精彩的问题设计,可以提纲挈领地带动整篇文章,使学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阅读课文,从而轻松顺利地引发思考。   审视我们的课堂,低效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
期刊
祖国是人民的伞,树木是草儿的伞,荷叶是红莲的伞……你,是我的伞。   ——題记   小时候的一个雨天,爸爸来接我放学,我走在前面,他撑着伞走在后面。我笑着跳着,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像只灵活的小燕子。回到家,我看见爸爸的后背湿了一片。“爸爸,您背上怎么湿了呀?”我看着自己身上干爽的衣服,惊奇地道。   爸爸却微笑着对我说:“你跑得太快了,爸爸得追你啊,跑着跑着就出汗啦!”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真所谓读本都读不清楚,更别提300万字。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跨文本比较人物性格   新教本高
期刊
我的妈妈会魔法,可以变这又变那。变成老师、变成洗衣机、变成暖宝宝……你相信吗?   妈妈变成了老师,把我的错题精心地整理在一起,在白板上抑扬顿挫地为我讲解。直到我明白了,她才肯停下沙哑的嗓音。我多想说:“妈妈您辛苦了!”   妈妈变成了洗衣机。她把我、姐姐和爸爸脱下来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她一天又一天不停地转着,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有时,我想说:“妈妈您歇歇吧。”   妈妈变成了暖宝宝。我在学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启蒙阶段,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开始,在教学中实施有意识的写作练习,是小学生写作的必要和必须。   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结合。低年级教学要让学生把“轻松读、快乐写”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一、重视词汇教学是写作的根基   写作首先源于词汇的积累,只有广泛的阅读,对其他文章、语句形成印象性,才能形成
期刊
我妈妈像个闹钟。每当到了早上六点时,如果我还没有起床,妈妈就会像闹钟一样把我叫醒。没有一次让我上学迟到,除了我自己做事时很墨迹。她从来都没有失职过,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的四年级。   我妈妈像台学习电脑。我每次遇到了不会的题时,妈妈都会认真地教我,不管是数学题、语文题,还是英语题……只要是在我实在不会的时候,都能得到妈妈的帮助。   我妈妈像一本字典。每当我做作业和看书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时,媽
期刊
吃过晚饭,我走上阳台。隔窗向外望去,只见天空中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又大又圆。明亮的玉盘中还有些淡淡的黑影,像一棵桂花树。那棵桂花树下有一个点,很像一个人——那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嫦娥吧?她抱着兔子,坐在桂花树下。   關于月亮的故事,我也是知道几个的,最有名的就是嫦娥奔月。后羿和嫦娥是一对夫妻,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了一包不死药,吃了会长生不老,而且可以升天。后来嫦娥被骗,独自把药吃了,飞去月亮上当了神仙。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可以对课堂教学气氛产生影响。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态促进课堂气氛   教态,指的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情绪、表情、体态动作、
期刊
今天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不仅要隆重召开“家长会”,还要代替妈妈当一位临时保姆,你说,今天能寻常吗?   如果不是爸爸出差未回,这项“苦差事”也不会落在我身上。我一直以学习为重,对于照顾妹妹这一块,我实在是有些“秀才遇上兵”,更何况是如此一位调皮的两岁多的孩子呢?此时,我也只能祈祷这令我惴惴不安的家长会能快点结束。   放学后,妈妈带着妹妹准时抵达校门。只见妈妈一脸“坏笑”地看着我,说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