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弹出“语言的调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读统编教材的文本语言,会发现其形式较为特殊,一旦被吟诵就会转化为与作者情感相一致的调子。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这种特殊形式,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去品析,让学生形成一种真切的体验,以便真正实现与作者、乃至编者的深度对话。笔者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语言、品析语言等形式走进课文,在推促其形成语感的同时让课堂溢出“语言的调子”。
  一、走近诵读,感悟“调子”的韵律
  “声音与意义本不能强分,有时意义在声音上见出还比在习惯的联想上见出更微妙,所以有人认为讲究声音是行文的最重要功夫。”这里的 “声音”更多是指“语言的调子”,体现在行文过程中则是一种特有的韵律与节奏。而诵读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重要形式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其內容,还能让学生从中读出“语言”的韵律,读出语感。具体形式有很多,比如集体诵读、个别诵读、分男女诵读、开火车诵读、表演诵读等。
  如《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从形式来看句式整齐,从韵脚来看,都是押的“ɑn”韵,因而读起来不仅节奏轻快,还能读出孩子特有的天真与童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划分句子,停顿节奏,标出韵脚,通过教师示范诵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学生掌握停顿与节奏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他们进行诵读,以便推促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
  的基础上读出“调子”的音
  乐感。
  二、走近意象,感悟“调子”的色彩
  清代姚姬传曾经说过:“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这里的“声”是指韵律,“色”不是指文字的色彩,而是指意象所具有的情绪色彩。对于统编教材来说,其文本语言不仅具有诗歌的韵律,还有一种意象的色彩。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资料拓展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以便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让学生享受学习。
  《我多想去看看》一课的意象有“天山”“北京城”“天安门”,还有“新疆”“雪莲”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按照文本的内容逐步推进,从“小路”到“天山”,再到“北京城”“天安门”,接着“北京”“新疆”“天山”“雪莲”等场景层层推进,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意象的色彩,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乃至其写作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在帮助他们建立“意象”“声调”的同时,推促生本情感的进一步交融。
  三、走近作者,感悟“调子”的情感
  研读统编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文本都有一个贯串全文的情感基调,或是澎湃,或是激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内容,还需要从“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形式,挖掘隐藏在言语之中的情感基调。而这种情感,单纯靠教师讲解学生是无法感悟的,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唤醒,才能传递出作者的爱国之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朗读来感悟“语言调子”,其立足点除了要关注内容外,更多的是要通过朗读在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同时,感悟其言语节奏,感悟“调子”中的情感。
  《我多想去看看》全文采用诗的语言、诗的形式,节奏分明,活泼轻快,显现了一种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基调。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边诵读边联想边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文本情感。如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言语形式进行说话练习,让他们重点说说心目中想要去的地方。这样不仅能推进其语言的发展,而且还能让学生将感知“语言的调子”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应重视语言教学,这就意味着教学重点要放在对教材语言的揣摩上,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鉴赏与品析,即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品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揣摩,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刻的体悟。这些词语和段落是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文章的神韵所在,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或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更丰富的内涵,领悟更美的底蕴,发现更新的学
小学生作文处于仿写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教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一句看似简单的鼓励,能激起学生习作的自信,一阵鼓励的掌声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消除畏惧习作的心理。平时,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的时候,要沙里淘金,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热情的鼓励,不吝啬赞美之词,赞美他们的成功之处,这样才能激励、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才能使学生树立习作的信心。  一、超越等级的人性化评定  近
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iPad已经进入了很多家庭。使用iPad进行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意义在于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护学生习作的原动力,让学生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字,在语文课的技巧学习辅助和自我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发展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一、现阶段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们写作文时,常常会扯着嗓子嚷嚷:“作文真
从进入学校开始,学生就开始了阅读。可是好多学生都会说:“我都不知道怎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因为自己在阅读之后都不会对文章产生印象。”那怎样的阅读才有效呢?我给出三点建议。  一、读标题,猜文意  通常情况下,要读的文章都是有标题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能都有一种迫不及待要进行阅读的想法,不会去认真读文章标题,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看标题直接读课文。文章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看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看出一个
我带的这个班里,每个学生都看起来天真烂漫,也十分乖巧。我心想这个班级一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要知道暴风雨的前夜可总是非常平静的。有的学生逐渐将自己的“过人之处”展露出来,让我措手不及。  一次沟通,隔阂初显  班里有个学生,面对老师安静内秀,面对同伴外向活跃,面对家人撒娇顽皮,面对自己胆小怯懦。并不是这个学生真的像国粹京剧的脸谱一样多变,而是这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小世界。这个可爱的学生
快快一转眼三岁了,妈妈说:“宝贝长大咯,要一个人独立睡觉了。”快快依偎在妈妈怀里说:“不要,不要,我怕黑,我还没长大呢!”  但是,长大了的快快还是答应妈妈一个人睡觉试试。  晚上,快快躺在自己房间的小床上。灯一关,黑黑的屋子里,她总觉得有个巨大的怪兽在房顶上随时会下来。  “妈妈,快来,帮快快把怪兽打跑!”快快大聲地叫着妈妈。  妈妈说:“快快不怕,我来帮你变巨人,把怪兽打跑!”  妈妈打开了手
古典诗文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统编本教材的新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如何落实古诗词教学,真正把经典文化的种子深植于学生的心田,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带领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把快乐放在了第一位,运用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快快乐乐地诵读古诗,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古诗。  一、名家朗诵,浸润童心  每次进行古诗教学时,我都
加强自护 遠离病毒
期刊
在小学教材中,散文类的课文占了一定的比重。散文类课文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散文具有灵活性,题材广泛,所以小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程度较低。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和其他学科的阅读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阅读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语文阅读则要求学生去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内涵。在进行閱读时,教师要求学生融入情感,读出语文味。语文味指的是在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对文
习作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很伤脑筋的一件事,而批改习作更是教师沉重的负担。教师改得辛苦,学生却只关心分数,对评语经常视而不见;教师一改再改,精批细改,笔墨占了原文的一大半,而学生只不过照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收效甚微;更有学生,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竟然毫无兴趣……教师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习作批改应坚持及时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鼓励性原则,才能改变上述现状,取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