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成为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应创建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使全体学生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使班集体最大可能地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班级环境文化 班级“软文化”
  
  我不想让我的班级只成为学生习得知识的场所,而是想让它成为学生心灵栖居的地方。我非常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因为我认为班级文化代表的是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班级的灵魂。
  在一个窗明几净的班级中,全体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生的道德情操也会得到熏陶。而且,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互动,从而取得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教育素材,所以在有效地运用教室空间资源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
  首先,我一直非常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在我的班级里面没有纸篓之类的卫生用具,也不专门安排值日生来搞卫生工作。因为在我的班里每两个或几个学生合用一个垃圾小袋,挂在桌上的小钩上,用来放一些如纸屑等物,自己周边的一小块地方也就是自己的包干区。除此之外,教室讲台边和最后的空地另外分配给两个学生,教室里饮水机的角落和讲台也有专人负责。就拿我班的讲台来说,每一个到我班上课或者去监考的老师,都一致认为不旦是一次干净,而是每次都能保持干净,就连放粉笔的小盒子也按照粉笔颜色进行了大致的分类,短小的粉笔头也能够及时清理出去。当然这样的效果不是自然形成的,也要经过一段的时间督促,平时还配以一定的检查,如每天都有两次眼保健操,在这个时间段,我就会请值日班长来检查或由班干部进行班级常规检查,如有扣分,就进行记录,此记录与学生的一学期的品行考核挂钩。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当然我自己看到后也会马上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锦上添花了。
  其次,我很重视教室的布置。
  在教室两侧的墙壁贴一些字画、人物等(贴什么内容我都是和学生一起商量选出)。我们在教室黑板上方张贴了六个大字——态度决定一切,在黑板左侧粘贴学生日常学习或劳动或阳光体育的照片,每月一换;在后墙上我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了几个大字:阵阵花香。贴近墙面,摆放了由学生自己种的或者买来的各种各样的花儿和植物,也是每月换一批,当然如果有学生愿意放在班级里,就是放一个学期也是欢迎的。右边墙面因前后都有窗,所以在中间凸起的地方就贴上了一句名言:善读书可以医愚。我只想传达给学生一种信息,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现状,每天我们都可以有进步。在这墙的后面一小块地方专门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我称之为“习习墨香”。在对面墙上,还挂了四幅小画,分别为:春、夏、秋、冬,意为我会陪学生们一起走过一年四季,无论遭遇什么风雨,我都会和他们在一起。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还要有个书橱,在我们班书架上摆满了学生们爱读的中外各类书籍,我称之为“幽幽书香”。
  因为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对教室的一切都很在意也很关注,学生在这样一个教室环境里,身心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熏陶,也给他们带来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想对他们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是一种享受。
  良好的班级环境文化,只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真正体现班级个性的是班级的“软文化”,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这里我主要和大家谈谈我的班级管理和相关的一些管理制度。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制定一系列的班级公约,由我拟订草案,其中有些条款学生可以增加也可以删改,然后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再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利用《班级日志》进行管理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方法,它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里面的内容从“班规班训”到“班级卫生分工细则”,从“班干部课代表职责”到“班级惩罚与奖励条例”,整整十页都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比较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主题班会、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交流,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就拿开学不久的一件小事来说。记得那是星期五,因为授课的需要,学生要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有一组同学因为领头的学生坐错了,后面的也没更正过来,以致整组都错了。课后就有学生提出来,要按班规处理(因为班规中有一条:擅自换座位、离座、中途擅离教室者扣5分)。刚开始从内心里来说,我也想警告一下就算了,因为那堂课是我上的,学生纪律很好,上课效果也很不错。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在班会课上强烈要求对“坐错位置”这件事按章处理,并陈述了各种理由,甚至拿出了国家的法律来对照着说;当然也有学生拿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以及过失杀人和过当杀人有别来反驳;同时非当事人小组的学生也纷纷举手要发表意见和想法,大部分人都认为警告一下算了,毕竟那堂课我们上得非常精彩。有学生还说,制定班级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约束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堂课我们是成功的,所以可以不扣那组学生的分。但是坚持扣分的学生说,那以后再有犯错我们将按什么来处理呢?闹了半小时也没个结果,我不得不暂停我主观的判断,告诉学生我去征求一下其他老师的意见,并答应他们下周一一定给他们答复,可是老师们的意见也是众说纷纭。就在当天晚上,更有学生发来邮件,部分文字引述如下:
  老师,不应该对他们放纵,如果他们可原谅或轻处,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不能因为他们是一组,人比较多,牵连太广了,而不去追究。此外班干部未带好头,是不是应该更加重处呢?我们所追究的是位置的坐错,而不是伦理和宽容所能制约的。所以法家应该是班级纪律所因关系的,而不是“仁”为思想的儒家可以睥睨的。
  当下,法律(即班级公约)尚未完整,社会(即班级)还是动荡,所以法家思想应是当下所需要的,要制定周密而又严格的法典来管理班级,不让班级在管理上有什么漏洞可以言说。老师这就是我的意见,希望你能支持我,去扣分!要扣整,不能减半,吃一堑长一智,不经磨难怎么能看见美丽的彩虹!为了班级的公正性,老师你只有一条路可走!
  面对学生义正严辞的陈述,为了处理的公正性,为了班级公约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最后我决定对坐错位置的学生给予扣5个学分的处理。
  周一早上,我向全体学生陈述理由之后,宣布了我的决定,倒也没有听到被扣分的小组有任何微词,也许在那个周末里,他们也在权衡制度和利益。
  由此可以看出,在良好的班级集体文化氛围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良好的班风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感觉到公正和公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增强,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此时,班级已不仅仅是习得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其他文献
[摘要]文体的起源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文体的起源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渊源。从《诗经》“三颂”和秦汉时期的礼仪文化入手,探讨其对颂体文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进而探讨颂体文学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秦汉 颂体文学 礼仪文化 文体特征    中国古代文体众多,《文选》、《文心雕龙》等古代经典性文集、文论著作所涉及的几十种文体中,绝大多数“起源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繁荣于六朝。”这是从文体发展史的角度谈
马兰清(Gina Marchetti),博士、教授,任教于香港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系,主讲电影与流行文化、叙事与身份文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等课程。主要著作包括《浪漫与“黄祸”:好莱坞电影中的种族、性与传播策略》《从天安门到时代广场:全球银幕上的中国与离散华人》《美国银幕上的离散华人:种族、性别与电影》《引用中国:政治、后现代主义与世界电影》等多本合著书籍和多篇论文。  研究缘起:功夫艺术—香港电
2021年6月13日上午,我在你的航程里——柳江南书法展在北京81美术馆举办。来自北京、江苏的军队、地方领导,书法家、画家、理论家、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这是一个主题鲜明、构思精巧、特色突出的书法作品展,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军队的这一批书画家们非常了不起,军队的艺术家伴随着共和国一路走来,从建党建军一直到强军,从来就没有脱离各个
摘要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美国西部片与中国西部电影在文化符码、价值取向和视觉景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的西部电影并不是以具体的地理地域来标明的,它主要是指影片中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气息。西部电影在主题思想上的深刻内蕴主要源自于对西部历史、文化、民俗的吸收和消化。表征了华夏民族对现代文明的思考的精神母题,是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在深层精神内核上的不同。  关键词 西部类型片 英雄 神话
[嘉宾] 戴锦华 冉 平 梁 鸿 张 越  [整理] 陈 昕 薄诗文  跨界对话沙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创,其中“电影与文学”跨界对话沙龙由张越女士主持,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冉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张越:最早的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1895)、《火车进站》(1895),只是短暂地展现一个场景,其中没有故事,也没
[摘要]美国动画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领先是全方位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动画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体系,实现了“美式动画”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国动画的这种良性发展,包含了几个关键性的转变。首先新技术完成了从2D动画到3D动画(平面到立体)的升级换代,然后是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真人动画”这种新口味新趋势,在未来美国动画的商业之路上,激烈的竞争必将呈现给大家更多优秀动画。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有成效,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激情,要充满青春。让青春与语文作伴,需要教师的青春之心;需要教师的尊重关爱;需要教师的创新之举,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创新课堂师生对话。唯有青春与语文做伴,课堂才会灵动。  关键词: 语文 青春 尊重 关爱 创新  语文曾伴随我们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春,走向成熟。一路走来,语文永远充满着激情,充满着青春,这就是语文的强大魅
老炮儿是老北京方言里混混的意思,管虎导演在这样的一个角色塑造里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很多精髓,他的身上展示着仁义、尊老爱幼、善良等等许多人性中熠熠生辉的品质。  老炮儿里六爷的出场就展现了活在老北京规则里有情有义的爷们形象,尽管在新的价值体系的冲击下,其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他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坚守了规则与底线,最终也以情义撼动了身边所有的人,无论世界怎样改变,情义二字永远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和弥久经世的
[摘要]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及其同名电影以人生的变化为线叙述了人一生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问题。看《人生》,就仿佛阅读人生,《人生》于字里行间总给人以无限的启迪,让人情不自禁地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关键词] 《人生》 路遥 小说 电影    中篇小说《人生》自1982年问世以来很快引起轰动,成为路遥的成名作,并影响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1984年,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影放映后,引起了当时整个社
摘要 对《卢旺达饭店》的解读仅仅从人性的角度来把握是不够的,1994年卢旺达悲剧的发生其实和人性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最根本的缘由来自于西方文明所导致的盲视和偏见,来自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局限性,卢旺达大屠杀以极端的方式显示了西方文明强势情况下,以现代性为特征的全球一体化下人类所面临的根本困境。  关键词 卢旺达大屠杀 人性的有限性 现代性困境    1994年4月,当世人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日子的时候,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