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河南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考题灵活,注重联系实际,这说明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渐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体现了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本文就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历史开卷;误区;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4-0097-01
这几年初三的老师都有这种感觉:一到九年级下学期,一说到历史考试是开卷,学生们便皆大欢喜,认为哪还有开卷抄书考不好的。由于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导致考试成绩普遍不甚理想。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加以分析,并摸索出一些应对开放性考试的措施和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就开卷考试的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开卷考试存在以下几个方
面的错误认识:
第一,开卷不用记忆。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的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
吉,都相信自己的抄功。事实上每次考试都有学生东抄西抄,答案却牛头不对马嘴。
第二,答案在教材和资料中找得到。许多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资料或书上找到,故考试前不是很用心地看书,而是跑到书店里买一本开卷资料,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很少作考前准
备。
第三,资料比课本好。历史中考要考七本书,内容不可谓不多,这多少会让学会望而生畏,让学生失去自信,转而产生了对资料的依赖。认为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的题目,会有现成的答案,而自己所做的答案还不一定对,于是就干脆开卷考试时找资料而很少去翻书。
第四,见题就翻书。为确保答案的正确,很多同学做试卷时喜欢见题就翻书,不相信自己的脑袋就信书。他们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导致所查阅
的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或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
第五,抄得多考得好。因历史考试可带课本和指定资料,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好“开卷”,大多不相信自己,生怕漏要点失分,便将自己感觉正确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搬到试卷上,以为多多益善。
二、教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结合这几年历史开卷考试情
况,我觉得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认识,灌输正确观点。
(1)开卷仍旧需要记忆。开卷考试时,思考空空如也,抄书无从下手,这是在考场常见的情景,主要是学生对历史考试很少作记忆准备的结果。学生没有必需的知识储备,对课文内容和基本知识点很陌生,考试时影响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只要学生有了熟练的记忆,胸有成竹,才能在开卷中游刃有余。
(2)开卷仍旧需要思考。历史考试虽是开卷,但毕竟是中考,试题有区分度,而且新课程试题大多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有许多答案一般不能从资料上直接找到,故还需加以思考。
(3)课本比资料更为重要。课本是学生曾经一页一页的翻过,上面有上课时的笔记,学生重温起来感觉不是那么陌生,而资料是全新而陌生的。更重要的是资料上一般不会有和试卷上一模一样的题目,查不到还浪费了时间。所以,在复习的过程更要重视课本,坚持以课本为中心,对课本逐册、逐单元、逐课进行全面复习。
(4)坚持闭卷考。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去翻阅六本书,还有大量的复习资料,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况且有很多题目的答案并不是仅仅翻书就可以找到的,还有很多考查能力的题目需要
考生用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和组织答案。如果回答每一道题目都翻书,就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考试内容,所以有把握的就先闭卷思考答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认为选择题应该闭卷考。
(5)答案简洁为好。答案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写上就能得分,而是看写的是否符合题意。所以考试中一定把题审清,力求条理清晰。
2.夯实基础重视专题意识,帮助学生构架知识网络。
重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
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教师在复习时应该以单元主题为复习对象,建构学生的整体印象。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例,学生首先要搞清楚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有四次运动,依次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其次要理解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然后学生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其实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经过这样一梳理,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四次运动+学习内容+呈现的特征,这就是专题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该专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类似历史大事件进行分析
比较,最终得出共同的和不同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视专题就是重视能力。所为夯实基础,并不是指学生仅仅知道一些历史知识,而是能建构一个整体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注重专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历史。通过建构的知识之网让脑海中不再空空如也,所学知识不再支离破
碎。
3.培养学生具备有利于开卷考试的能力。
(1)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搞好开卷考试的前提。利用课文目录、大事年表、中考速查手册等查找解题所需的知识,并提炼有效知识组合答案,抓核心内容,或提取关键词以概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解题。
(2)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试题。考试过程中应精心审题,先易后难,做完后反复检查。历史开卷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应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析材料题和探究题时千万不能就题解题,就问回答,要有整体观念。题目答案的设置是层层深入的,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因果关系。往往前一问是后一问的铺垫。因此要综合分析,归纳作答。
总之,开卷考试是有益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的。作为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开卷考试观,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探究题例,构建知识网络,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一些答题方法的技巧。在中考前进行几次开卷考试模拟,并认真讲评。这样,学生在中考时才能轻松驾驭考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尹芳(1969-),女,中学一级教师。焦作市优秀辅导教师,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关键词】历史开卷;误区;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4-0097-01
这几年初三的老师都有这种感觉:一到九年级下学期,一说到历史考试是开卷,学生们便皆大欢喜,认为哪还有开卷抄书考不好的。由于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导致考试成绩普遍不甚理想。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加以分析,并摸索出一些应对开放性考试的措施和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就开卷考试的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开卷考试存在以下几个方
面的错误认识:
第一,开卷不用记忆。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的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
吉,都相信自己的抄功。事实上每次考试都有学生东抄西抄,答案却牛头不对马嘴。
第二,答案在教材和资料中找得到。许多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资料或书上找到,故考试前不是很用心地看书,而是跑到书店里买一本开卷资料,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很少作考前准
备。
第三,资料比课本好。历史中考要考七本书,内容不可谓不多,这多少会让学会望而生畏,让学生失去自信,转而产生了对资料的依赖。认为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的题目,会有现成的答案,而自己所做的答案还不一定对,于是就干脆开卷考试时找资料而很少去翻书。
第四,见题就翻书。为确保答案的正确,很多同学做试卷时喜欢见题就翻书,不相信自己的脑袋就信书。他们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导致所查阅
的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或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
第五,抄得多考得好。因历史考试可带课本和指定资料,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好“开卷”,大多不相信自己,生怕漏要点失分,便将自己感觉正确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搬到试卷上,以为多多益善。
二、教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结合这几年历史开卷考试情
况,我觉得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认识,灌输正确观点。
(1)开卷仍旧需要记忆。开卷考试时,思考空空如也,抄书无从下手,这是在考场常见的情景,主要是学生对历史考试很少作记忆准备的结果。学生没有必需的知识储备,对课文内容和基本知识点很陌生,考试时影响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只要学生有了熟练的记忆,胸有成竹,才能在开卷中游刃有余。
(2)开卷仍旧需要思考。历史考试虽是开卷,但毕竟是中考,试题有区分度,而且新课程试题大多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有许多答案一般不能从资料上直接找到,故还需加以思考。
(3)课本比资料更为重要。课本是学生曾经一页一页的翻过,上面有上课时的笔记,学生重温起来感觉不是那么陌生,而资料是全新而陌生的。更重要的是资料上一般不会有和试卷上一模一样的题目,查不到还浪费了时间。所以,在复习的过程更要重视课本,坚持以课本为中心,对课本逐册、逐单元、逐课进行全面复习。
(4)坚持闭卷考。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去翻阅六本书,还有大量的复习资料,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况且有很多题目的答案并不是仅仅翻书就可以找到的,还有很多考查能力的题目需要
考生用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和组织答案。如果回答每一道题目都翻书,就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考试内容,所以有把握的就先闭卷思考答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认为选择题应该闭卷考。
(5)答案简洁为好。答案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写上就能得分,而是看写的是否符合题意。所以考试中一定把题审清,力求条理清晰。
2.夯实基础重视专题意识,帮助学生构架知识网络。
重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
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教师在复习时应该以单元主题为复习对象,建构学生的整体印象。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例,学生首先要搞清楚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有四次运动,依次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其次要理解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然后学生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其实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经过这样一梳理,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四次运动+学习内容+呈现的特征,这就是专题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该专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类似历史大事件进行分析
比较,最终得出共同的和不同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视专题就是重视能力。所为夯实基础,并不是指学生仅仅知道一些历史知识,而是能建构一个整体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注重专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历史。通过建构的知识之网让脑海中不再空空如也,所学知识不再支离破
碎。
3.培养学生具备有利于开卷考试的能力。
(1)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搞好开卷考试的前提。利用课文目录、大事年表、中考速查手册等查找解题所需的知识,并提炼有效知识组合答案,抓核心内容,或提取关键词以概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解题。
(2)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试题。考试过程中应精心审题,先易后难,做完后反复检查。历史开卷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应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析材料题和探究题时千万不能就题解题,就问回答,要有整体观念。题目答案的设置是层层深入的,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因果关系。往往前一问是后一问的铺垫。因此要综合分析,归纳作答。
总之,开卷考试是有益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的。作为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开卷考试观,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探究题例,构建知识网络,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一些答题方法的技巧。在中考前进行几次开卷考试模拟,并认真讲评。这样,学生在中考时才能轻松驾驭考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尹芳(1969-),女,中学一级教师。焦作市优秀辅导教师,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