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绘画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中职生的绘画教育与培养专业画家的目标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范画教学”中吸收精华引借出新形式的“范画”,在课堂上推而广之,从而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范画教学”在培养学生绘画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有效途径。现就“范画”教学的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步骤范画
  
  是启发指导学生最形象具体的作画方法步骤图,在教学中占的比例较重。现行美术课本中,“步骤图”限于篇幅安排,印得很少,加之画面太小某些地方印刷的又不够清晰,给学生作画造成了较大的难度。老师传授的每一法、每一式都是在反反复复地精益求精,循序甚严。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画面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往往是教师讲了一大套,学生面对作业不会画,或者作画方法不对。比如画素描,不等教师大体明暗画好,教时已经过半,叫学生哪还有作业时间呢?遇到色彩的水分干湿掌握起来更麻烦,这就要求教师按作画一、二、三……的顺序,如果教师在课前,早有“预制品”, 把作画的方法步骤范画放大绘制好,到讲课时依次张挂,边挂边讲,既直观又简练,事半功倍。
  
  二、启示范画
  
  启示范画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有效地进行创作画(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美术教育,不全是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欣赏,在中职生美术教学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但课本中供学生欣赏用的古今中外名画和当代学生的优秀习作,因版面有限,它们都缩得非常小,有不少地方根本无法辩认,因此学生常常对它一看了之,不肯细细品味。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也可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作品,设计创作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成新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三、对比范画
  
  它主要表现在绘画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学生作业中的正确与错误。如:在上“构图课”时,仅展示出几种正确的构图范画还不够,必须展示出有错误的几种构图,两种构图范画相互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对构图中的正确与错误认识明确,过目不忘。如比例对不对,结构准不准,色调是否统一和谐等,很快就一目了然。这样做,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一些容易走的弯路和常犯的错误,让学生在教师胸有成竹的展示中“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在比较中使学生对何“优”何“劣”有一个比较肯定的、明确的鉴别,成为学生从“知其然”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
  
  四、课堂范画
  
  美术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在课前准备了步骤范画,但还是很难一应俱全。如画中国画,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水彩画干湿的衔接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领会,特别是对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当场挥笔明示方能令学生满意。多数学生通过课堂演示的过程能独立作画,少数学生则要帮他一把,给他修改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畫下去,让学生尝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喜悦,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绘画中去。
  范画教学之所以成为广大美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其原因,就是它最直观地将绘画的知识、技能有序完整地展示给了学生。因此提倡范画教学,不断地探讨范画教学,不断地提高范画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他文献
2005年春茶期间,在长坑乡南斗村,分别采用500倍灌根+500倍喷施,700倍灌根+700倍喷施,900倍灌根+900倍喷施,结果700倍灌根+700倍喷施,增产幅度达31.78%,达到极显著水平。
笔者结合多年的行政值班管理工作经验,对医院行政值班人员的思想状况以及引起此种思想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此类思想问题寻求有效化解途径。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可确定想要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必须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争取可以更高程度上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
小学生因受空间、阅历、知识、经验的限制,思维狭窄,对很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致使很多小学生怕习作,怕上作文课,一提习作就头疼,常常绞尽脑汁“编”作文。如此写出的文章难免枯燥和缺少灵气,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觉得电教媒体以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声形并茂等特点,不仅可以很快将学生带入一个声音、色彩整合的、兴趣盎然的世界,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
任何语言能力的形成都有赖于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语感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然而机械、单调的语言训练方式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抑制心理。解决这一矛
一直以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年来,我尝试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形成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其做法如下:   一、做好互动准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资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一、应从培养孩子的读写技能入手    1.孩子入学(或幼儿园)后,家长应配合学校的正规语言训练。可以多和孩子聊天,问问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要求孩子回答时吐字清楚,富有表情;也可让孩子反复朗读一些儿歌及绕口令。同时要求孩子写字笔画要清晰,握笔姿势要准确。孩子在小学阶段容易出现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