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为不同观点的书作序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精通红学,著有《石头记索隐》,认为该书是康熙朝的政治小说。另一位学者寿鹏飞的观点与他不同,认为是专写雍正皇帝与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两人看法不同,但蔡元培却为寿鹏飞的《红楼梦本事辩证》一书作序,序中说:“虽与余所见不尽相同,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此类考据,本不易即有定论,各尊所闻,以待读者之继续研求。”
  对科学技术、学术文化的不同意见实行百家争鸣自由讨论, 学术问题不得封为禁区,是蔡元培的一贯主张。“一己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得束缚一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任北大校长时,提出“兼容并包”的口号,即北大作为最高学府、学术中心,应兼纳、包揽各种学术流派,他既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又聘请守旧派黄侃、陈汉章,辜鸿铭公开反对民主共和主张封建复辟,蔡元培允许他拖着长辫子上台讲课。因而在他任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期间,混乱的中国出现了学术的活跃,培养了一批人才。
  (编辑/袁恒雷)
其他文献
“淮阴第一状元”丁士美是嘉靖、隆慶、万历三朝重臣。史料称他“淹贯经史,正直忠厚,朝野共钦,坦荡无私”,敢在御前直言劝谏,开导事理。明神宗感其品高德正,赐书“责难陈善”。  在丁士美读书的年代,明朝规定凡廪生都可以领到官府月供六斗米。那些年龄较大和家境贫寒的廪生,经常偷偷把丁士美的米给分了,而丁士美依然和颜悦色。后人余杰武断地感慨道:“一个不懂得保护自己权利的人,必不会保护他人的权利;一个以忍辱来获
道光十八年九月,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清廷,坚决主张严禁鸦片。以大学士穆彰阿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因大量收受外国鸦片贩子的贿赂,而反对禁烟。身为军机大臣王鼎挺身而出,大力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主张。他向道光帝进言:“林则徐多谋善断,有守有为,堪当重任。”道光皇帝采纳了王鼎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往广州禁烟。  后来,清廷在侵略者面前屈膝投降,将林则徐革职继而充军新疆的时候,王鼎曾领衔保奏,但未成功。当时
鲁迅先生1923-1926年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他的文章当时已经很出名了,所以慕名来听他课的人很多,这天鲁迅要给学生们讲如何写创新文章,学生们知道后把原本狭小的教室挤得水泄不通。  鲁迅先生等大家安静之后,开始讲课,他先是谈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极力反对浮夸和没有内涵的文章,最后他说写文章要创新,不要照本宣科要深挖掘,选好角度非常关键。  学生们问怎么能做到呢?鲁迅先生为了形象一点,恰好外面雷雨
◎ 1 ◎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可以藏得住的背后。  譬如,对着A,在背后说B的种种不是。你以为A是最知己最贴心的人,是最可信赖的“背后”,密不透风,可以为你藏住这些事。即使A当时什么也没说,但在心里一定会觉得,你既然能在他这里出卖别人,也一定会在别人那里出卖他。  我们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那里,丢掉了信任。一个人最终不被别人信任,首先是自己这里城门四开,最后才一点一点的,在所有人那里土崩瓦解。  把
“敬爱的高老师:您好!儿子昨晚很好地完成了作业——帮长辈洗脚,尽管第一次,但他做得很虔诚,很认真,我作为父亲感受到了孩子心里细微的感情变化。希望高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国学文化对于内在的影响,让中国古文化的精髓浸染到孩子的每寸肌肤,乃至心灵,让孩子更深切地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感恩老师。”  “高老师:女儿今晚第一次为妈妈洗脚。她端来水,倒进脚盆,可是烫了手,哭了,一会儿又往盆里加了冷水,再为
小辉今年读高二,成绩一直优秀,深得父母的喜爱。父母虽然只开了一家杂货店,但是,只要小辉开口要钱,父母从没让儿子失望过。  小辉刚进高一时,除了固定的学费、书杂费及基本生活费外,没向父母要过钱。可到了高二,小辉开始变了。他发现,光是学习好,只能得到老师和父母的青睐,并不能得到同龄人的欣赏,多数同学都视他为外星人,对他敬而远之,不与搭讪。这让小辉很失落。  小辉开始改变自己。先是换行头,从上到下皆名牌
2014年6月8日,北方某县高三学生小林刚刚走出高考考场,就被两位男子客气地请进了一辆小车上。关好车门,两位男子立即向小林亮出了工作证。小林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伸出了双手。于是,一副明晃晃的手铐便戴在了小林的手腕上。  小林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孩子,2013年夏季就已经高中毕业。不过,小林去年考得并不理想,只过了二本线。父亲希望小林能够到二本类大学读书,因为,小林还有一个弟弟在读高一,一个妹妹在读
朋友哲明是个有秘密的人。  这些年,他每年都会向几所山村学校捐款,用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其实哲明收入并不高,只是工厂里的一名普通干部,这些钱全是他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校方一直想找到这位好心人,但苦于没有线索,最后只好委托晚报记者帮忙。但哲明寄款的地址是虚拟的,名字也总是在“春常在”、“常在春”“在春常”三字之间来回变换,记者也无法找到他。于是,寻找好心人的消息在报纸版面上热闹一阵后,又趋于平
他是一位90后的阳光男孩,生长在青海省贵德县一个海拔3500多米高的藏族村落里。村子很穷,年轻人外出打工,一出去就再也不想回来。而他却说:“要出去,更要回来!”  这句话是他离开家乡到天津上大学时对乡亲们说的,乡亲们不以为然。村子不通车不通电,做饭要烧牛粪。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看着乡亲们疑惑的眼神,他坚定地说:“我出去,只是想把外面的精彩带回来!”就这样。他背着10张羊皮,来到了天津理工大学。  
有一个比较平庸的传说:有人为大学生求职面试设计了一道数学题“1 1=?”,结果大部分大学生不敢回答是“2”,出现了众多似是而非的答案。有的甚至交了白卷。因为他们不相信会面临如此简单的问题,无端地把问题想复杂了。  也许传说只是传说,传说的真实性无须考究,可生活中确确实实就存在着许多“现实版”。  据报载,国内某家大公司引进了一条香皂生产线,常有盒子没有装入香皂。  于是,他们请来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