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创新种子,探索数学奥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采取创造性的教育方法,予以适当引导和培养,才能使孩子的创造潜力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深藏奥秘、灵活多变的数学多适合激起孩子们心底那一团团探索的“欲望之火”,唤醒孩子暂时沉睡着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不是简单随意、机械重复的给予——接受过程,而是思想的交流、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孩子的创造潜能,在充满思维碰撞的数学课堂上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难题。
  一、利用好奇心,唤起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创造行为的重要个性特征和品质,是创新活动的潜在动力,更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教师要小心、满腔热情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创新意识的萌芽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激发探究、钻研的兴趣,使孩子不断产生创新的强烈欲望,成为创新者。
  数学是富有魅力的学科,她有着思想的哲理美、知识的内涵美、规律的巧妙美、概括的简洁美……如果让孩子们一一感受这些美,他们怎能不被数学所吸引,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沉醉在五彩的数学世界中。
  二年级开始学乘法,课本例题2: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不仅可以用4个2连加来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4×2=8或2×4=8。教师设疑:请仔细观察加法和乘法,有什么发现?为什么4个2相加可以写成这样的乘法算式?这时孩子们个个微仰着脑袋,认真思索着。在大家的踊跃讨论和集思广益下,问题迎刃而解:乘法算式中的“2”表示相同加数2,而“4”则表示有4个这样的相同加数,这样的设疑较好地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疑问产生好奇,好奇即刻转化为迫切的求知欲。在这样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学生开始了思考、交流,在讨论和实践中发现乘法的奥秘,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美和表示方法的简洁美。
  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好奇心,从而引发他们对更有趣、更深刻的数学知识进行探求,而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就从这一步开始。
  二、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品质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具有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的毅力和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才能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小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气氛活跃、充满思维碰撞的学习环境,并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想象、大胆创新,这样,孩子们才敢想、敢做、敢说,才能在众多寻常答案中找出富有新意、充满创新意味的见解。
  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新颖有趣、活泼灵动的教学氛围,在新授或练习时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验证。
  例如《认识分数——几分之一》这课,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和借助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后要进行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我进行创设了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取经途中休息,孙悟空乘筋斗云采来了一个大西瓜,提议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大家解解渴。话音刚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说:“猴哥,你看,我老猪胃口比较大,四分之一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让我吃六分之一吧,你看如何?”
  故事刚完,大家就议论开来,教师一旁观察。不一会,性急的孩子拿出刚用过的小纸片认真地折、画了起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结论显而易见。他们兴奋地欢呼着:“猪八戒,吃四分之一!不要换!”至于其中原因,孩子们已然理解。
  要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造,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他们提问、猜想、探究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三、激发潜力,提高创新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灵动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他们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只待你抛出一个个尝试创新的机会。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用满腔热情唤起孩子的求知欲,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将新知识理解、巩固,然后努力挖掘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潜力去再创造,让他们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自己发现联系,挖掘相似点。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退位减,在出示小猴吃桃的情境后,教师问:“你会计算13-9的得数吗?你是怎样想的?”这一问题,随即孩子们进行了思考,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让我惊奇的是,孩子们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新问题。
  一个孩子说:“我用小棒代替桃子,一个一个的减,最后剩下4,所以13-9=4。”另一个孩子抢着答道:“我们已经学会了加法,9 4=13,所以反过来13-9不就等于4吗?”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这时,我并没有急着总结“想加算减”这一计算方法,而是用鼓励的眼神继续望向孩子们,略作停顿,希望有更创新的方法出现。果然,角落中的几个孩子自信地举着手说:“还可以这样算,用盒子里的10个桃先减去小猴吃掉的9个还剩1个,把盒子里的这1个桃和盒子外的3个桃合起来不就是小猴吃剩下的桃吗?”“对呀,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底下的孩子忍不住夸赞起来。我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但让我更高兴的是仍有孩子坚定地举起手,他说:“我还想到了一种方法,13不是要减9吗?可以先用13减去9里面的3等于10,9只减去了3还要减6呢,所以再用10减6就等于4了。”没等我开口,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道陌生的口算题竟激发出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潜力。在这样宽松愉悦、充满数学趣味的课堂里,孩子们思维高度活跃,用自己的方式轻松地学习知识。
  总之,教师要呵护孩子的创造萌芽,小心保护创造性思维的钥匙——“好奇心”,使其转化为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时教师要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验证的机会,在各种情境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体验创新带来的乐趣,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习惯对教法进行研究,却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法.事实上,很多学生的学法显得比较薄弱,学生较为普遍存在学不过来,学不落实,高耗低效的现象.特别是高一新生,他们
期刊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懵懵懂懂,对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充满了好奇。此时他们虽然不知道或者不是非常清楚将要学习的数学学科到底研究的是什么,能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以及学了之后有什么用,但好奇心驱使他们翻开了数学书一页一页地浏览。他们睁大了眼睛,看到了书中熟悉的阿拉伯数字,与生活场景有关的图片,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符号和标记,此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老师带领他们进入数学世界的大门,向他们展示一个丰富多彩
摘 要:在教改实验中,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以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前提,强调英语使用的适宜性原则;反之,英语使用的适宜性原则也对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原则  近几十年来,随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其教学也开始将其重点从语言形式逐步转向语言使用。新一轮“教改”一声敲响,英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中国的大学已经全面迎来了95后大学生,作为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原住民,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嵌入这些95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思维习惯等方方面面.对承载这些学生的大学来说,无
期刊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大部分实验须由学生动手完成.在生物教科书中,包含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每章节安排的小实验.而生物小实验以其快捷、方便、有趣等特点,
期刊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肺癌、肺良性肿块及肺炎性肿块中的价值,并探讨其在评估不同类型肺癌血流灌注的差别及判别肺癌恶性程度中的作用。 方法:对64例肺部病变进
摘 要:对新型教育资源——微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微课在当前技工院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究和反思。  关键词:微课;教学应用;应对措施  近年来,微课因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微课是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开发,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巩固知识点、课后自学中应用微课;又可以帮助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小学时期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创建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又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  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明确学习数学的目标,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要让学生们在日常当中可以感受到数学,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