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86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肉类产量在我国总产量中占比可达1/3。黄河流域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储量极其丰富,这使得黄河经济带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经济带中的京津冀经济圈、中原城市群起步较早,收获了显著的发展成效。黄河上中游沿线各经济区块起步虽然较晚,但在西部开发战略持续进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水平有所提升。推进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不仅可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黄河流域周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复兴黄河文明: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书,对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复兴黄河文明: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书共分为19章。第1章概述,介绍了黄河现状、黄河流域50 km经济带发展现状、黄河流域100 km经济带发展现状等。第2章中国梦、黄河文明与复兴战略的意义,介绍了中国梦与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兴盛历史等。第3章山东省境内黄河沿岸100 km辐射范围产业分析,对区域产业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其他章节分别为河南省境内黄河沿岸150 km辐射范围产业分析、陕西省境内黄河沿岸100 km辐射范围产业分析等。该书内容丰富,逻辑层次分明,具有突出的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对研究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合《复兴黄河文明:黄河经济帶国际大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述的中国梦、黄河文明与复兴战略的意义等相关内容,推进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可促进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黄河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和腹地,与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π形空间格局,同时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构成“巾”字形的对外开放空间形态。因而,黄河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其发展进程一方面影响着沿线各经济区块的发展,以及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存在影响。其次,能够减少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同时,从城区面积及建成区面积而言,黄河经济带呈现出由西向东不断扩大的特征。另外,黄河经济带聚集了我国约35%的贫困人口,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扶贫区域,已经有序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基于此,促进黄河经济带发展不仅可以减少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提供辅助。再次,能够推动南北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GDP或人均GDP方面,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都存在一定差距,因而推进黄河经济带发展,不仅可促进实现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还能够拉近各个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另外,可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众所周知,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及东北部分地区,其中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区同时也位于黄河经济带,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因为这一区域不仅肩负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还承担着防风固沙、绿色发展的功能。如今我国致力于“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进黄河经济带的统筹规划,全面考虑上下游存在的差异,不断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促进了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
  基于推进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现对如何推进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展开下述几方面研究。首先,建立配套制度。实现黄河经济带的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黄河经济带发展;始终坚持分类实施原则,推进各地区的统筹谋划、协同发展;建立省际联席会议制度或会商制度,适时开展研讨、协商,致力于打造全流域、全系统的制度格局。其次,推进创新发展。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黄河经济带发展必须加强创新,秉持创新原则实现高水平发展。一方面,紧跟时代脚步,创新发展思维,加强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借鉴,并吸纳我国各项重大战略实施的做法,不断开拓创新,推进黄河经济带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可靠的协调发展机制,推进经济发展规划、资源的优化整合,并通过推进黄河经济带产学研的有机融合,提升创新活力,推进黄河经济带创新发展。再次,推进生态引领,在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开发黄河经济带时要秉持低碳发展的原则,有序优化黄河经济带产业结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另外,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由过度干预、过度开发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的转变。
  作者简介:李万里(1976—),男,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物流、金融学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科协在京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科技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科技人才跨国流失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科技人才输出大国。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累计已超过90万人,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攻读的专业几乎涵盖了全部现有的学科门类,其规模和数量前所未有。  《报告》同时指出,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从国家角度看,前期教育的大量投入无法
期刊
现代社会充满机遇,也充满竞争。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烦躁、焦虑、抑郁却像时隐时现的妖魔,让我们的心灵不断地遭受侵袭。很多HR工作者身处职场,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经常深陷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不能自拔。那么,当职场焦虑症袭来时,HR工作者应该如何化解呢?先看看下面两个案例吧。    面临裁员,我焦虑不安    出场人物:张先生,40岁,就职于某中型民营企
期刊
摘 要 针对海南省近几年来趋重发生的檀香炭疽病,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檀香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均能在10~35 ℃条件下生长,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及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 ℃。该菌菌丝生长能适应的pH值范围为4.0~11.0,最适pH值为6.0,分生孢子萌
期刊
摘要: 为了准确评估暴雨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需充分考虑暴雨序列的不确定性特征。运用云模型对城市暴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能够很好地解决暴雨灾害评估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选取深圳市4种暴雨致灾因子历史序列(2002~2012年)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各因子权重,通过云模型算法得到历史危险性评估结果。使用基于遗传算法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GA-SVR)预测2013~2016年各致灾因子
期刊
摘 要 CH4和N2O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本文评估了中国中部和南部双季稻生产CH4和N2O排放及潜在温室效应环境成本。通过评估1992~2011年华中、华南10省(区)CH4和N2O排放量和环境成本发现:(1)20 a间,华中、华南CH4和N2O年均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一致,呈“V”字走势,2003年为转折点。(2)1992~1996、1997~2001、2002~2006、200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实验室已获得的1 685个橡胶炭疽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的生物学及致病性测定,从中筛选出15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并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组中均含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片段。在PDA培养基上,其中2个突变体菌落颜色异常,6个生长速率下降,8个产孢量显著降低,2个突变体分生孢子形态异常,2个附着胞形态异常,3个不能形成附着胞,在洋葱表皮上,侵染钉形成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
期刊
长距离输水管道能够将高质量的原水安全可靠地输送到城镇居民家中,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于日常用水的需求。《超大口径长距离HDPE输水管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一书以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邢清干渠南宫干线试验段为依托,分别对HDPE输水管材性能、测试方法、管道设计、管道施工技术及管道回填变形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力求使读者对超大口径HDPE输水管道的生产工艺、测试方法、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变形检测、施工验
期刊
摘要: 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周边洞室群衬砌混凝土在厂房开挖过程中所出现的多条裂缝现象,以右岸地下厂房南侧下游边墙的电缆廊道和进厂交通洞南侧支洞-2为例,通过对衬砌裂缝进行定量排查和定性分析,再现了该区域衬砌裂缝产生及演化的过程,给出了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整个地下洞室群的建设过程给出预防衬砌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对策,保证厂房边墙围岩的稳定,防止工程灾害的发生。结果表明:洞室衬砌混凝土的破裂及发
期刊
摘要: 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已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有关微塑料的报道研究很多,尤其是微塑料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多。微塑料作为水环境中的新兴持久性污染物,对微藻的环境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微藻作为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系统地总结国内外关于微塑料对微藻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不同浓度、尺度、不同表面电荷的微塑料对微藻的环境行为影响,同时分析了微塑料与其他有毒污染物对微藻的联合
期刊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数千年来发祥并孕育了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华夏文明。随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一代代文人墨客不断对黄河进行描绘、赞颂,黄河作为意象广泛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中,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从整体层面而言,历代诗文创作者对黄河的描绘,特别以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最为鲜明突出。在李白的笔下,黄河凭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雄浑气象,生动形象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李白一方面对黄河进行精彩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