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日语口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应用性课程,利用真实和摸拟的情景,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交际活动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开展语言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口头表达基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本文主要介绍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在教师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并就进一步建设好初级日语口语课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级日语口语;精品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73-02
  1《初级日语口语》课程建设背景
  长沙学院的日语口语课程开设于1987,至今已有 22年的历史。在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日语口语课程的建设也经历了初创、提高和升华等几个发展阶段。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日语口语课程的创建阶段。日语专业招生的规模是隔一年招一个班, 20人左右。当时有2名日本外教担任口语课程,口语教材由教师自己收集资料编写,侧重一些日常口语会话,口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行的是精英教育的方式。同时提出了外语教学要重视口语实践,重视语言交际作用的教学原则,这成为长沙学院学院日语专业日语教学的特色之一。
  90年代中期到2005年,口语课程逐步进行了改革。因为口语的教学主要局限于校内师生的对话、交往与训练,所以教学效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为了增强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师们仍然设计了许多模拟教学场景,如组织学生到邮局、商店、动物园等地进行初级口语的现场教学训练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尝试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同时分析和吸收了各种外语教学法逐步总结出一套符合长沙学院自身特点而又先进可行的“三结合教学法”教学方法,即采用直接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功能意念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
  2005年开始,应用和推广在本专业已取得一定成效的“三结合教学法”。同时,我们也很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跨文化教育,采用日本原版教材,运用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即认知—理解—体验,使学生在模拟情景和场面中体验母文化和异文化,以达到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工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专业加大了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先后开辟了海外实习基地21个,分批派遣学生赴日,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带薪实习。近4年共有214名学生先后在日本的知名宾馆实习。通过这种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2《初级日语口语》课程建设情况
  经过2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本课程的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006年日语口语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10年初级日语口语课程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2011年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二等奖。
  2.1教师队伍特色鲜明,打造一流教师。 教师队伍主体具有良好的日语语言能力和丰富的日本学习、生活、工作经历,形成了由一支以有留学经历的教师为主体,与外籍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第一,采取以老带新的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定期的学生座谈会和学生网上评教等途径,鼓励和督促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同时,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方法、技术等培训班学习。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班。第三,定期派送专业教师赴日进修以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注重引导和鼓励教师从事跨文化领域的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工作等。经过近几年狠抓培训计划,担任日语口语教学的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充实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分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模块两大模块。共安排了64个课时的内容,其中理论教学32个课时,实践教学32个课时。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模拟实践练习。在实践教学设计上采取“由模拟情境到真实情况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设计了课堂教学与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块。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第二课堂;从校内的日语角扩展到社会外事活动的体验;由国内的模拟学习走向国外进行工作实践。通过系列的实践学习和体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学班学生规模一般为25-28人,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分为多个语言活动小组,其具体的运作方法如下:(一)语音模仿练习。观看日本影像资料,去掉字幕,让学生听完一句人物配音后进行重复。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发音和反应能力。(二)情景对话。规定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设计情景对话,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看图说话。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反应能力。(四)角色模仿。观看情景对话短片,然后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强化实用口语训练。(五)影视欣赏。观看影视资料短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提高对异文化的了解。(六)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到邮局、商店、动物园等地进行初级口语的现场教学训练等。
  课外实践活动模块具体为四个部分:(一)每周举行一次日语角。强调通过网络资源和外教、留学生资源自觉进行第二课堂的活动,通过观看电视和网络课件,开展日语角等活动,进行补充学习和自我提高、演练与纠错。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纳入平时考核的范畴。(二)每学年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并从中选拔数名学生参加全省和全国的日语口语比赛,为学生创建与其他院校学生交流的平台。(三)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日本文化节、中日青年交流等外事活动,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情况下实践日语。
  2.3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培养较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一) 运用直接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二)交际教学法和功能意念教学法相结合,使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三)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有临场感。同时,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开发立体化教材,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本课程组自编的多媒体课件获湖南省高等学校第十届“中南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一等奖。另外,本课程设置有课程学习网络平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如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等已在校园网上发布,学生能够上网学习和教师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程应用课堂模拟训练、音录像、多媒体、外语角、留学等多样化教学元素,大胆开放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交流、交往热情,使学生口语应用的强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学生开展口译、翻译等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2.4创造优质的教学条件,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日语专业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满足教学的需要。(一)图书音像资料齐全。我校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外语系现有图书资料室1个,已有外语类藏书3万余册,日语专业图书资料3000余册,日语影视资料500余部。(二)实验设备先进。外语系语言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11个,其中教学语言实验室7个,模拟语言实验室1个,网络自主学习实验室2个,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10个;日本文化研习室1个,集文化研习室、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小型报告厅和文化演习室于一身的多用途的湖南省首个日本文化研习实验室;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受日语的实际性和实时性,本专业建设了卫星天线和有限电视系统。
  其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一)日语角活动丰富。日语专业每周定期在宁静楼组织日语角活动,每周有外教具体指导,每次活动有中心话题及主要活动内容,学生参与活动既能培养学习口语的兴趣,又能提高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二)学习气氛浓厚。学校经常组织日语技能大赛、日语文化礼仪茶座活动,推行寝室日语、校园日语“日语热”活动。并且经常参与政府外事部门外事接待活动。组织学生和日本留学生联谊活动,如“鹿儿岛青少年之翼”活动等。同时,本专业主要有“赴日研修项目”和“异地授课计划”。我校日语专业在日本拥有JTB公司、大和皇家旅游休闲集团、北海道东凤饭店等二十一个海外实习基地。一年的研修学习与生活使学生的日语口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日本文化和日语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校与日本九州产业大学、日本同志社大学等高校达成了留学生派遣协议。另外,我校与“TIJ东京日本语研修所”签订了异地教学意向协议书。以上项目的实施将为我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新的赴日留学的机会。
  3课程建设特色与展望
  以专业建设为依托,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得到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获省级、校级以上奖励,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3.1教学团队特色。本课程拥有一支以留学归国教师为主体,与外籍教师相结合的水平较高,有特色的教师队伍。6名教师中,除了2名外教,有4位是具有日本留学或工作经历的归国人员。并且分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国立福冈教育大学、日本国立东京外国语大学等。
  3.2教学模式先进。在国内日语教学领域首次提出并实践了“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21个,派遣海外实习生214人。从而形成了3﹢1人才培养模式。
  3.3人才培养质量高。2007年、2008年日语专业一志愿投档率为188.1% 、393%;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前列,投档率在全校35个专业中居于前列。同时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生考研,成绩理想。录取校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知名高校。学科竞赛中,我专业学生在中华杯演讲比赛中曾获湖南赛区第一名,华中赛区第六名的好成绩。
  3.4专业依托优势。2006年,日语专业被确定为长沙学院首批本科重点专业,2007年,日语专业立项为长沙学院特色专业;同年,立项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立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同年,日语教研室被评为长沙学院优秀教研室和湖南省优秀教研室。
  尽管本课程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需要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如何在口语课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实效型”的教学模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手段成功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口语教材的编写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田鸣.《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尝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
  [2]李春杰.《谈学生日语会话能力的缺乏与日语教学》[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
  [3]孙汝建.《口语交际理论与技巧》[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朱万清,金长春.《日语会话理论与实践》[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邱玉梅.《外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缺陷》[C] .日本学论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山田泉.「多様な日本語教育の展開と社会的課題克服への貢献」[J] .日本語教育.2004.
  [7]国際交流基金会.『海外の日本語教育の現状―日本語教育機構調査』[M]、東京:凡人社. 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用发自内心的真爱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优秀学生以“爱”的引导,给中等学生以“爱”的关注,给后进学生以“爱”的关怀,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爱; 引导; 关注; 关怀;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10-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05-01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上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用浓浓的爱拨动他们的心弦,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幸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12-01  《弟子规》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亦是人性的基础。  常听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里说的难教,不只是指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指习惯和品德,简而言之就是——如何教做人。由此可见《弟子规》的践行是有其必要
期刊
【摘要】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数学教师也要精心布置教室这一特定的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让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潜移默化地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本文从引导学生布置数学园地,引领数学阅读,介绍数学游戏,优化评价体系几个方面阐述了班级数学文化建设的几点小建议。  【关键词】数学文化; 教室布置; 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19-01  曾经记得雨果说过:“人生至高的幸福,便是感到自己有人爱。”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教育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并耐心地教育,和学生谈心帮助解决问题;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05-02  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我们发现: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上外界各种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工作愈来愈不好做,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难度愈来愈大,困惑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社会、家长、学校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由于媒体的不良炒作,赋予了教育更大的责任,让越来越
期刊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文章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实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心,在详细辨析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专业发展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等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从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训、以赛促练、校园文化活动、职业院校的评价体系、职业院校的就业平台等方面来实验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49-01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潜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了,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们,面对内容繁难的数学教学,高职数学教学呈现了各种尴尬窘况。这就要求我们从各方面提升跟武装自己,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努力探寻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从而使高职数学教育达到切实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
期刊
【摘要】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我们认识到课程组成员要在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和参加有关的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为课程建设出谋划策,并将课程建设与地方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保障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色彩构成;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