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霉威原药含量

来源 :世界农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霉威原药含量。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Nova-Pak C18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45nm,以外标法对乙霉威原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霉威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系数为0.9949,标准偏差为0.16,变异系数为0.17%,平均回收率为100.02%。该方法简单、快速,且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利用1 000 L工业级别发酵罐规模化制备赤芝液态深层发酵活性产物,获得的30 L发酵产物经醇提浓缩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得到3种不同极性部位的萃取物,分别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添加油酸可以促进活性产物的合成,发酵产物中三萜及甾醇含量高达8.91 mg∕(100 mg干菌丝);石油醚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L1210和K562肿瘤细胞活性。可见,液态深层发酵技术是规模化制备赤芝活性物质的有效手段,可为后续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20只400日龄的罗曼蛋鸡,根据试验开始前各栏蛋鸡产蛋率情况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试验组蛋鸡平均日产蛋重(P<0.05),并降低破蛋率(P<0.05);添加丁酸梭
研究了亚铁离子对游离棉酚的摩尔比、酸度、反应时间和温度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残留量关系。结果表明,硫酸亚铁的补充能快速降低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残留。2 h的反应时间可确保棉酚铁复合物的形成。当物料pH<2.0时,在棉籽粕中检出高含量的游离棉酚残留归因于部分结合棉酚(BG)向游离棉酚(FG)转化。此外,高酸性环境也不利于棉酚铁复合物的形成。当物料pH≥2.0时,结合棉酚的化学性质稳定,难以转化为游离棉酚。
构树为桑科构属,其皮、茎、叶、果实和根部位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木脂素类、萜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力、抗病毒等功效;构树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21.8%,粗脂肪与粗纤维分别为5.9%和11.5%,其营养价值可与具有“牧草之王”美誉的苜蓿相媲美。杂交构树粗蛋白质含量可高达26%,是一种富含蛋白、钙、铁的优质饲料原料,杂交构树经过发酵处理后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文章综述了构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成分及营养生理功能与构树的营养价值,以期为构树作为新型蛋白质资
大量研究显示污染水体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可以影响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甚至导致水产动物大量死亡。然而,人们对很多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的研究。代谢组学具有快速、高通量、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可以快速检测出生物体在毒性物质作用下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组织中大量的内源性代谢物质,同时可以与其他组学技术,如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因此代谢组学技术对促进毒理学的研究、揭示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并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水产动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褪黑素是一种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的神经内分泌胺类激素,通过其高亲和性膜受体的参与调控动物生理节律、季节性繁殖、睾丸及卵巢功能等生理过程。本文就褪黑素的相关特性及其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褪黑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旨在通过对氯氟醚菌唑的专利分析,梳理核心专利及外围专利,包括化合物专利、组合物专利、制备专利以及晶型专利,启发国内企业进行相应的专利布局。
为探讨饲料中维生素E不同添加水平对香鱼仔稚鱼成活率、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确定香鱼仔稚鱼饲料中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试验以平均初始体长(5.22±0.32)cm,体重(1.38±0.27)g的香鱼仔稚鱼为试验对象,在以鱼粉、去皮豆粕、小麦粉和豆油等配制成的半精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75、150、225 IU/kg和300 IU/kg维生素E醋酸酯制成试验饲料。在水温(20±2)℃下,用上述5种饲料饲投喂试验鱼60 d后,统计其成活率,并测定其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及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添加型溴代阻燃剂,也是一类具有高亲脂性、难降解、易沉积和高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PBDEs在各类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巨大风险,其引起的健康问题特别是生殖毒性,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围绕PBDEs对睾丸、精子、子宫、卵巢、胚胎、生殖内分泌和发育毒性,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等毒性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PBDEs的生殖毒性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非塑包封”将成为农药微囊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农药微囊剂非塑包封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别阐述了在硅基材料、化学改性的生物材料和微生物细胞壁3类新型囊壁材料的研发中所取得的多项科技成果和制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