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离析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其整体强度高、水稳性好、板体性强、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半刚性基层。本文将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希望有助于指导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离析;质量控制
  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是近年兴起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基层施工的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形式,作为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结构层,具有早期强度大、水稳定性好、板体性强及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以其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易于施工质量控制,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级公路普遍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结构类型,但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项隐蔽性构造物,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良,则极易发生离析现象,最终给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为保证路面工程施工质量,研究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的离析原因,进而寻找防止离析的措施是十分有意义的。
  1、产生离析的主要原因
  1.1 原材料的影响
  1.1.1 碎石的选择与加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铺设工程量是巨大的,因此常常采取多料场分别加工碎石、集中拌合的方法来进行施工。这样就使得不同产地的同级材料混合在一起来堆放。但是不同料场的石质是有所差异的,同样体积的碎石其质量不一。而碎石机在加工石料的时候,对不同的石质,其压碎值、磨耗率等指标不尽相同,这样加工出的碎石颗粒的粒径、颗粒的级配就会发生变化,集料颗粒在质量上就不均匀,这是产生离析的一个原因。
  1.1.2 碎石的堆放
  碎石加工后,由于方量大,规格多,为节约堆放场地而堆放高度过高,碎石大粒料在堆放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大粒料容易滚落到料堆外侧,产生离析,装载机在上料时,往往习惯从料堆底部铲料,将离析料供给拌合机,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1.2 混合料拌合过程的影响
  1.2.1 拌合的场地
  拌合机的出料口与地平面之间距离不能太高,过高会使得卸落的高度增加,離析就会增大。最适宜的高度是比料车接料高度高出20~50cm。而且在运输车接料的时候,为防止粗粒料往一边滚动,地面应保持水平。
  1.2.2 拌合的过程
  1.2.2.1 拌合机的配料斗中,由于输送皮带的移动,带动级配料沿输送皮带方向在配料斗中堆积,当骨料粒径不一致时,形成供料不均匀;
  1.2.2.2拌合料进入成品料仓中,由于受输送皮带线速度的影响,粗粒料的惯性较大,直接冲撞成品料仓前壁,然后反弹回成品料仓后壁下方,形成粗、细料严重离析的现象,这是拌合过程中产生离析的重要因素。
  1.3 运输车装料与卸料过程的影响
  1.3.1 运输车装料的过程
  拌合机出料口距离运输车车厢底面太高,在装料过程中,大粒料往往会滚到运料车底部和四周,造成离析。
  1.3.2 运输车卸料的过程
  运料车在摊铺现场向摊铺机受料斗卸料时,由于液压货厢一次升得太高,混合料卸落的高度增大,从而造成离析现象。
  2、控制离析现象的应对措施
  2.1 对原材料的控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选择一个材质均匀、稳定、储量丰富的料场供料;当必须采用多个料场时,每一料场的各级产量应基本接近级配曲线的中值,且各料场的材料分开堆放,分批次进行拌合。
  针对碎石对方过高使得大料粒滚落在料堆外侧产生离析并供给拌和机的现象,建议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别堆放,碎石堆放高度不能大于3米;如大于3米时,应在料堆周边设隔墙;装载机上料时,应从料堆部向下部逐层推进,且每一装载层的高度不能大于3米,以防产生离析。
  2.2 对混合料拌合过程的控制
  在拌合机的配料斗顶部呈15°-18°倾角设置方孔筛,一是筛除级配料中超标准颗粒,二是分散级配料使之均匀分散下落,避免在输送皮带和仓壁上堆积。由于是采用级配碎石拌料,可根据集料级配的选用情况,适当调整输送带的倾角15°-18°之间,减少粗粒料的滚动堆积,同时也可以减少拌合料进入成品料仓的惯性力,减少反弹离析;使用间歇式拌合机,配备准确的计量装置和分流系统,即降低实际配料与试验室配合比之间的误差;混合料搅拌期间,投料比例,均以试拌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相同,并设专人随机抽样检测,不合格的混合料不准出厂,最大限度的将骨料离析消灭在施工的最初阶段。
  2.3 对运输车装料与卸料过程的控制
  为避免液压货厢不能一次升得太高,货厢应分2~3次升降向摊铺机卸料。对于运输车在接料的过程中,较大的碎石往往会滚到运料车车厢底部和四周。使得卸下粒料产生严重离析的现象,可以在运输车装料的过程中,不固定位子装料,随时调整装料的位子,一般情况下装的料会堆成一个小丘,那么为防止大料石的集中,可以是装的料堆成三个小丘,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离析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运输车的尾部改装成一个斗形,使运输车在向摊铺机卸料的时候,向摊铺机受料斗的中部卸料。
  4、结语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是高速公路路面的一个重要的层次,它和基层在高速公路路面体系中起着承重层的作用,把由面层传来的车辆和各种荷载传递到路基中的作用。如果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开裂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防治,裂缝将会衍生到路面面层各层次,进而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在施工实践中,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材、加工、堆料、拌合、运输及摊铺等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的精细化控制和管理,水泥碎石稳定结构离析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取得了全面、整体提高,在运营过程中得到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晓鹏,顾佳俊。浅议水泥稳定层施工中骨料离析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年11期。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作者简介:董新华,出生日期:1980年11月1日,性别:男,出生地:山东省寿光市,职位:专业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及监理。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征程,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在全社会营造了清爽务实的政治风气.作为最基层的检察机关,深入
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整个社会的就业创造能力出现回缩迹象,给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我国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和结构性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早期,由于对于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以及管理的了解一相应技术水平的限制,所以整体城市市政管线(如供水、供电以及排水排污系统)都是无序的埋设在地下空间当中。一旦需要对于地下空间的相应关键进行施工建设,就必须对于相应线路的路段进行挖掘,这就会对地标路面的交通产生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相应的建设过程也会影响到其他管线以及周边环境,严重时也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加强对于地
魏晋之际,社会动荡,战火蜂起,生灵涂炭.每当人类陷入苦难深重之时,总有人在拷问着个体生命的意义以及国家与民族的出路,于是就有了哲人.他们呕心沥血,著书立说,奔走传道,在寻
从目前高三历史复习的情况看,高三学年开始进行的单元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即将进入尾声,接下来将进行历史专题复习。在进行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升华,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提高自己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有最大的收获。在此给高三的同学们提几点关于历史专题复习的建议。  一、明确复习内容  1.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把握高考信息。  要在高考的实
摘要:本文依靠监理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根据,提出它在于土建项目施工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其应用的措施以及管理的手段。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监理;施工应用  1、施工的准备工作  1.1 审图  其属于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更是使建筑施工水平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以及措施。由于现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施工需要逐步的提升,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是使用很多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措施开展审查工作
在燃气电厂运行中,其通常使用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在实际运行当中具有着供热合理的特点.而受到技术方面因素影响,则在实际天然气调峰工作当中则存在着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的情
语文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老先生认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因此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完全契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會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如何才能真正体现课改,实现高效语文课堂,这并非易事,本人根
期刊
摘要:对土木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现场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果产生安全事故就会严重威胁到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同时还会给工程施工单位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因为有些施工单位没有重视施工安全控制工作以及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所以现阶段的安全管理难度也更加大。想要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效率,就必须采取合理有
“人生聪明识字始”。阅读,不仅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学生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以致产生了课外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低下、人文精神缺失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刻不容缓,它不仅是语文教师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全社會的责任。本文拟从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面作以下阐述。  一、学生的阅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