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y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型的自然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初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任务。由于物理学科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用辨证的观点去认识和探讨物质基本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辨证的理解物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好的认识物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一、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中认识物理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去表现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物理现象和物质运动的规律,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探索事物的运动现象,从事物运动的过程中探索和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牛顿在观察到苹果落地的现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浴桶洗澡中得到启示,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发现浮力定律等。这些都是在自然现象中通过观察而发现了规律的生动事例。要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观察。
  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离不开人们的观察和研究。现代科学证明,一个科学家往往只能完成一个方面甚至只是一个方面的一个分支,许多重大的科学技术难题的解决,离不开最简单的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现象,从简单物理现象中去认识事物,认识和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
  物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严格的逻辑推理以外,科学家的人文修养和形象思维所启发的灵感和激发的创造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是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在重视物理学自然理论的同时不能忽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蕴含的人文文化。
  二、物理教学中要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1.对称性思维
  对称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习惯性的一种思维形式,通过对称性事物的存在形式,去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物理学在对自然的表述中更是处处表现出了这种对称性的存在。 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拉力与阻力,正电子与负电子,都是相互相成的一个矛盾的两个面。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是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的,如,左右,上下,大小等。没有对称就没有事物,要学习物理就不能离开对称性的思维。物理定律对某种规范变换的不变性、守恒性更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一种对称形式,物理学中有许多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都充满了美学思想,实际上,对称性这种思维已经成为当代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理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称性事物的形式,去进行思考和探索,从中发现事物的运动规律。
  2。联系观点的辨证思维
  世界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物质世界。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认识世界,就要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去认识事物和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自然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作为初中学生,要在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去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运动的形式和规律,就需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在复杂的事物现象和物质运动中去分析和思考。例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就是在复杂的事物运动过程中发现的反映事物运动原因和动力的基本规律。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能更好的去认识世界和事物的运动。牛顿的三大定律更是我们认识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只要引导学生去辨证的思考,在事物运动中认识事物的运动规律,就能很好的认识物质的运动规律。
  自然界和谐统一,就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把经典物理学都包容在他的理论框架之内,创造了程度更高、范围更大的和谐统一理论。而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把电学、磁学、光学统一了起来,量子力学把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了起来,也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联系。
  3.要重视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实践性是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初中物理的许多实验就是实践性的突出表现。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要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上好实验课,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去更好的学习物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任何科学都具有实践性。物理学更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上的,反过来又是检验物理理论正确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曾说过“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这就很好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的真理性。
  4.要教育学生学会怀疑
  没有怀疑和否定,就不会有创新和事物的发展,在物理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在科学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要敢于怀疑和否定,没有怀疑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反复的过程。在物理的学习过程和认识事物以及规律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认识没有一帆风顺的,每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都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不断的去辨证思考的过程。比如,在整个光学的发展史中对光这个本质问题的认识,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先是牛顿提出了微粒说,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后来是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接着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动说;直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最终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人类对光本质的认识就正是遵循着认识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这一认识规律。
  不论是物理知识本身,还是物理学科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辨证的思维方法,去科学的、辨证的认识物质的运动和规律。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其他文献
研究了彩绒革盖菌、多孔菌和毛栓菌多酚氧化酶的产酶曲线,及酶作用的最适pH值、最适酶解温度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不同白腐菌的多酚氧化酶其产酶曲线不同,酶的特性也有
本文基于两阶段回归和联立方程研究方法,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借助知情投资者身份,通过市场反馈效应,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文章选取2009-2010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987家企业样本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英语学习模式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出教育要符合实际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本文基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研究初中英语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三种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开放式学习模式和转化式学习模式。结合作者在初中任教的实际经验,希望能给该领域教师一些借鉴。  【关键词】牛津初中英语;学习模式;探究式模式;开放式教学;转化式教学  牛津英语教材符合教育改革要求,需要教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说:“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我国近代的教育家蔡元培则说:“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原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兴趣。”因此,物理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进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爱好,同时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使物理课堂炫美起来,把“物理美”延续下去呢?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笔者
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就是兴趣,就是会愉快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就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俄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古今中外两个伟大的教育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兴趣的重要性,由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及对外影响力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日益得到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在跨境贸易结算、离岸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全球范围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部门提出了“建设教育信息工程”为主要代表的农村成人教育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构建网络平台,普及互联网的使用,展开农村成人教育活动,实现远程化教育。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网络教学;农村;成人教育;远程化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社会人文知识才能快速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相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变化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