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校企合作是20世纪初期从企业办职业教育萌芽开始的,通过发展期、紧密期到现在的校企一体化期,才真正开始由市场拉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将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充分达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也需要有人力、有研究,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历练职业精神。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在泛美集团的发展,研究职业学校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策略,以期做好校企合作“人”的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服务意识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的一种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采取双方形成共识的模式,如工学交替、学校引进企业、订单式、校企互动等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双方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一、认识校企合作,理清发展思路
  1.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的几个阶段
  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渊源深厚,历经企业办职业教育—由企校分离到引企入校—政府主导型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化发展等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无论是以企为主,还是以校为主、以政府导向为主,都需要经济利益平衡、研究与发展平衡,否则必将走进死胡同。
  2.我国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
  我国自20世纪以来,陆续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面向产业、面向市场,强调“产教融合”的意义与做法,形成学校与企业一体的办学模式。
  3.四川泛美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川泛美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泛美)是一家以民航教育为主营业务的多元化集團公司,依托民航产业构建涵盖民航服务、民航培训、教育科技、航空旅游、通航产业、特色地产、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多元集团,以其“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建立起独具特色与优势的“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教产融合、校企同质”的校企合作模式。集团是企业与院校的顶端,给校企融合发展提供平台,形成健康的发展道路,解决校企合作两张皮、不温不火的校企发展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以泛美为例分析当前开展校企合作学生服务意识培养问题
  泛美在校企合作中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投入,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办以教育为核心、辐射产业发展的多元企业,形成以教促产,以产强教,产教并举,多元共赢的模式。
  1.泛美集团校企合作取得的共赢局面
  解决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有四方面。一是泛美以教育为主体,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前景是体现泛美教育成为优质教育集团的重要标准。学生专业技能素质严格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设置标准,体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无缝对接模式。二是学生根据专业到集团旗下的企业中进行认知、跟岗、顶岗、工学交替等实践,初步掌握岗位技能,接受生产与服务的一线训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的精神等有极大的帮助。三是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还可获得经济补贴,多位实现国家资助育人体系的目标。四是学生在实践实习中表现优异,岗位技能强,则可与泛美集团旗下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解决企业用工成本与发展支撑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泛美集团的企业在为学校提供实践条件的同时,实现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优中选优、人才源源不断的用工状态;二是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是有效降低劳动成本的途径;三是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学校可提供专业研究、开发、培训团队,降低内部职工、产品升级产生的费用,将院校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解决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与发展情况如下:学校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提高教学成果的转化,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发展。企业为学校增强师资力量、提供教学实践机会、加强实习实训的力量,解决人才输送,检验教学成果,为学校办学带来了发展的保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最前沿、最科学的数据与资源。
  2.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学生服务意识缺失问题
  服务意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精神,职业院校学生首要就是解决职业精神中的服务意识。校企合作中“人”的影响不可忽视,学生是校企合作中最直接的承载者。导致学生缺失服务意识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家庭教育只认分数、学生自理能力弱、学校职业道德培养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等。泛美集团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参差不齐,在解决校企双方的问题中,服务意识的培养是目前急需加强的工作。
  三、探索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路径
  服务意识的建构对企业、教育、团队的发展是精神上的支撑和基础保障。服务是大概念,人人是服务,事事是服务,没有任何工作可以与服务脱离,服务是支撑社会有序、文明发展的基石。
  1.认识服务,接受服务
  服务是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服务意识是企业员工的一种服务欲望与意识,体现在与具有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交往的活动中。服务意识是发自人内心的思想与价值观,具有利己利他的作用。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要认识服务,接受服务。不仅是面向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教师对服务的理解程度、执行程度、表现程度,足以影响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泛美集团在这点认识上清晰深刻,提出“企业化办学思想,打造极致服务理念”,这就给教师及学生明确了服务的重要性。泛美强调以企业服务精神办学,以企业管理模式育人,以企业发展带动教育发展、学生发展,最终在相互服务中、相互支撑中获得最大利益。
  2.科学引导,专业服务
  很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思想不是正能量的,学生应对职业教育建立起极强的尊重与保障。学校应从养成教育上下工夫,科学地将专业思想教育、先进的服务理念、敬业爱岗教育、职业道德与精神教育等融合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充分把课堂教学发挥到最佳效果。
  3.优化环境,创设服务
  这里的环境是指育人环境,包括教学课堂、管理、校舍、活动等环境,并开展升级优化,将校园的每一寸、教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注入服务的影子,让服务意识渗透无时空的限制。泛美集团在企业精神上给了指向:传承善与美德,传递爱与快乐,把教育作为一种灵魂的服务,从思想上给予学生服务的指引。泛美教育成功的重要内容就是创设服务,即创造性的设计服务,给客户带来满足感、愉悦感。
  4.建立标准,创新服务
  什么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贴心与创新服务的结合就是最好的服务。贴心服务,指满足客户需求;创新服务,指享受一种意外、一种超额的服务。创新服务既要调研客户的喜好,又要打出特色服务品牌,利用智能时代的大数据提供可选择、可推荐、可体验、可更换的创新服务产品。学校教育要根据企业、行业需求建构服务标准,形成服务体系与规范。校企合作是制定服务标准的最佳平台,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以服务标准来管理、培养学生,缩短学生在岗位中的适应期。
  校企合作就是加强教育教学、生产销售之间的结合,实现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促进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现在校企合作都关注双赢,实际上要做好双赢必须要建立“三赢——学校、企业、学生”的观念与体制。学生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媒介,利益共同体必须有学生的存在,否则体系终将瓦解。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做好构建媒介的思想支撑,职业教育要将学生服务意识的建立科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全方位培养具有温度的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杰,曹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和现实发展的若干思考[J].职教通讯,2007(2).
  [2]王武林,曹雨平,张新科.“三位一体”共建校企合作利益平台[J].中国电力教育,2008(19).
  [3]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9(7).
  (作者单位: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在机械与电气识图课的教学中,采取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形象化教学,提高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全面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具有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素养 识图 激励探究  技工院校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机械与电气识图是体现学生专业素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何在机械与电气
形式多样的动物谈话    人类对狗的奇特嗅觉深感兴趣,但是狗的嗅觉远不及热带蝴蝶。这些美丽的蝴蝶嗅觉的灵敏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它们能在一立方米含有几十亿各种各样分子的空气中找出一个有香味物质的分子。这个分子十分重要:它是雄蝴蝶召唤异性与之“结婚”、传宗接代的信号。  有些动物如蜘蛛,它们不善于语言表达,而是把自己捕捉到的苍蝇作为美食赠送给“未婚妻”,以此表达爱情;雄海鸟则寻找美味的小鱼馈赠自己的“
摘 要: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战场,是落实课改、进行改课的主阵地。目前中职英语教学费时、费力、低效、无效,师生相互“煎熬”,课堂教学生态严重破坏。如何实施面向职场需求、适合职场运用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建课堂生活方式和生活秩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摆在每名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針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从创设职场教学情境、链接生活培养职感,活用多种教学
目前的人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怪现象:酒店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员工,而烹饪毕业生又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具体表现在:在每年一度的企业走访过程中,有多个厨师长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毕业后不顶用?”而烹饪毕业生常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思考了很久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烹饪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而学校的培养方式还是一种模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要根
摘 要:高职教育“反哺”基础教育,是指运用高职院校的人员、设备、条件和资源,通过基础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本文对高职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方法与形式进行了探讨,并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反哺 基础教育  课 题: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高职专业课课堂拓展形式研究——以《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课程为例”(kg20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8]SJ
摘要: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 x”证书试点制度为背景,剖析现阶段我国技工院校“双证书”毕业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湖南益阳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为例,提出了技工院校实施“1 x”证书制度应对策略,进而为技工院校开展多样性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双证书 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
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倒计时50天”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  经过社会广泛征集、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标识终于一锤定音,选定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导师成朝晖设计的作品。  “源·缘·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标识创作的串联主线  标识将中国汉字“技”的笔意与“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主题精神融为一体。  标识的设计体现
摘 要:本文提出,应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利用所学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专业专长,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能工巧匠。  关键词:实训实战 专业技能 企业参与 就业  实训课程在职业学校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职业学校应该根据地区的特点、学生的爱好,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崭露头角。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呢?现在对专业课的教学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中职学校以观课议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新模式:基础式观课议课,并根据其培养方向,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基础式观课议课阶段的培养方向是青年教师由高校毕业生到新手型教师的角色转变,相应的实施策略应注重观课议课前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注重青年教师教学前的个体感受。  关键词:基础式 观课议课 青年教师 培养策略  基础式观课议课充分考虑到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需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