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小剧场话剧的创作与演出出现了“红火”势头,其原因,一是小剧场话剧适应时代要求,满足观众审美要求;二是小剧场话剧创作风格多样,显露出强劲的探索、实验的势头;三是小剧场话剧演出运作方式灵活,多以自由组团演出为主,票房收入可观。
中国的小剧场话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最有名的是田汉1927年在上海成立的“南国社”,曾演出过《苏州夜话》《南归》《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话剧,影响遍布大江南北。解放后小剧场话剧曾沉寂了几十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舞台上再次兴起,以《绝对信号》《屋外有热流》等为代表,立即受到戏剧界的热情关注,也受到观众的欢迎。此后,小剧场话剧的创作势头发展旺盛,已成为整个话剧创作的重要一翼。受此影响,民营话剧社团也大量出现,其话剧作品影响了大量年轻观众,同时也为话剧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编剧、导演、演员等方面的人才。
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与观众的关系问题。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写实的小剧场话剧作品,观众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而那些实验性很强的剧目,大多数观众并没有完全接受。有人說,实验戏剧是“小众戏剧”,没必要考虑观众的接受问题。渐渐地,大多数观众便离“实验的”小剧场戏剧越来越远了。但《恋爱的犀牛》的出现却让观众眼前一亮,由此也促成了实验戏剧创作者观念上的转变。
《恋爱的犀牛》是一台由民营话剧社团——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创作演出的小剧场话剧,编剧廖一梅,导演孟京辉。该剧1999年首演,一经上演便收获很好的口碑,创下了连演40场、场场爆满的奇迹。2011年,该剧参加文化部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观众反响强烈,获得优秀剧目奖牌。至2012年该剧已演出1000场,成为新时期以来小剧场话剧的一部经典作品。
《恋爱的犀牛》的成功,与导演孟京辉的戏剧观有直接关系。孟京辉被称为“先锋戏剧”导演,他说:
实验戏剧不排斥商业性,我觉得那种专门排给外国人看,让那些似懂非懂的洋鬼子给颁个奖,或者到国外艺术节转一圈,回来演出都没人看的戏没什么价值。以前,我也愿追这个时髦,或者弄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戏,看着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心里还无比快意。后来我才觉得,戏剧必须是观众能迅即了解,即刻感受并产生共鸣、共同创造的艺术。以前为了自己个人的需要,没有考虑观众的戏现在看来没什么意义。(《北京晚报》1999年6月4日)
然而,此前孟京辉的创作观念并非如此。他排演《秃头歌女》时,在演出快要结束时,突然停顿三分钟,观众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说:“当时就是想和观众较劲,我就是不让你好好欣赏。”1997年,孟京辉获得日本一个奖学金,在日本看了很多戏,对他启发很大,回来后,创作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说:
我感觉我需要一种更多人的交流,但是在和更多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像以前那样很任意、很任性。你必须将很任性的东西,在美学上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人其实是支持你的人,没有这些人你就无的放矢了。我感觉,我的先锋、前卫就表现在和更多人接触上。
(孟京辉、解玺璋:《关于“实验戏剧”的对话》,《剧本》1999年第10期)
《恋爱的犀牛》就是他在这样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创作的。
《恋爱的犀牛》是一出实验戏剧,讲述了两个爱情偏执狂在爱的欲望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剧中的男主角马路是犀牛饲养员,爱上了性感神秘、做秘书工作的女孩明明。为了获得明明的欢心,马路为她做了能做的一切,并努力地改变着自己。比如天天洗澡、换袜子、学电脑、献花、嚼口香糖……以至对其他的女孩都失去了兴趣,为此受到同伴的嘲笑,说他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他仿佛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可明明并不爱马路,她心里爱的是艺术家陈先,尽管陈先并不爱她,不断地羞辱她、折磨她,都不能改变她爱他的决心。但马路的爱也不能改变明明对他的冷漠态度。看得出来,《恋爱的犀牛》的作者讲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关注马路与明明的恋爱结果,而是在嘲笑一切的世俗观念而赞美这种执着于爱的精神。
该剧的成功与孟京辉的导演风格有很大关系。孟京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导演,其导演风格常常是从追求形式感出发,以形式裹挟内容,在舞台上展现一种形式美,并在关注社会现实的过程中与时代保持着一定距离,用反讽、黑色幽默和激烈的手法,在戏中体现出一种诗情和激情,表现出一种反抗,使作品产生一种具有爆发力的“狠”劲儿,吸引观众来参与。《恋爱的犀牛》的演出就体现着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整个演出集戏剧、音乐为一体,强烈的形式感,夸张的表演,幽默、戏谑的语言,既是前卫的,又是现实的。张广天为这个戏写的几首歌,既加强了该剧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有助于故事的表达,渲染了剧中的情绪,感染着观众去思考并产生共鸣——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
我们有太多的要求需要满足。
这首歌经由郭涛(饰马路)那质朴无雕琢的嗓音唱出来,比一般的流行歌曲更耐听。它不仅渲染了剧情,而且也感染着观众,使原本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具有了吸引观众的艺术感染力。
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
风儿一吹就熄灭。
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
天气一变就飞走。
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
过了五月就枯萎。
中国的小剧场话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最有名的是田汉1927年在上海成立的“南国社”,曾演出过《苏州夜话》《南归》《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话剧,影响遍布大江南北。解放后小剧场话剧曾沉寂了几十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舞台上再次兴起,以《绝对信号》《屋外有热流》等为代表,立即受到戏剧界的热情关注,也受到观众的欢迎。此后,小剧场话剧的创作势头发展旺盛,已成为整个话剧创作的重要一翼。受此影响,民营话剧社团也大量出现,其话剧作品影响了大量年轻观众,同时也为话剧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编剧、导演、演员等方面的人才。
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与观众的关系问题。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写实的小剧场话剧作品,观众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而那些实验性很强的剧目,大多数观众并没有完全接受。有人說,实验戏剧是“小众戏剧”,没必要考虑观众的接受问题。渐渐地,大多数观众便离“实验的”小剧场戏剧越来越远了。但《恋爱的犀牛》的出现却让观众眼前一亮,由此也促成了实验戏剧创作者观念上的转变。
/壹/
《恋爱的犀牛》是一台由民营话剧社团——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创作演出的小剧场话剧,编剧廖一梅,导演孟京辉。该剧1999年首演,一经上演便收获很好的口碑,创下了连演40场、场场爆满的奇迹。2011年,该剧参加文化部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观众反响强烈,获得优秀剧目奖牌。至2012年该剧已演出1000场,成为新时期以来小剧场话剧的一部经典作品。
《恋爱的犀牛》的成功,与导演孟京辉的戏剧观有直接关系。孟京辉被称为“先锋戏剧”导演,他说:
实验戏剧不排斥商业性,我觉得那种专门排给外国人看,让那些似懂非懂的洋鬼子给颁个奖,或者到国外艺术节转一圈,回来演出都没人看的戏没什么价值。以前,我也愿追这个时髦,或者弄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戏,看着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心里还无比快意。后来我才觉得,戏剧必须是观众能迅即了解,即刻感受并产生共鸣、共同创造的艺术。以前为了自己个人的需要,没有考虑观众的戏现在看来没什么意义。(《北京晚报》1999年6月4日)
然而,此前孟京辉的创作观念并非如此。他排演《秃头歌女》时,在演出快要结束时,突然停顿三分钟,观众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说:“当时就是想和观众较劲,我就是不让你好好欣赏。”1997年,孟京辉获得日本一个奖学金,在日本看了很多戏,对他启发很大,回来后,创作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说:
我感觉我需要一种更多人的交流,但是在和更多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像以前那样很任意、很任性。你必须将很任性的东西,在美学上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人其实是支持你的人,没有这些人你就无的放矢了。我感觉,我的先锋、前卫就表现在和更多人接触上。
(孟京辉、解玺璋:《关于“实验戏剧”的对话》,《剧本》1999年第10期)

《恋爱的犀牛》就是他在这样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创作的。
《恋爱的犀牛》是一出实验戏剧,讲述了两个爱情偏执狂在爱的欲望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剧中的男主角马路是犀牛饲养员,爱上了性感神秘、做秘书工作的女孩明明。为了获得明明的欢心,马路为她做了能做的一切,并努力地改变着自己。比如天天洗澡、换袜子、学电脑、献花、嚼口香糖……以至对其他的女孩都失去了兴趣,为此受到同伴的嘲笑,说他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他仿佛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可明明并不爱马路,她心里爱的是艺术家陈先,尽管陈先并不爱她,不断地羞辱她、折磨她,都不能改变她爱他的决心。但马路的爱也不能改变明明对他的冷漠态度。看得出来,《恋爱的犀牛》的作者讲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关注马路与明明的恋爱结果,而是在嘲笑一切的世俗观念而赞美这种执着于爱的精神。
/贰/
该剧的成功与孟京辉的导演风格有很大关系。孟京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导演,其导演风格常常是从追求形式感出发,以形式裹挟内容,在舞台上展现一种形式美,并在关注社会现实的过程中与时代保持着一定距离,用反讽、黑色幽默和激烈的手法,在戏中体现出一种诗情和激情,表现出一种反抗,使作品产生一种具有爆发力的“狠”劲儿,吸引观众来参与。《恋爱的犀牛》的演出就体现着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整个演出集戏剧、音乐为一体,强烈的形式感,夸张的表演,幽默、戏谑的语言,既是前卫的,又是现实的。张广天为这个戏写的几首歌,既加强了该剧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有助于故事的表达,渲染了剧中的情绪,感染着观众去思考并产生共鸣——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
我们有太多的要求需要满足。
这首歌经由郭涛(饰马路)那质朴无雕琢的嗓音唱出来,比一般的流行歌曲更耐听。它不仅渲染了剧情,而且也感染着观众,使原本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具有了吸引观众的艺术感染力。
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
风儿一吹就熄灭。
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
天气一变就飞走。
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
过了五月就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