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要强调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展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各种能力。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做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即每一节都是以设疑激趣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并在能力行程中巩固、发展兴趣。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结合新教材的实践,谈谈使用新教材的体会。
  一、设疑激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激发兴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书本上现成的以外,教师也可在其启发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达到贴近学生、更好地激发求知欲的目的。
  1.实验现象激趣法。
  如讲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时,做这样的实验:一个盛满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时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又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炷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
  2.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
  如讲到水循环时可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问:真的不回来吗?若不是,是怎样回来的?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3.谚语的使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有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锋面雨时可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4.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引出季风这个知识点了。
  二、保持兴趣,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大的发展,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
  1.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适当开展地理演讲、考察等第二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与实践性,用“新、奇、趣”吸引学生,提高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思维,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2.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动机。
  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提示他们观察的要领和对比线索。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便于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想象和思考。
  三、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脚本”,在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取舍、科学组织。
  1.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学生发展与素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破除基础知识不变的看法,对传统教材做必要的改动与增删,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手段。
  2.教材的再加工。
  新教材为我们划定了教学的范围。钻研教材,而不能就教材论教材。重要的是要在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组织处理、创造加工,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对教材的创造加工首先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定量分析,等等。伴随着一系列活动就需要有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在教育教学中,不要讲得过多、过细、过全。否则,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地使用教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点,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育对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城区学校教学软硬件较好,能够基本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体育教学任务,但是在相对贫穷的农村地区学校,硬件配套不能达标,同时师资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文就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摘 要: 现代课堂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多媒体技术。在《导游服务技能》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弥补了实践教学的不足,受众范围更广。多媒体技术的加入,情境的创设,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强,教学容量得以最大化拓展,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强化。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导游服务技能》 情境创设 教学内容 职业素质    《导游服务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开设这门课
摘 要: 随着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普遍的教学手段,但在高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作者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高校多媒体教学 问题 优化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全面开设,然而在信息技术课所涉及的范围内,存在着很多矛盾,特别是计算机原始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尤为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普通高中在招生时,通常都是面向区、县、市甚至跨市招生,这就使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有着更复杂的教育背景。城市、农村、不同的家庭背景拉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是用现在信息技术课上惯用的同步教学法或广播
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其教学从不规范到基本规范,教学方法从无到有,教学模式从借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1.了解计算机的作用,明确学习的目的  为了使学生和家
摘 要: 思想品德教学普遍存在三大怪象:一是讲解如山;二是训练如山;三是问题如山。思想德课教师要自觉跨越“三满”,还思想品德课的真面目。思想品德课是以德育为主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良好的心理、情操和行为习惯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国情教育等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绝不能偏而废止。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扭转一直以来唯分是从的错误观点,自觉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让思想品
摘 要: 中学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历史课堂具有培育人文素质的独特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应通过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实施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意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实现历史课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历史课堂 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日趋现代化,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资源、环境、道德风尚等方面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
摘 要: 在教学中,好的课前导言设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视导言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就初中历史教学课前导言的设计进行论述。  关键词: 课前导言 学习兴趣 导入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新授前的课前导言很重要,它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关系到一节课的直接效果,我根据教学经验不同教学内容采用怎样的课堂导言作了简略总结,主要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