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歌在各地域民族生活中内容丰富、风格迥异。民族声乐演唱要注重民族语言、民族题材、民族问题、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习俗、民族风格、民族气质诸方面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学习握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内涵
中国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了民歌、说唱、戏曲的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要发展和提高民族唱法的水平和技巧,除了要维护、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还要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
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要素
想唱好一首歌曲,首先要先熟悉和了解它的时代特征、主旨思想与语言风格。《蓝花花》是陕北的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蓝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拼上自己的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歌曲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歌曲的表现在于演唱者的情真意切,如若没能理解透彻歌曲的意义,往往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情感的发声工具,还有是一定要敢唱,唱歌这种事,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些人总是畏惧高音或者低音,其实唱歌就像是打高尔夫球一样的,每每最后一杆,宁愿打过洞,至少还有进洞的机会,否则连进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在表现一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没有脸面的专注于声音、情感等。
其次,要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强弱对比度。远在书面文学出现之前,口传文艺就已经产生了,尤其是歌和诗。歌曲伴同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歌曲表达人民对历史事件和故乡祖国命运的关注、歌曲帮助人们在专制制度压迫下保持尊严并且起而与社会不公正抗争、歌曲鼓舞人民去追求美好的未来等等。在民歌中,我们还可以了解人们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体验。例如:“你在北国”,“我在南疆”,上句属副歌,在山上喊,是描述的,下句是加以说明和补充的。哪儿的歌就要唱出哪儿的味,一个乐句唱出来,就要知道哪是重,哪是轻,要知道先慢了后就快,先快了后就慢,第二句重复的时候乐句一定是递进的增强的。
而后,是演唱者声音的修养及表现力。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必须要经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让听众接受它、欣赏它。也就是说一首优秀的作品,还需要演唱者进行再创造,即进行二度创作。好的艺术家要会听伴奏,和伴奏有合作,每个音都要全力去唱响它,呼吸在节奏上。在对语言的美化方面,要注意四声,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例如歌曲中常出现的人称“你”、“我”、“他”。 由于地域不同,各地民歌的风格大为不同。把握好歌曲的节奏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例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颇具新疆风格,很热烈,有舞蹈的感觉。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很符合新疆维吾尔人的民族特征。而中国南方民族却以婉转优美为主要特点,如《茉莉花》等歌曲。声音的表现,常常说起的以情带声,加上头、鼻腔共鸣交替配合、紧密协作,使声音通畅甜美,歌唱表现更为生动、灵活,色彩和风格也更为鲜明。
作为一位歌者,歌曲就是你的武器,一定要熟记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越深入,你便越能把歌曲的主旨表现的越通透,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曲时,一定要先领会歌曲要表达的意境,再通过声音去表达,这样才能赢在战场上。
总结
在各门类艺术中,音乐最善于表现情感艺术的。音乐用各种不同的声音与音色来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心情与情感。声乐是由感而发的,在人类歌唱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高亢的山歌,委婉的小调,或粗犷的号子甚至是哭嫁歌等都凝结着人类纯真丰满的情感,都包容着人类丰富的感情。演唱者都要用以已之心感人之心,努力达到歌者与听者之间心心相通,去共同完成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音乐学院)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内涵
中国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了民歌、说唱、戏曲的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要发展和提高民族唱法的水平和技巧,除了要维护、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还要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
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要素
想唱好一首歌曲,首先要先熟悉和了解它的时代特征、主旨思想与语言风格。《蓝花花》是陕北的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蓝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拼上自己的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歌曲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歌曲的表现在于演唱者的情真意切,如若没能理解透彻歌曲的意义,往往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情感的发声工具,还有是一定要敢唱,唱歌这种事,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些人总是畏惧高音或者低音,其实唱歌就像是打高尔夫球一样的,每每最后一杆,宁愿打过洞,至少还有进洞的机会,否则连进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在表现一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没有脸面的专注于声音、情感等。
其次,要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强弱对比度。远在书面文学出现之前,口传文艺就已经产生了,尤其是歌和诗。歌曲伴同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歌曲表达人民对历史事件和故乡祖国命运的关注、歌曲帮助人们在专制制度压迫下保持尊严并且起而与社会不公正抗争、歌曲鼓舞人民去追求美好的未来等等。在民歌中,我们还可以了解人们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体验。例如:“你在北国”,“我在南疆”,上句属副歌,在山上喊,是描述的,下句是加以说明和补充的。哪儿的歌就要唱出哪儿的味,一个乐句唱出来,就要知道哪是重,哪是轻,要知道先慢了后就快,先快了后就慢,第二句重复的时候乐句一定是递进的增强的。
而后,是演唱者声音的修养及表现力。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必须要经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让听众接受它、欣赏它。也就是说一首优秀的作品,还需要演唱者进行再创造,即进行二度创作。好的艺术家要会听伴奏,和伴奏有合作,每个音都要全力去唱响它,呼吸在节奏上。在对语言的美化方面,要注意四声,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例如歌曲中常出现的人称“你”、“我”、“他”。 由于地域不同,各地民歌的风格大为不同。把握好歌曲的节奏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例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颇具新疆风格,很热烈,有舞蹈的感觉。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很符合新疆维吾尔人的民族特征。而中国南方民族却以婉转优美为主要特点,如《茉莉花》等歌曲。声音的表现,常常说起的以情带声,加上头、鼻腔共鸣交替配合、紧密协作,使声音通畅甜美,歌唱表现更为生动、灵活,色彩和风格也更为鲜明。
作为一位歌者,歌曲就是你的武器,一定要熟记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越深入,你便越能把歌曲的主旨表现的越通透,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曲时,一定要先领会歌曲要表达的意境,再通过声音去表达,这样才能赢在战场上。
总结
在各门类艺术中,音乐最善于表现情感艺术的。音乐用各种不同的声音与音色来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心情与情感。声乐是由感而发的,在人类歌唱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高亢的山歌,委婉的小调,或粗犷的号子甚至是哭嫁歌等都凝结着人类纯真丰满的情感,都包容着人类丰富的感情。演唱者都要用以已之心感人之心,努力达到歌者与听者之间心心相通,去共同完成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