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才”施教 灵动学习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上已不再仅仅强调教师“怎样教”,更强调学生“怎样学”,即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探讨教与学的方式。而儿童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特征,我们的集体授课式教学应建立在这个“才”的依据之上。从事多年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后,我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学方法。
  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脱离了低年级时的幼稚,但又不似高年级孩子那样沉稳,有自我认识。他们大多活泼好动、爱玩;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不愿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告知、说教,更反感他人代替安排自己的一切;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够成熟,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对于这样一个群体,“严格管理”只是治标但不治本,“道理说教”是左耳进右耳出。要想管好这群“猴精”,得时时与他们斗智斗勇。
  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中年级的学生对加减乘除的式子早就厌烦了。要想他们好好学数学,就得把自己变得不像数学老师,数学课上得不像数学课,必须有绝招。教育心理学指出,外界的刺激强度越高,人的精力越容易集中。同时,刺激还应多样化,才能给学生新、奇、异、趣的感觉,也才能持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一、“数学课”像“语文课”
  每个小孩都爱听故事,中年级的孩子也许不再爱听《白雪公主》《灰姑娘》,但他们却拒绝不了《西游记》。机警、顽皮、好斗的孙悟空,懒惰也常被整的猪八戒,忠诚、厚道的沙和尚,他们三人或相互比拼才艺,或齐心协力打妖怪,孩子们总是能听得不亦乐乎,常常自然而然地加入同学的活动中去。我几乎每周有两到三节课会将数学内容融入其中,边讲边表演边启迪思考。如在讲解“靠墙围篱笆用线最短的问题”时,我又开始讲故事了:“一个炎热的夏天,他们经过一片西瓜地,唐僧渴了要求徒弟去化斋,弄个西瓜来。谁知西瓜老汉要求他们帮忙围篱笆。三人开始围起来(长20米,宽15米)……”我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则跃跃欲试。在孙悟空的方案我还没有讲出来时,大部分学生已从猪八戒的启示中得出了正确的图形,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点。
  二、“数学课”像“游戏课”
  数学是严谨的,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学习过程就是刻板枯燥的讲与练。我们都知道,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效率是最高的。游戏能使人心情愉悦,激发兴趣。儿童天性好动,教师只要有效地加以组织,让小学生在蹦蹦跳跳中学习数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的形式很丰富:猜一猜(猜谜语、猜物品、猜数量等)、编歌曲、画一画、竞赛、合作、听指令……日常玩的游戏皆可变为数学游戏。如“比较”中有“比较时间怎么比?比较数量又该怎么比?”这样一个难点。为此我宣布:“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跳绳竞赛的游戏。”孩子们一听,一个个神灵活现,踊跃报名。经过“3人比100下用时赛”和“1分钟比跳得多”两个赛事后,孩子们不用我讲,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数学课”像“生活课”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从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能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又便于他们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自己身边的数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对老师的半崇拜状态,于是我便经常在课上透露一下他们认为很神秘的老师的生活。如购物的买卖过程,出行的时间、路程,物品的形状、尺寸等。有时,我也会让他们猜一猜这其中的数据,这时孩子们会更开心。渐渐地,我让孩子们学着模仿,并口头汇报自己的“数学日记”。探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秘密,孩子们一个个都满心喜悦。我发现,通过这个训练,他们的数感正在慢慢地建立。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有“用数学”的意识。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同伴。因此,同伴的许多事都能引起他们的高度热情。每节新授课我总喜欢问一个问题:“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能解决你身边的哪些问题?”于是,学生们会主动地组织讨论起来,之后请代表发言。讲的人获得了成功感,听的人产生了共鸣,又解决了问题。这种看着不似练习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参与率却是相当高的,效果很好。
  四、“数学课”像“信息课”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走进广大学校。其以声感、色感、动感等媒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其事先制作生成的许多图表、动画等,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节约许多时间,无形中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其动态的讲演过程,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更胜于教师的百遍口头讲解;其设计的精美,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审美能力……每次只要看到我开始把多媒体教学设备往教室搬,我的那群孩子就开始欢呼雀跃,主动前来帮忙搬运,并围着我问这儿问那儿,可见多媒体受欢迎的程度了。
  多媒体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依赖的帮手。如果说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 其实,孩子们真的很好教育,你让他快乐了,他就全力以赴地“跟你走”。当然,给孩子快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集中注意力上课的方式还有很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创新,灵动地进行课堂教学。
  (海安县孙庄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通过对当今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引导机制。以期为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自身定位的过程中,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工业时代的大众传播帮助人们拓展了信息的扩散潜力,信息传递不受参与者在场与否的影响,传播时空得以延展。然而,这种延伸并非是沿着技术单维度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只单单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数学工具性价值,更应把数学那独特的文化内涵渗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品味数学
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使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一步张扬个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呢?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抓好课前准备环节   ①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即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生活经验,将课程内容通过重组、加工来进行整合、丰富,以期达到教学的最优化。②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
兴趣是学生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创新,创设情境,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生活,激发
文章从强化考试热点、突出化学方程式训练的地位、从选择题做起、探讨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做好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文字表达等几方面,谈了自己在教学中提高化学高考备考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述要求,对朗读的重要地位和功能都给予了着重强调,可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教学指导。但在以往的朗读教学
网络时代,传统的电视节目受到了挑战,网络视频节目也成为电视节目的一个有力竞争者,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成为摆在每个电视人面前的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文章就此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