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建设的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技能课程是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创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创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基本思路、基本策略及基本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
  作者简介:苟建华(1970-),男,四川南充人,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企业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模式下经营类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b07077)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内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职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高职经管类人才市场却出现一种怪现象:企业招聘不到满意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经管类人才,职业类院校培养的经管类人才又感叹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单从人才的供给方面——高职教育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养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实践技能课程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本文仅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合作创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这一方式作一些探讨。
  一、校企合作创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必要性
  1.实践技能课程社会性特点要求课程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的实践经营活动
  首先,从实践教学内容上看,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涉及企业经营的诸多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生产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与销售、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信息处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去具体操作,在企业经营管理类从业人员中,60%~75%的人员是在从事一线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这说明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是一个包括小到物品包装、文件整理、会计做账,中到市场销售、订单处理、财务分析、信息维护,大到客户服务、市场调查分析等诸多内容的实践技能课程,它的环节多,内容广泛,技能性强。其次,从实践教学的层次上看,许多技能性操作需要企业的参与。企业经营中的文件处理、单证处理、信息技术或信息软件的操作类课程大多是单项技能要求,而且属于纯操作技能训练,一般的单项模拟实践教学在校内的实验室(实训室)就能达到教学要求;而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沟通技能等社会性特性的训练就不能模拟进行,必须到现场进行切身实践学习,或者对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实际操作;还有一些实践技能属于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比如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进销存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查分析,这些实践环节一般具有系统性,单独操作不能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必须从系统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析,这类实践课程就不能靠简单的单项训练或现场参观来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必须有合作企业的参与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可见,有效的实践技能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企业的合作。
  2.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课程建设需要企业的合作
  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不同于工科类的技能培训课程,尽管像会计、单证类实践技能课程的技术性要求较高,这些技术性强的课程可以在校内的实训室得到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但是,对于经管类专业的诸多实践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点,它的有些技能环节培训单独在学校实训室完成有较大难度。如物流设施设备操作,物流中心作业流程等,这类实践课程需要学校大量投资,对一般学校来说很难承受,学校即使有能力支付这些设备投资,但这些设备的教学利用率比较低,维护成本比较高,投资效果差,所以,选择与企业的合作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另外,企业经营的系统思维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决定了单纯技能操作环节教学不能使学生达到系统性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比如,学校建设物流管理实验室,单考虑仓库的储存、收发、库存控制环节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采购、销售等前后环节。这些实践技能是分析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结合,而学校的一般实验室教学又很难达到此目的。因此,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建设需要企业的合作。
  3.校企合作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技能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主体资源不足的问题
  当前,高职类实践性课程建设基本处于学校层面,且绝大多数院校的课程建设任务会落到教师个人身上。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许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课程的建设,有最高层次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的是省级和校级的精品课程项目,当然,这些课程基本上也是注重理论教学的,从课程建设的主持人或团队来看,也基本上是由学校的教师组成。在经管类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很少看见有企业职业人士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去,因此,精品课程更多的是注重理论而非实践技能,精品课程是这样,其他非精品课程就更不用说了。因为,精品课程的建设一般都有项目资金支持,而其他非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没有资金支持的,课程的建设基本上是靠任课教师自己去建设。这种课程建设的现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得到改观。在建设实践性课程方面,一是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学校既有的专业教师又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并且教师的时间资源也是有限的。可以说,这些实践性教学资源稀缺的问题,也就成为实践技能课程建设资源稀缺的问题。人力资源、构成课程的软件与硬件资源的缺乏、实践性课程需要的相关环境缺乏都使得实践技能课程的开发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因此,基于校企合作,充分借助合作企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实施实践技能課程应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来看,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实施教学。
  二、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各职业院校的事情,但是,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为主体进行职业技能课程建设的模式必将长期存在。当前,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毕业的首选就是到企业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借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建设实践技能课程的方式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1.合作企业具备实践技能课程建设的能力
  通常,愿意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愿意承担部分职业教育义务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大,企业文化、品牌、人员的素质在同行中都是比较好的,这样的企业也比较重视企业的学习与培训。目前,相当多的大中型企业均有内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技师,在这些培训师资中,一部分本身就是企业的高管或业务骨干,他们有着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另一部分是专业的企业内部培训师资,要做专门的培训,他们也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这些企业内部的培训师资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任职资格有很大的不同。学校的大多数教师是研究生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方面的经验却非常缺乏。因此,从实践经验来看,企业内部的培训师资大多具备开发实践技能课程的能力,在实践技能课程的建设能力方面,企业人士比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更具优势。
  2.能以有效方式调动企业人士承担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何有效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建设实践技能课程的关键。在当前校企合作机制尤其是在政府层面的机制较为缺乏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通过创建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机制来构建校企合作“双赢”的平台,以此调动企业人士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许多校企合作成功的案例表明,增加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投入是其关键因素,这种投入既有物质方面,也有人力方面。比如,在人力方面,高职院校以“兼职教师”的身份聘请企业骨干作为实践技能教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考虑合作企业的利益,也充分考虑“兼职教师”的个人利益。企业人士有这样的课程建设机会,对其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因而也能充分调动企业人士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三、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模式的特点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大体形成了“工学交替型”、“2+1模式”、“订单式”等模式,但这些模式比较适合工科类技术性特点非常明显的专业。对于人文性、社会性、职业性特点较强的经管类专业,这些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为此,笔者针对订单模式的局限性,吸收“工学交替”模式的优点,提出适用于经管类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學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充分利用企业的利益点来设计合作模式
  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尤其是要找到企业的利益点所在,根据企业的利益点来设计合作模式。比如,企业可借助与某院校合作,从而接触更多同类院校,寻求与更多院校的合作,在院校内推广其品牌、技术及产品。杭州世纪联华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下沙四所高职院校进行合作,杭州世纪联华品牌也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又如,高职院校可以帮助合作企业建立企业的内部培训体系,企业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共同建立企业文化。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质集团公司进行合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对该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学生可以不定期到公司进行顶岗学习。再如,企业可利用学生的实习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如果日后录用该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则减少培训成本以及适应工作的时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质集团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到该公司实习,由企业支付学生工资,但其工资低于正式员工的工资,优秀的毕业生可以优先录用为正式员工。
  2.校企双方是全过程与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在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仅仅是在学生的实习环节同企业合作。校企深度合作是需要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要求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的培养。全过程是指从人才的需求调查、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到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都要贯穿校企合作的思路,并由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方位是指院校全方位地选择合作企业,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大专业”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体现“大专业”的特点,依据专业群的理念选择不同类型的公司作为合作企业。深度合作是指“准订单式”的合作方式。“准订单”是指下“订单”的时间相对较晚,一般在第五学期的中后期。下订单的时候,也是学生确定自己专业发展方向和预就业单位的时候。准订单培养时间从第五学期的中后期开始,直到第六学期的6月中旬结束。因此,校企双方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是一种“全方位——准订单式”的就业导向合作模式。全方位可以克服“订单”模式培养目标针对性过强的弊端,可有效解决经管类高职毕业生流失率较高的问题,“准订单”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就业导向型的体现,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体现。
  3.校企双方互动性强
  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校要同企业实现完全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有很大难度,同时,高职经管类专业特点要求没有必要采取完全的“工学交替”模式,因为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实际经营,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时,专业教师要走进企业,企业人士要走进学校。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交叉互动,校企双方教师就能围绕系列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项目,间断性地在不同的合作企业里、在不同阶段实施“工学交替”式的教学。实施“工学交替”型实践技能课程的时间可以从第三学期开始,直到第五学期的中后期结束。第三和第四学期的每个学期安排两次“工学交替”型的实践技能课程,而每次课程的实施是在不同类型的合作企业里进行的,时间以3~4周为宜,第五学期上半学期可以安排一次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强的实训活动。综合性实训活动是跨专业的,即打破专业界限,按学生的职业需求来组织教学。综合实训课程结束后,再根据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实施“工学交替”实践技能课程的情况来确定“准订单”。在实施准订单培养阶段,准订单培养的课程是属于职业方向型的技能课程和毕业实习课程,在这个阶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企业的兼职教师为主,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为辅,实行“三导师”的管理制度,但仍然需要交叉互动式的教学。
  四、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创建
  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原有的课程开发流程显然不适合,所以必须对课程开发流程进行改造,把它作为一个大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1.创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基本思路
  首先,成立由学院相关教学主管领导、合作企业高层管理者、相关行业专家、部分专业教师、部分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由他们对原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包括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的发展方向,修改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等。其次,在专业群经理(一种管理专业群的部门设置)或系部职能的基础上,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核心成员的课程开发小组,学院划拨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并且加强对课程开发过程的有效控制。第三,以在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作为实践技能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同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一起建设一门或几门实践技能课程。当然,课程的负责人也是理论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负责人或主讲教师。
  2.创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基本策略
  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有效利用资源,避免课程的重复建设,创建实践技能课程应采用以下基本策略:(1)把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与课程的建设结合起来。以专业教师为依托,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每学期有两周以上的时间在合作企业进行或兼职、或培训、或实习的实践锻炼,不仅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而且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在锻炼期间,教师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和自己所联系的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一起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2)以专业核心实践技能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为创建重点。在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企业各种经营业务处理、业务组织、客户服务管理与市场调查分析等业务处理技能课程,各种设备初步操作、现场物料管理、ERP等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的现场操作技能课程,都可以作为核心专业技能课程;以系统思维与操作技能能力相结合、分析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训与企业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也是创建的重点。如计算机操作技能、会计做账、常见单证处理技能等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则考虑利用学校自己的师资和实训基地。(3)以合作企业的企业实践任务或模拟的任务为中心来构建课程内容。要把必要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融入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和能力训练,还包括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形成等。(4)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是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企业参观、现场调研、专家报告、课内实训、基本技能实践、核心技能实践、职业发展方向技能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组成的。因而,在校企双方合作的条件下,要采取分层次、分批次的策略,逐步建设实践技能课程。
  3.创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基本保障措施
  创建实践技能课程涉及一系列校企双方的管理制度,作为校方则应主动地调整或创新组织与管理制度,出台一些基本的保障措施:如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技能课程建设资金;改革与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一门课程每周2~4节的传统课时安排方法;基础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制定新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工作量的考核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考核方式及内容进行改革等等。
  
  参考文献:
  [1]赵礼强,赵冰梅,吴志红.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平台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9,(5).
  [2]刘丹,王福君.高职经管类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1-83.
  [3]曾林扬.高职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25-126.
  [4]欧渊华.高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5]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20年的不懈努力,使《晚晴》真正地成为了广大老年人的知心朋友。如今,当这根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必须热爱这份事业,充满活力,饱含激情,真正和老年朋友交心,把服务做得更细致更到位。这样,《晚晴》的事业发展才有根基。  自当代贵州杂志社接手主办《晚晴》后,改版、调整办刊思路、投入资金并增加办刊人员……一系列举措,使刊物整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成为当代贵州杂志社整个发展
病毒性肝炎影响世界上约5亿人,是受艾滋病影响人数的十倍以上。在世卫组织简报中指出,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而公共卫生的应对活动参差不齐,这与问题的严重程度不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增强问题意识。要积极营造课堂情境,创设问题氛围,
潜艇以其隐蔽性能好、机动能力强、突击威力大等独特性能被誉为“水下蛟龙”。如今,潜艇将迎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有军事专家称,一批机理独特、性能优异、战斗力更强的
我院2000—2010年,共收治肾结核76例,为总结其诊断经验,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33~52岁,平均42例;病程1~36个月,平均10个月。主诉膀
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增长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产出的增长、消费的增长以及两者的协调。目前对消费本身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经验型的阶段,对消费增长的研究不但很少
本刊讯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第八次(2005-2006年度)全省期刊等级评审日前揭晓,《杂文选刊》被评为一级期刊;评委会在其等级评审的基础上,又 The p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如何正确利用课堂学生资源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和建议。 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