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外语教学“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在“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中,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提高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水平,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主要从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展开外语教学“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设计。
  【关键词】外语教学;三融合;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苏兴遥(1991.06-),男,汉族,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外国语学院2020年校级教改课题(广外科研〔2020〕6号2020JG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使命,不断创新、改革和发展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新方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不少青年学生缺乏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难免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積极有效地应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国际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对于外语这样一个融合性、渗透性、国际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难免会在教材中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会被一些腐朽的西方思想左右,加之有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思政教育,这就使得外语教学缺乏一定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直接的育人载体,它有利于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既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又要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掌握外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为当代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国际化人才。广西外国语学院《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指出,思政育人要充分挖掘课程自身特色和优势,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在《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增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识别并尊重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出具有良好爱国主义精神,扎实掌握外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为当代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国际化人才。
  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价值观要求和实践体现。“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外语教学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行,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做实、做细。外语教学作为专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教学环节,必须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系统开展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2. 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外语教学要围绕核心价值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外语课程思政教育。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外语教学要树立对当地本土文化的自信,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广西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地方文化翻译实践》是一门专业类实践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与广西文化、饮食、节日、旅游、习俗相关的文化类文本的翻译实践,了解地方文化类翻译的社会需求与翻译人才应具备的翻译能力,将地方文化融入外语教学全过程,是培养外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证。
  3. 助推 “四史”教育与外语教学双提升。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外语专业大学生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外语专业师生积极打造“四史”微故事党课教育,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红色元素,讲述红色外语故事。例如:留法勤工助学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邓小平访日与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活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与外语教学使命等。外语教学要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的责任和使命。外语思政教学融入“四史”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外语思政教学融入“四史”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三、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1.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外语课程思政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这不仅仅需要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更需要思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思政的植入与实践。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外语课程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广西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网络化、信息化教学优势,积极开展“空中课堂”等线上教学,把新冠疫情防控的时政元素融入外语教学全过程,把“学习强国”融入外语教学,实现全程育人。外语专业线上教学具有自由性、及时性、延展性的特点。外语课程思政实现线上 线下的“深度融合”,需要积极开展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多元化、多领域、多角度的育人实践;注重课程思政的“线上 线下”教学分配,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进行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分配,做到线上思政教育不断线,线下育人不“脱轨”。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目标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发挥广西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让立德树人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都是高校育人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一课堂侧重于理论的讲解和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完整化,第二课堂侧重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是第一课堂的延展与创新。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有效促进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充分挖掘文体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人文元素”“志愿精神”“思政教育”等,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和实践育人有效途径。广西外国语学院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德育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翻译比赛、红色故事翻译比赛、外语配音比赛、青年大学习竞赛、“四史”读书翻译分享会等。实现外语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建设,外语课程思政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目标性。外语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扎实掌握外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适应当代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国际化人才。第二,特色性。外语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国际性、交流性很强的专业,第二课堂的活动设置必须突出特色性,实现学生第一课堂的理论基础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性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第三,综合性。外语作为一门专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外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传播、宣传的综合性作用,积极发挥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的协调育人模式,明确自身的育人责任与使命,有效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外语思政教育的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对于如何推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特别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充分利用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和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革命精神、榜样精神、社会责任培养等融入外语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外语人才。广西外国语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二三三四”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应用型、外向型人才,积极打造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拓展教学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与服务能力,积极打造校企协同、校政协同、校校协同、国内外协同的育人机制。通过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作用,实现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课程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使外语类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与思想的良好对接。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兼具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做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责任,更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挑战。本文针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探索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議,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外语专业范围广、语种多、国际化、专业化突出,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植入思政教育、融入中国元素、传播中国故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使大学生能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外语课程思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11):84-85.
  [2]何军卿,李和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3):52-54.
  [3]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其他文献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本研究立足课程思政理念,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进一步探索在艺术院校如何通过思辨英语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以及思辨英语教学对于课程思政的特殊意义所在,旨在建立适合艺术院校的思辨英语教学模式,使其成为“大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辨英语;艺术院校  【作者简介】刘远(1986.11-),女,汉族,西安音乐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校园教育工作在持续地进行改革,越来越多有效教育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也能够凸显出学生主体的地位。本文就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际情况为核心,主要了解到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具体的应用和改进方法,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特点,深入探讨课堂教学工作具体的改进形式,以便于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全新的教育方法,
文本解读是高效阅读教学的前提与保障。阅读篇章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教师在解读中去体会、挖掘,并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通过文本解读,教师能够赋予教材崭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越发多元,越发立体,越发综合,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一、文本解读的概念  英语文本解读就是通过对英语文章进行标题大意、具体细节、语法规则、功能意念、逻辑推理、悬念猜想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英语语感、词汇语法等
【摘要】根据金课标准的创新性、有效性与挑战性特点,大学英语教学通过组建“金课”教师队伍、整合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评估机制,使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大学英语混合“金课”建设,转变与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具有创新性。另外,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改变,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与知识应用能力。本文围绕大学英语混合“金课”建设展开分析,说明“金课”的基本
赤金走龙  1970年,陕西西安市郊的何家村意外发现了一座埋有大量奇珍异宝的唐代地窖。考古专家在整理窖藏文物的过程中,目睹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场景——当一只银罐被揭开盖子后,人们惊讶地发现罐中有一片金箔,金箔上竟然站立着12条体态生动的小金龙。在随后的研究中,专家根据这些金龙的奇特造型将之命名为“赤金走龙”。  在人们的印象中,龙的形象多为出没于云水间的飞腾之姿,而赤金走龙却完全打破了常规,这一组小金
【摘要】为探索疫情之下小学英语线上课程的有效解决方案,史家教育集团英语部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低年级语音绘本阅读、中年级自主绘本创编和高年级经典绘本阅读三大英语绘本云阅读课程板块,并充分融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历史文化、艺术音乐等多领域课程资源,建设了小学英语绘本云阅读优质课程资源超市,借助小管家线上平台分年级实施了融合式英语绘本云阅读课程,创新了课程育人的理念、目标和方式,培养了学生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现代教育如同雨后的春笋逐步发展起来。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推动下,我们高中教学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英语的教育教学和相关的教学研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尤其是“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大跨步的前进。本文对于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一师一优课”活动高中英语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他们能够在读英语的过程中提高写的能力,利用朗读英语课文、单词等训练写英语的能力,那么,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就会更上一层楼。本文中,我将对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结合;朗读;记录;提高  【作者简介】臧正红,江苏省泗阳中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英语
【摘要】称谓语是社会语言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常分为亲属称谓语(KAF)和社交称谓语(SAF),称谓语的存在是对社会关系和影响的反向揭示。根据语言学家1960 年有关称谓语的研究表明,称谓语的选择受权力(power)和等同(solidarity)这两种语义的支配(Roger Brown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换句话说,为了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从全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核心素养理念的推进是极佳的方式。本文将具体分析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的策略,并详细阐释核心素养理念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