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桥”道幽远 品“桥”韵悠长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door6402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冬天,我们想造一座这样的“桥”——它能够成为连接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的通道。“全国小学课改联盟”恰好走进翠微小学,它成为构想与实现的催化剂。“桥·全球教育共同体”项目是由全国小学课改联盟发起,全国四十余所学校和美国等国家的三十余所学校参加的,旨在推进全国小学教育课程的研究项目。
  一、畅想篇
  在这次“桥”的研究活动中,“桥”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实体目标,成了学生的一个崭新的学习内容。研究活动以全方位、立体、交叉而且自主的学习方式代替了以往分学科学习的模式。学生用画笔绘画桥,用相机拍摄桥,用文字记录桥,用诗句赞美桥,用数据计算桥梁的承重,用不同材料制作能承重的桥、设计奇巧的桥,甚至用录制视频、编写歌曲等各种方式展示多姿多彩的桥。那一幅幅充满奇思妙想的画作,一张张取景巧妙的照片,一段段平凡而独特的视频和声情并茂的演讲……学生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展示着他们对“桥”的不同理解。那看似普通的一张照片、一幅画作都蕴含着学生辛勤的付出;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实体桥、平面桥以及文字桥,早已不只是一个空间存在的物体,它已经成为学生心中的那座“康桥”,学生在自己的康桥中发现着、思考着、探索着、感悟着。
  “人人都是建桥人”的活动是“基于项目学习”的开篇,我们将继续探索,整合学科教学,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认知需求联系起来,拓宽学习的广度,打破学习的围墙,达成学科之间的融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做思维开阔,全方位立体的人才。
  二、启动篇
  1.学习与研讨
  2014年7月举办的“第二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成为了翠微小学项目研究的启动会。在这场国际交流中,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学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等对项目学习的认识与评价,我们还了解了“全球教育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以“桥·教育共同体”为主题,推进“基于项目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以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设计与创建
  早在2014年1月,学校就确定了“桥”项目研究的主题——“人人都是建桥人”。旨在让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实践、人人收获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对桥项目的实施,从四个层面进行,即:发现桥,拥有桥,完善桥,创建桥。我们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侧重不同兼顾包含”的思路,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年级都制订项目实施框架,在学校的统筹下各有侧重,开展研究,以此实现多学科的有机融合、课程的真正整合,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索篇
  2014年寒假,学生显得格外忙碌,他们按照学校的倡议,或以家庭或以同学结伴的形式组成教育共同体,走向社会参加“桥”项目的研究,有的同学回到老家,研究家乡的桥;有的同学外出旅游,研究旅游胜地的桥;有的同学在家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的桥,或者想象中的桥;有的同学甚至在春节期间给远在他乡的亲戚朋友打电话问候,架起了沟通情感的“无形”的桥。在这次寒假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兴趣,更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了心灵之桥。在这期间,学生创作了许许多多有创新的作品,其中做出桥的模型558件,绘画作品636件,摄影作品1503件,音频、视频作品300件,此外还有资料档案、研究小报、调查报告、诗歌等1000余件。
  2014年3月,学校进行了成果交流与展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北京的桥、外省的桥、国外的桥、想象中的桥等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并以模型、绘画、照片、视频文件、文章、调查研究报告、PPT、小报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对“桥”有了更深的学习与认识。
  六一儿童节,学生与教育共同体的家长、同伴结伴而行,开展了“聆听‘桥’世界日”活动。他们绿色出行,在倾听的过程中,和“桥”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同学来到家附近的普惠桥,有的同学来到了卢沟桥,有的同学来到了颐和园的十七拱桥。在桥上或桥的任何一个位置,他们静心聆听,充分发挥想象力、细心观察生活、感悟声音、聆听内心,发现更多有代表性、有特点的桥的声音,他们倾听到桥下的流水声,倾听到人们的欢笑声,倾听到老人们锻炼身体的拍打声。在倾听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一天中学生完成录音作品1263件,制作微电影347件,活动录像163件,拍摄照片144张,完成视频70件,其他形式作品233件。
其他文献
自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颁布以来,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育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热点课题之一。然而,“研究性学习”不能理论化、表象化,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  做热干面也是学习的结果  近年来,武汉市多所中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放得开”,那种“老师一个劲地讲,学生一个劲地记”的授课方式,正在慢慢改变。2013年10月26日下午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别全怪“拼爹”  文/张立美 山东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我国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2013年12月26日《人民网》)  尽管大学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对其
20世纪以来,外国学生出国求学意向向多元化发展,除了追求学位教育、实现更好的职业规划外,“游学”者也越来越多,成为近代外国学生的“新动向”(“游学”,是指学生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其本质是文化的融合)。在国外,学生们一直被鼓励跟着兴趣选择专业,由于等级观念不很分明,很多人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习相关的技能。国外的大学里,专业的概念也是被淡化的,更多的学校实施通识教育,注重学生个人阅历、人文关
1月21日,广东省委决定朱清时不再兼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原深圳市公安局局长李铭接任。由于今年9月,朱清时校长职务的5年聘期届时将满,有媒体称朱清时可能不会连任校长。就此,记者对朱清时进行了采访,至少有5个问题都被“不太方便说”“不方便说”避而不谈。(2014年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行胜于言,要刺激和鼓励创新合理的决策,人们应当允许对各种思想进行批评和讨论,一个思想开放、宽容竞争的校园精
新学期开学,武汉市新洲邾城街章林小学的留守儿童用上了新型防近视课桌椅。这批桌椅是由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为该校学生配备的,用以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摄影报道/陶火应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国家开放大学副书记张少刚表示:目前的开放教育正面临四个转变,即从局限于封闭的校园向融入社会转变、从只关注学龄阶段的教育向重视终身教育转变、从只关心少数人的教育向重视全民教育转变、从只关注专业教育向重视多样化教育转变。“互联网 行动”催化教育变革,继续教育业态将凸现平台功能,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线下体验不仅在有形的校园,教学过程更多融入社会。教育要重塑,形成多样化学校及其适应网
7月30日,南开大学通过官方网站发出“2014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公告”,罕见地晒出了全部的录取名单,以完全开放的姿态接受外界监督。据了解,今年,南开大学从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共录取本科生3280人,其中自主招生220人、保送生21人、国家贫困专项199人、艺术特长生19人、高水平运动员14人、港澳台38人、少数民族预科班56人、新疆内地高中班25人、西藏内地高中班35人。从该校的录取公告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课逐步被教师重视,并且进行了不断创新与尝试,其中,学习小组模式是教学创新中的一大教学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特点,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进一步探索学习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过程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始建于1964年,地处西安市东部,位于美丽的浐灞之滨、白鹿原畔,是灞桥区教育局直属小学。该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树立“文化引领、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目前以“阳光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已形成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教科研工作在省市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阳光文化的理念体系  阳光文化的提出 阳光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爱和真知为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犯错和不断改错的过程。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法宝。批评是所有这些法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但只有做到艺术的批评,才能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如何做到艺术批评呢?笔者认为:批评要做到找准时机,选准场合;注意分寸,留有余地;倾注爱心,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进行;态度真诚,换位思考,语言贴切;体恤学生的精神压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批评要讲究艺术  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