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世界”的外延是“整个生命界”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53d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想探求到《散步》最真的主题思想,故每教一遍,总要与学生们对“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揭旨语细品一遍。结果发现:每品一遍,其中“整个世界”的外延扩大一次。于是,本人对《散步》主题思想的解读经历了从“中年使命说”到“民族传统说”,又到“人类品格说”,最后到“生命特质说”的演变过程。
  一、“中年使命说”
  起初,我与学生们把探求的目光仅仅投在揭旨语的具象意义层面。
  品味“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仿佛在演算一道美丽的加法。在这里,我背上的“奶奶”是一个具象,作者家族的先辈;妻子背上的“儿子”是一个具象,作者家族的新辈(未来)。家族的先辈加上家族的新辈(未来)就构成了另一个具象——“我”所在的那个繁衍生息的莫氏家族,即整个世界。倘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会更直观,这个表达式为:家庭个体(先辈) 家庭个体(新辈)=整个莫氏家族世界。
  其实,我们着眼具象,推究言表,得到的这个表达式计算的正是中年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我”和“妻子”为中年人,属于继往开来的一代人。二者的个性化动作“背”酷似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将人生的飞船从一个节点推向另一个节点;二者的个性化动作“背”酷似一段神奇的链条,将繁衍的生命链从祖辈链接到孙辈;二者的个性化动作“背”酷似一棒美妙的接力,将人生的接力棒从自己的先辈传递给自己的下辈。如果没有这一“背”,人生的飞船将就此焚毁,繁衍的生命链将就此断绝,人生的接力棒将就此落棒,“我”所在的那个繁衍生息的莫氏家族将就此终结。
  所以,文末揭旨语具象层面的意蕴是:我背上的奶奶加上妻子背上的儿子,就有了“我”所在的那个繁衍生息的莫氏家族世界。从中可窥见作者的意图,通过描述自家三代人散步,我和妻子竭诚化解祖孙两辈人之间矛盾的生活材料,表达在家族发展与生命传承的进程中,中年人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大使命的深刻思想。
  二、“民族传统说”
  又一次执教《散步》,在与学生们品析揭旨语,感悟主题思想时,先推出表达式:家庭个体(先辈) 家庭个体(新辈)=整个莫氏家族世界。接着归结意蕴:我背上的奶奶加上妻子背上的儿子,就有了我所在的那个繁衍生息的莫氏家族世界。结果有学生提出异议:这个数学表达式不完整,其中缺少一个“加数”——家庭个体(吾辈)。后来集体讨论将表达式修正为:家庭个体(先辈) 家庭个体(吾辈) 家庭个体(新辈)=整个莫氏家族世界。将揭旨语具象层面的意蕴修改为:我背上的奶奶加上妻子背上的儿子,再加上妻子和我,就有了“我”所在的那个繁衍生息的莫氏家族世界。这个疏漏大概是用揭旨语来推演“中年使命说”在逻辑上的唯一欠妥之处。
  于是,本人把探求的目光转向“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抽象层面。
  在揭旨语里,“我”“奶奶”是中华民族的两个生命具象,透过“我”背上背着“奶奶”这个组合具象可以抽出一种中华美德——善待衰老的生命;在揭旨语里,“妻子”“儿子”是中华民族的两个生命具象,透过“妻子”背上背着“儿子”这个组合具象可以抽出另一种中华美德——保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加上保护幼小的生命,就产生了另一个抽象的事物——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与蓬勃发展,即整个世界。这种理解着眼抽象,推究言里,难度变大。
  运用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去理解,篇末揭旨语的表达式和意蕴均彻底刷新。表达式刷新为:民族个体(尊老) 民族个体(爱幼)=整个繁衍生息的中华民族。全句意蕴变为抽象意蕴:善待衰老的生命加上保护幼小的生命,就有了繁衍生息与蓬勃发展的整个中华民族。
  同一道“加法”,为什么会得出两个迥然不同的“得数”呢?原因在于做这道美丽的“加法”时,对两个“加数”的理解方法不同。理解的方法不同便导致“加数”的“值”不同。“中年使命说”中的两个“加数”是具象层面的“值”,分别是具象的家庭个体“奶奶”和具象的家庭个体“儿子”;“民族传统说”中的两个“加数”是抽象层面的“值”,分别是抽象的民族美德“尊老”和抽象的民族美德“爱幼”。“加数”的“值”影响着“得数”的“值”,所以出现了两个迥异的“得数”:一个“得数”为(作者)家人构成的整个莫氏家族世界;一个“得数”为整个繁衍生息的中华民族。
  比较两个表达式的“得数”即可得揭旨语中“整个世界”的外延。在“中年使命说”中“整个世界”的外延指“整个莫氏家族”,在“民族传统说”中“整个世界”的外延指“整个中华民族”。后者大于前者,更加趋向合理。
  三、“人类品格说”
  有一次,刚执教完《散步》不久,西方两个总统的故事闯入了我的视界:
  故事一:2005年3月7日,东南亚地区发生海啸,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老布什同乘一架飞机前往海啸灾区视察。由于路途遥远,飞机上要飞十多个小时,旅途劳顿在所难免,可麻烦就在于克林顿与老布什同乘的那架飞机上竟只有一张床铺可供人休息。得知此情况,克林顿实实在在地表现出尊敬老人的风格,把飞机上唯一的床铺让给了老布什睡觉,而自己则把铺盖一卷安到地上睡了个大觉。
  故事二:华裔女子关惠群十余年如一日,每天清晨2时起床,天不亮就为加州四五百名无家可归者供养当天生活所需的食物,并且送无家的小朋友上学。她所照顾的无家可归者,均为社会的弱势者,大多为有心理疾病、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老人,或是未成年的孩子。关惠群的善举感动了不少美国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关惠群颁发了2010年度的总统“公民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的平民奖章之一。
  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是总统尊重衰老的生命的故事,一个是总统肯定并奖励善待衰老的生命和保护幼小的生命的华裔女子关惠群的故事。两个故事引起了我强烈的心理震颤:西方人不是和咱们东方人同样尊老爱幼么?西方各民族不是同样依赖尊老爱幼的美好传统来维系民族的繁衍生息吗?自己以前将《散步》一文揭旨语中“整个世界”的外延确定为“整个中华民族”不是偏小了吗?尊老爱幼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应该是整个人类的良好品格。   之后,我带着诸多疑惑和感慨重读《散步》,读到文末揭旨语“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时候,这道美丽的“加法”豁然生成一个崭新的抽象表达式:人类个体(尊老) 人类个体(爱幼)=整个人类。揭旨语中的“整个世界”的外延便修正为“整个人类”。
  再次执教《散步》的时候,我与同学们改用这个新的抽象表达式来解读该文的主旨,课堂上,同学们脑海里浮想联翩:当他们读到“我背上的”时候,他们就会联想出一个黄皮肤,或是白皮肤,或是黑皮肤的中年男子背着一个黄皮肤,或是白皮肤,或是黑皮肤的母亲的情景;当他们读到“她背上的”时候,他们就会联想出一个黄皮肤,或是白皮肤,或是黑皮肤的中年女子背着一个黄皮肤,或是白皮肤,或是黑皮肤的孩子的情景;当他们读到“就是整个世界”时候,他们就会联想出黄种人各民族,或是白种人各民族,或是黑种人各民族繁衍生息与蓬勃发展的情景。
  于是,就诞生了《散步》的主题新说之“人类品质说”——善待衰老的生命加上保护幼小的生命,就有了繁衍生息与蓬勃发展的整个人类。
  四、“生命特质说”
  接下来,对《散步》主题思想的探究又由“人类品格说”转向“生命特质说”,转向的契机缘于看了专题片《动物世界·剑戟争锋》,其中“野牛护犊”的情感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情形一: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狼群向野牛群发起疯狂地攻击。为了保护下一代,大野牛把牛犊安排在群体中间一同前进。然而,在奋力往前逃命的过程中,有一只小野牛跑到了群体边沿。此时,三只狼包抄过来,扑向它。紧接着,有一只狼咬住了它。说时迟,那时快,三只大野牛赶来救援,经过几番较量,小野牛脱离了危险……
  情形二:茫茫的草地上,野牛群被狮群冲散,一只小野牛被一只雄狮追杀。接下来,两只大野牛见势不妙,赶回来救援,大野牛用牛角顶翻凶猛的狮子,小野牛方才逃离狮口,一番激烈搏斗之后,救援获得成功……
  片中大野牛对牛犊的关爱之情丝毫不亚于人类大人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其实,善待衰老的生命,保护幼小的生命这两种情愫人类拥有之,动物亦拥有之,植物亦拥有之:整个生命界皆拥有之。走进动物界,可睹野牛护犊的壮举,斑羚飞渡的英姿,甚至还可睹到动物版“劈山救母”的侠影。走进植物界,花叶庇蕊的柔情,荷叶护莲的温馨,果肉保实的慷慨令人慨叹,更有那植物版的“四郎探母”动人心扉。
  有了上述思想基础,以后再次执教《散步》,与学生们重新做起“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道美丽的“加法”时,油然而生成一个崭新的抽象表达式:生命个体(尊老) 生命个体(爱幼)=整个生命界。揭旨语中的“整个世界”的外延修正为“整个生命界”。文末揭旨语抽象层面的意蕴也随即修正为:善待衰老的生命加上保护幼小的生命,就有了繁衍生息与蓬勃发展的整个生命界。此之谓《散步》主题之“生命特质说”的核心思想。
  莫怀戚谈《散步》的创作动机时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美丽浩繁的生命界,物种之多,物性之奇。作者慧心识得生命界物种用来维系自身繁衍生息与蓬勃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点:善待衰老的生命,保护幼小的生命。接着以人(自家四口人)作为生命界生命的代表,将四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推到散步的矛盾之中,紧紧围绕那最重要的一点(善待衰老的生命,保护幼小的生命)去表现。如“奶奶”与“儿子”的“争执”、“让步”。如“我”和“妻子”的“奉劝”、“调解”“背奶奶”、“背儿子”等。前面的叙事如散步一般轻松,篇末的抒情亦如散步一般恬静。最后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揭旨语一语道破生命特质的意义。
  综上所述,《散步》文末揭旨句中“整个世界”的外延不是“整个莫氏家族”,不是“整个中华民族”,也不是“整个人类”,而是“整个生命界”。
  善待衰老的生命加上保护幼小的生命,就有了整个莫氏家族,整个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甚至整个生命界的繁衍生息与蓬勃发展。
  ——这才是对《散步》主题思想最恰当最完美的解读。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内涵丰盈的学科,其最大优势和特点就在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资源人文美感。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它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富有语文特色的有情怀有深度的课堂、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在培养学生语言方面基本功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有所熏陶有所感染的课堂。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
文学作品解读的最大弊病是止于文字表层,隔靴搔痒,深入不到文字的底层,导致作品解读的肤浅和低迷。久而久之,阅读教学丧失了生机。  笔者所言的肤浅低迷现状,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作问题来分析;二是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套话取代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三是用游移不定的术语概念强行为作品标签显得而力不从心。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研讨与练习”版块为《端午的鸭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对家
高三语文备考复习内容庞杂,涉及面极广。而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夯实基础十分重要。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语文成绩得以提高确实很难,需要花费很大气力。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精心制定复习计划,编写练习,用最短的时间熟悉每一位学生,在最短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认可自己,以令人信服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艺赢得学生的好评。要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必须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一、防止语文
曹文轩教授曾说过一句话:“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阅读《前方》,我们却会发现,思想与美在这里一路同行。  与一些不惜以牺牲美而换得深刻的作家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曹文轩教授的作品始终坚持“美感”“浪漫气质”“悲悯情怀”。  《中华读书报》的记者曾经好奇地问:“那么,您是如何处理作品深刻与美之间的关系?”  曹教授如此作答:“我并不认为美与深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现代主义认为它们之间是对立的,甚至是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接受主体,文本作为接受客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使得文本主体与接受主体进行对话与交流,使一维的文字成为具有立体层次性的多维元素。这种主体相互融合的多维,需要利用诵读不断深化,在情感的交融中获得。在这种情势下,教师进行诵读教学时务必要把握课堂阅读教学规律。  一、诵读与课堂教学规律  (一)整体性的诵读教学  文本的组成具有整体性,而这种文本主体性就体现在这种整体性中,
《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我通读了数遍,有些章节反复读了七八遍,做了许多圈画,愈读愈觉内心震动,不忍释卷,深觉其视角之宏阔、用功之精深。诚如陶本一先生在序中所说,(像这样)“从课程论视角对语文科文学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目前还不多见”。此书的问世对于改进目前“变异”的文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  一、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将文学阅读与文章阅读混为一谈,导致两者模糊不清的“类文学”阅读教学,值得我们正视和反思 
对李维鼎先生提出的“言意转换”理论,李海林先生认为“应该说是很深刻的”,可他又提出:“直接把言语过程看作是一个言-意转化的过程,至少是不完整的”,因为“在由‘言’而‘意’和由‘意’而‘言’的过程中,夹着一个内部言语过程”。言-意和意-言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中间性、过渡性的中介物,这种转化才有可能”,这个“中介物”就是指“内部言语”。如果无视这个中介物,“直接把言语过程理解为从思想到语言、从语言到思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描手法及其特点;  2.学习并掌握白描写意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白描手法的几点技巧;  2.在学习与训练中形成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画入境”  出示对比图片:左侧一幅为白底黑墨线勾勒的长河落日图,线条清晰,色彩纯净;右边为水墨渲染画成的长河落日图,浓墨重彩,以色块的深浓浅淡来表现长河与落日的质感。让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白描、渲染),了解白描
如果把“经典”简单的理解为能被处于不同时空的大多数所认同的品质,那么,不同时空的大多数语文教科书共有的课文就可称为是经典课文。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应该能为解决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问题提供启发。20世纪前期的语文教科书具有编者多为大家名宿和种类异彩纷呈的特点,分析总结这一时期经典课文的特征应该更利于教科书选文标准问题的解答。  20世纪前期的经典课文是通过对容纳20世纪前期107套457册190
《芦花荡》是被誉为“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孙犁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这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使残酷的战争变得极富诗情画意 。武汉大学林焕标、卢斯飞说:“它们(景物描写)绝不是几颗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体。”所以从这篇课文中学习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话题导入  《芦花荡》是“荷花淀”派代表孙犁的小说,和他的另一篇小说《白洋淀》一样,全篇都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