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点”课堂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各种课堂教学行为鱼龙混杂,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新课改下的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只有教师摒弃低效和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十点”有效的课堂教学常规,才能打造有效课堂,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新课改 课堂教学常规 有效课堂
  目前,全国各地教育教学部门和众多学校纷纷走构建“高效课堂”之路,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新课改下有效和高效课堂教学行为鱼龙混杂,让众多的教学一线教师在一波波名校模式浪潮中学习逐步丧失自我,无所适从,即便有跟上名校改革步伐的,也多只学得“其形”,不见“其神”。在这场以“教师为实验者,学生为试验品”,“摸着石头过河”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线教师和学生何去何从,任重道远。下面我就低效或无效课堂教学行为、新课改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和当前高效课堂教学行为谈谈在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认识。
  一、摒弃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造成“低效”或“无效”传统课堂教学行为。
  “仓库式教学”。教师把学生的大脑看做是存储知识的仓库,满堂灌输知识,效率低下。
  “粗放式教学”。教师倡导“多讲多练”,通过拼体力,拼时间的粗放式教学实现教学的“高效益”。
  “结论式教学”。教师重结论而轻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问题探究过程。结果三维目标虚设,效率极低。
  “模仿式教学”。教学中只重视教学模式的“形似”而不挖掘教学模式的“神似”。学生机械模仿久了,索然无味,教学效率低下。
  “训斥式教学”。教学中教师言行霸道,动辄发火“教训”学生,甚至嫌弃、挖苦、体罚学生。
  以上五种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行为偏离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的典型表现,摒弃这些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
  (二)避免新课改下的“形似神异”的教学行为。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广泛存在“形似神异”的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有:
  以假合作、假探究为主的假学生自主。教师忙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展示、表演,学生忙忙碌碌,课堂热闹非凡。结果学生走马观花似地赶场,知识不能内化,教师作秀走过场,三维目标无法落实。
  教师引导探究活动无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无序。教师课前预设问题粗放,不能突出重点;课内随波逐流,跟着学生无序的合作走,无主导意识,忽视生成意识。课堂表现为优生包场,长时间放任学生探究已熟知的或偏离重点的问题。
  此外,还有评价不真诚,千篇一律说“好、不错”等制约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二、落实“十点”课堂教学常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实现有效课堂,首先要站在真正驾轻就熟传统课堂的基础之上对课堂进行理性而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对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原因做出理性、科学分析,找到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七寸”。其次,要“先破后立”,整体设计教与学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即树立新课改下的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在充分把握校情、教情、学情的基础上,夯实课堂教学三个基本环节:预习反馈、合作探究、反馈巩固。因此,要想打造有效课堂,就必须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常规的以下“十点”:
  (一)用好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基本点。
  深入开发和灵活使用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课前准确把握,课内合理落实教材文本“八点”:内容重难点,知识生成点,技能发展点,情趣激发点,思维发散点,问题质疑点和渗透育人点,拓展引申点。
  (二)了解学情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立足点。
  要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才能合理具体落实课前预习指导,课中引导互动、探究、反馈,课后巩固提升。了解学情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现有知识起点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此外,还要熟知学生学习的需要、环境、能力、态度、方式、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等。只有了解学情,教师的教才有针对性。
  (三)预设恰当的目标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落脚点。
  三维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也是教师教学最终实现的目标。目标预设要恰当,即目标要具体、可测、分层,要切合师生的实际。在教学中要以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挖掘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隐性目标“过程与方法”。
  (四)变革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着力点。
  变革教学方式,就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行为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行为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实现“五变”:一变“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二变“以教师灌输为中心”为“以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三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四变“以评价教师为核心”为“以评价学生为核心,五变由“单一向书本学”为“在体验多样资源和经历中学”[1]。
  (五)“精讲精练”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效益点。
  “精讲”就是教师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理清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通过“精讲”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动脑、动手、动口。“精练”,是指学生练习少而精。为此,教师在预设练习时要体现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指导练习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六)引导、帮助和服务学生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支撑。
  在教学行为上,教师应主要表现为引导、帮助与服务。引导,要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在具体教学中因势利导: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观点错误、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思维局限、无法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帮助和服务,就是要协助学生搜集和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等,此外,还包括教会学生课内评价、课后反思,以及发现学生的潜能。从时间上看,帮助和服务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中提供“师对生”和“生对生”的解惑、启发;在课中创设情境,激励表扬,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七)尊重与赏识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关键点。
  构建“和谐课堂”,使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这是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关键。其中师生关系和谐尤为重要,而师生关系和谐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尊重与赏识。
  尊重,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话中的民主与平等,即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朋友般地交流,让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常在。具体来讲,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教师无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学生无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赏识应该真诚、中肯。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赏识学生每一点进步,所付出的努力,表现出来的善意,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等。赏识就是实施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把赏识看成是师生互动的一部分,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使赏识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促进师生和谐的杠杆。
  (八)分层施教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平衡点。
  学生之间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不同,也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2]。在教学中缩小差异,这是实现有效教学行为必须关注的问题。打破“一刀切”做法,提倡“分层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主要做法有课前、课中、课后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
  (九)促进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关注点。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动态生成”是相对于课前“预设”而言的。教师普遍多关注课前“预设”,少关注“动态生成”或促进“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偶发的,教师多意想不到,有些甚至是突发事件和行为。教师依据学情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有意促进生成有价值的新问题,形成“动态生成”,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十)坚持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生长点。
  反思教学是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反思源于问题,利于解决问题。教师坚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行为,通过研究探索形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有效。教师反思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创新度、灵活度[3]。
  三、立足“十点”有效课堂教学常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益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高,课堂目标实现度高的课堂,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好的课堂。高效课堂以有效课堂为基础,优于有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理想境界。
  立足于新课改,落实“十点”有效的课堂教学常规,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打造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由摒弃低效或无效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为新课改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以生为本,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发动者、启迪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第二阶段,师生合作开发文本和资源,构建教与学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文选.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J].甘肃教育,2012(24);61.
  [2]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其他文献
我们在场地上凿穿表面的数字建模的一条 3D 途径电磁(BSEM ) 方法。电磁的反应在分层的媒介由垂直的线水流来源创造了的 3D 用 3D 积分方程方法被建模。当模特儿的结果与分析
S 变换,它是为它的本地人知道的一个时间频率代表光谱在信号处理的阶段性质,特别地联合小浪变换和短时间的 Fourier 变换(STFT ) 的元素。部分 Fourier 变换是为非静止的信号分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
农户在涉农供应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关系着整个涉农供应链的竞争力.当前,在我国,真正的涉农供应链还寥若晨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户在涉农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
英语听力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在多年的教学中,作者发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听力技能发展滞后。针对这一现状,作者在建构主义哲学、输入假说及任务型教学法
(1)开展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专项培训。针对中小学教师比较欠缺教育科研知识、理论、技能与经验等,不少中小学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的培训工作。如一些中小学专门聘请专家学者和教研
旱地农业研究中应该有三大观念的转变,一是从缺水到缺肥的观念转变,二是从缺水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观念转变;三是从抗旱到高水分利用效率育种的观念转变.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将课程与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实施柔性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