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社区让项目学习成为无围墙的课堂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至今,我们公司一直承擔着一个国际教育项目网络平台在中国的运营工作。这套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分为管理平台、课程平台、资源平台和在线学习社区平台。这四个平台通过独立的应用层和相互关联的数据层构成了一套教育平台系统。我们公司负责该项目整套网络教育平台的策划、设计、开发、内容维护、服务器运维及数据管理等工作。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项目学习的教师培训与教师将开展的学生项目学习是理念一致、策略相通的。
  在线学习社区(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是师生或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社区群体。英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将在线学习社区定义为:“当大量的人怀着饱满的情感持续长久地进行公开或半公开交流,以期通过在线社交网络形成个人的关系网时,在网络中所出现的社会集合体。”每一个项目学习培训班都可能存在不同层次与背景的学习参与者,并且每个学习参与者都需要积极参与并完成在线学习社区中的学习任务,与他人互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员需要能够自觉拒绝和屏蔽各种外在信息的干扰,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
  正如项目学习中学员有高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在线学习社区同样必须具有学习性和社交性两种属性。学习性是指在线学习社区用户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社区分享知识、获取知识、讨论问题并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开展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社交性是指在线社区成员可以在线上社区进行社会交往,建立社交关系。那么我们的在线学习社区是如何实现这两种属性从而有效地为项目学习培训服务呢?
  首先,我们尊重项目学习培训中的每个个体,保障他们的选择权、话语权和多种个性化需求。作为在线学习社区的个体单位——学习者,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自我内容管理系统,学习者在注册成为社区会员后,可以发表不同主题的文章,制作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及教案,发起一场专题讨论,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公布出来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们为这些内容设计了“标签”功能,学习者在发布内容的时候需要标注它的归属,例如: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教学评价、基本问题、信息技术等等。这些标签不仅是多选的,还可以自己创建。系统会对标签的用户使用率进行统计并做出合理排序和推荐。标签功能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群体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对内容检索的效率,同时也便于学习者对内容的梳理。除了自我内容的管理,学习者还可以对社区内的所有资源添加书签,进行收藏及评论。学习者可以建立好友圈,好友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学习者通过设置内容的操作权限将自己的文章或者讨论帖共享给好友修改。社区系统后台建有学习者积分和晋阶系统,学习者在社区中的每个行为活动都会被系统记录,并换算成积分,例如:登录、浏览、发布、回复、评论、添加好友、解答问题等。如果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完成了不同活动项目所设定的任务,也可以在得到积分的同时获得晋级奖励。
  其次,我们必须遵循项目学习所倡导的合作共享精神,确保学习团体的自由创建和持续发展。“群组”,是聚合社区中的个体对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学习、交流、互动的合作空间。这样的合作空间尤其对项目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交互和数据记录分析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创建“群组”,并作为组长邀请其他学习者加入这个群组。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场景:在课堂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协作来解决,在学生的一番互动讨论之后确定了几个探究方向,大家依此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此时,组长可以在社区中创建一个群组,召集组员,给群组命名,设计小组标志,规划个性化的版面。其他组员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知识信息或者到课堂之外进行实验,收集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组员可以将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超链接的多种形式上传在群组中。在同一个群组的组员之间可以互相浏览个人公开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不会全部显示在群组中,只有被设定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才会发布在群组中分享给所有组员。组员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评论和修订。组长通过发布公告,设置活动日历,推荐组员提交的相关资源,如果需要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引入相关讲座或MOOC视频,发起集体讨论或投票,发布反馈问卷等操作管理自己的群组。群组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内部消息系统进行即时通信。社区还支持组与组之间的内容分享。这些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信息以及活动行为的数据记录都被在线学习社区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最后,各组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协作完成了项目学习的各项任务,大家共同对社区各群组收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制作成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项目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伙伴、教练。在线社区必须实现教师新角色的定义,不但确保学生听到“引导者的声音”,也要师生互动创建一个便捷、平等、高效的在线环境。作为助学者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可以在社区中创建自己的专题群组,将教学设计上传到网上,社区系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修订功能,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进程节点随时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系统会保留这些修改记录并生成不同的版本,教师可以对多个修订版本进行比对分析,也可以将教学设计共享出来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浏览学生建立的群组内容,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项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对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自己的专题群组中撰写教学反思,整理学生的互动记录并形成教学日志,保存学生作品和资料,制订教学评价。这些呈现在教师所建的专题群组中所有的在线资料,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学习的数字化成果案例资源。案例可以供社区中的其他教师参考、学习和交流。
  因此,通过在线学习社区开展项目学习,不仅突破了传统项目学习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还能够吸引和包容更多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习者共同参与项目学习,实现了“连接起在线学习社区成员学习场所”,有效地呈现了学习的过程性。
  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在线学习社区的项目合作学习的模式与策略,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我们还将归纳出更多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成果以及由此具体化的外在表现,幼儿园文化是指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其核心是全体教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是幼儿园的一种整体形象和一种独特气质,是凝聚和激励保教人员共同奋进的精神力量,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人文、贴近时代实际的目标文化,和谐、有内涵的精神与物质文化是优质幼儿园的标志。  树立长远的目标文化
目前,从幼儿教育现状看,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教育较为弱化,幼儿未能全面协调发展,一些孩子根本不懂礼仪之说,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文明用语以及用一些不礼貌的语言和动作来待人。种种失礼行为表明,幼儿礼仪教育已迫在眉睫。  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发扬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礼仪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有了礼仪之举,人们就会相处和谐,团结奋进;礼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教育上来说,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是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理解教育在其传承中应该承担的特殊使命;二是遵循教育规律,探索科学方法,完整持续推进。  从文化选编的角度来看
摘要: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广东省新兴县也推出了《推进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要求各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新兴县天堂镇第二初级中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打造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环境;有效备课;学为中心  实施“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