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南浔,水乡茶生活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mlove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在清丽倩美的杭嘉湖平原,一颗颗晶莹夺目的珍珠点缀其上,如南浔、乌镇、西塘、菱湖、新市等。这儿,虽然不出产茶叶,但人们对茶——春季的新茶,却别样地钟情。这些旖旎的水乡古镇,宛如茶水里滋养的精灵,在梦幻般的似水年华中,不经意流衍着酽酽的茶俗茗风。
  
  南浔别名浔溪、南林,地处苕城湖州东首,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素有“丝绸之府、诗书之邦、镇志之乡”等诸多美誉。
  南浔彝鼎圭璋,物丰人杰。早在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谓;至清末民国初,浔商“四象八牛”富甲天下,首届“世博会”摘金的“辑里湖丝”源自南浔,而嘉业堂藏书楼更是名冠吴越。
  南浔茶风亦盛,邑中董斯张、汪日桢、陆长春等先贤嗜茗爱茶,嘉应庙(土地堂)的茶棚茶市尤为兴隆。旧时,南浔镇区有如意、万福、明园、南安、同福、凤椿、同春楼、三星阁、万阳春园等50余家茶馆。
  南浔民风淳朴,好“以茶待客”。水乡诗人李苏卿先生曾深情地描绘道:
  我们水乡讲究喝茶
  喝花花绿绿的熏豆茶
  喝茶里青青的熏豆
  金黄的橘皮
  黑白的芝麻
  翠绿的茶芽还有
  火红的丁香萝卜干
  不论是谁来到水;
  阿妈便泡出一碗熏豆茶
  一碗有色彩的水乡温馨
  一碗五彩六色的吴越文化
  一碗成甜香的吴语乡情
  一碗五彩缤纷的江南云霞
  
  晨
  
  清晨的南浔,恰似一盏临波起舞的芽茶。
  当水乡南浔还沐浴在一片氤氲雾色中时,这个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镇早已苏醒。潆洄的浔溪河畔,一幢幢傍水而建的木楼上,一张张古旧斑驳的八仙桌旁,三三两两,围坐着前来吃早茶的父老乡亲。热气蒸腾的小笼包,滋味鲜美的双交面,吃完了一抹嘴,打着饱嗝,吆喝跑堂的师傅给沏上一碗茶,不在乎茶有多么名贵,只要是新茶就行。抿上几口后,与认识的、不认识的同桌们拉起家常,说些咸成淡淡的事儿,水乡的一天,就此开始。
  三月的南浔,更是烟雨迷潆的诗意古镇。时尔晴,时尔雨,但雨天似乎总是多过晴日,飘洒的春雨,经常忽如其来,淅淅沥沥,让街头巷尾的行人猝不及防。但是,不论是打伞的,还是不打伞的,步履依然如常,不紧不慢地穿梭在斜风细雨之中,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来来往往。这一刻,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戴望舒凄美如梦的《雨巷》画卷里。
  
  午
  
  晌午的南浔,就象一瓯贞静幽娴的绿茶。
  记得一位友人曾戏言:湖州话绵软悠长的“百坦”二字,几乎肯定是从禅僧皎然开始的。这话,我相信,并且认为: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高效率固然可贵,但“慢生活”同样值得倡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当年,皎然不也是在“乐活”中才谱写《茶诀》,妙悟“茶道”的么?
  漫游南浔镇,你会觉得,旧城区里一些老房子在江南民居的格调上,融合了不少欧美风情的建筑元素,联想到吴冠中先生画中的水乡,艺贯中西的吴大师,据说也爱茶,其别名竟然是个“荼”字,这让我面对南浔不同与其它古镇的建筑时,平添几分亲切,而嘉业堂藏书楼无疑是最具人文底蕴之所在。假如喜欢独处、静思,那里应该是合适的休闲地儿。跨越鹧鸪溪,仰望高耸的牌楼,不由自主,心生感佩,甚至萌生敬畏。清末,南浔巨贾刘贞一承袭庭训『,广搜古籍善本,终成藏书大家,嘉业堂也名列“中国四大藏书楼”。
  太湖石堆砌的荷塘边,明瑟、漳红、沅碧三亭玉立,附近设有茶座,林间有石桌、石凳。点一款上好的新绿,外加几样茶点,顺便提一把热水瓶,续杯可是免费的。在丽日惠风中,一个人细品慢啜,和不时绕膝的狗狗一起,享受午后的阳光,懒意洋洋地,消磨着时光,温柔着岁月……夜
  入夜的南浔,阮若一壶回甘隽永的红茶。
  华灯才初上,古镇渐渐地阮复宁静,水乡也默默地归于沉寂。晚餐时,凛冽的佳酿浔洒是不可或缺的,乘着三分微醺,披着如银的月华,寻寻觅觅,翩然于浔河两岸。如果意犹未尽,栉次麟比的百问楼不失为好去处。顺着丝竹之音掠过“留荫庐”,移步经石拱桥至浔溪西湄,隐约问,清婉的吴门《潇湘水云》已声声在耳;呵,
  “茶之韵书吧”就在眼前。邀二三知己,挪几把藤椅,凭栏小憩,各自选本喜爱的书,读与不读不重要,瀹上一壶“白叶吉红”,默吟陆瓣香之《瑶花慢·茶船词》,和着琴韵追觅那一脉清韵。酩酊过后是茗芋,兴致所至,拾掇起湖笔,挥毫泼墨,落纸云烟。莫管今夕是何年。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以茶代酒,意兴阑珊。醉了,陶醉了,是茶醉?还是人醉?醉心者,无非南浔,无非梦里水乡……
其他文献
又要到与人分享绿茶的时候了。虽说春茶上市还为时尚早,但我确信朋友平丹那里一定有我想要的那一抹绿,且是很纯粹的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虽名白茶,实为绿茶,是一款珍贵的茶品。绿茶很娇贵,趁着新鲜要及时品尝,为此平丹给她的安吉白茶准备了两个大冰柜,里面存放着形形色色的茶品。尽管我不是很明白她为何只对安吉白茶情有独钟,但性格谦逊、言语轻柔的她,倒是与温文尔雅的绿茶之本性很贴合。  平丹很好客。选了两款精致
期刊
时光的脚步太匆匆,我们无法放慢她的步履,那就在新年的时候,暂且停下自己的脚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与朋友品一道远道而来的迎新茶,让欢乐的聚会时光给友谊留下美好的记忆,还有那暖人心田的酽酽茶香。  为了进一步弘扬国粹,促进各地茶文化交流,《海峡茶道》杂志社联合南京老崔茶馆、青岛茶友会、淮南市茶文化协会、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甘肃、浙江、江苏、安徽等九省十市的茶友于2011年1月2日联合举办了“千娇
期刊
常遇友人一问:茶道何为?其实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试图放弃评茶的模式,以一种平常心来喝茶,潜心自问,希望能在茶的路上有所进益。试将这一段时间的心得予以文字化,供大家笑玩和批判。  我将自己的茶之路归纳成为三个字:静、真、通。是否以后还有,尚不得知,因为我自觉还未有达到那个更高的境界。  静,是一个习茶之人首先要领悟的。  静,康熙字典释义:徐锴曰:丹青明审也。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期刊
尽管西式咖啡与罐装饮料近年不断挟强势广告,逐渐改变消费者的喝茶习惯,但在台北,今天仍保有一千多家茶行,以及栖身在闹区巷弄或古建筑中的大小茶馆。  台北文人爱喝茶,重要聚会往往选择气氛十足的茶馆,彼此促膝煮茶论剑,仿佛纵横天下尽在暖壶温杯之间。而台湾荼艺馆的出现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蓬勃于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没落。目前除了天仁吃茶趣、春水堂、翰林茶馆、古典玫瑰园等大型企业以复合式茶馆
期刊
今年年初,西湖龙井茶还没开采,就有茶企开出明前茶3万元/斤的天价,当业界闻此在瞠目结舌的时候,有媒体声称,“龙井茶3万元1斤,能换3个LV包。”就这样,两件毫无瓜葛的商品就被“等价交换”了,并且还隐含着这么一层意思:高价茶-奢侈品。  果真如此吗?  我们不妨先对中国高价茶“成长故事”做个简单的回顾:  2006年,原先处于茶市“非主流”地位的普洱茶,遭遇“牛市”,被加冕為“能喝的古董”,价格普涨
期刊
寒意渐消,又是一年阳春三月。  风细细,雨纤纤。桃红柳绿,春日融融。  眼前这充满诗意、富有节奏的骀荡春色,都是为了奔赴一场旖旎芬馥的盛宴。  这个季节只属于女人。  有人说,女人如水;也有人说,女人像诗;还有人说,女人似梦……仿佛世间一切最美丽、最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用来比喻她。不过,似乎还是1000多年前的大文豪苏轼最能读懂女人,他把西湖比西子,将佳茗喻佳人。好事者把这两句出自不同首的诗揉成传世咏
期刊
铁观音香正“浓”    记者在各大卖场、超市发现,消费者选择健康养生的礼品,茶叶等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其中八马茶业、华祥苑等茶企旗下的浓香铁观音系列一路热销。浓香型铁观音在沉寂多年之后,可谓来势汹汹。  作为铁观音的传统口味——浓香型铁观音,被清香型铁观音“压抑”数年之后,近两年开始走红,各家大型茶企争先推出浓香铁观音产品,将销售重点转向浓香型铁观音。    “赛珍珠”开启了浓香铁观音之门  真
期刊
太湖,古称具区、震泽,分界苏、浙,为天下名湖,它仿佛一颗晶莹剔透的茶蓓蕾,光华四射于钟灵毓秀的江南胜境。  太湖,清丽水乡的母亲湖,太湖流域不仅包孕灿烂悠久的吴越文化,更衍生了清婉两千载的江南茶文化。不论是古时的温山御荈、阳羡茶、顾渚紫笋、虎丘白云茶、岕茶,还是后世闻名遐迩的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太湖周边与泛太湖地区堪称中华名优茶的故乡及主要发祥地。  唐代,青年陆羽辗转漂泊至南太湖之滨的湖州,许
期刊
关于斗茶,宋人唐庚在《斗茶记》里写到:  “政和二年三月壬戊,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  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由此有人以为,斗茶始于爱茶至极的宋徽宗。其实,斗茶之风始于唐代而风行于宋。古代的斗茶,是茶农茶商为了选择出最佳的贡茶而开展的一场没有硝烟的“茗战”。自唐朝起,斗茶之风渐渐传续下来,先于贡茶之地,后于宫廷、富豪、文人雅士之间,再到黎民百姓,至宋代
期刊
祥云飘逸    古语有云:“祥云入境,行雨随轩”。祥云即为吉祥的云彩,能给大地带来甘霖,滋润万物孕育生灵;能唤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寄情对未来的期盼。祥云文化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此套茶具组引入祥云的概念,名为“祥云浮动”,寄托了幸福吉祥的寓意。  “祥云浮动”的组合高低错落有致,优雅而不乏俏皮。“祥云”精致地浮动在每件茶具上,质朴的泥土原色与温润的汝窑天青釉色形成强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