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与奢侈品的三个不等式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西湖龙井茶还没开采,就有茶企开出明前茶3万元/斤的天价,当业界闻此在瞠目结舌的时候,有媒体声称,“龙井茶3万元1斤,能换3个LV包。”就这样,两件毫无瓜葛的商品就被“等价交换”了,并且还隐含着这么一层意思:高价茶-奢侈品。
  果真如此吗?
  我们不妨先对中国高价茶“成长故事”做个简单的回顾:
  2006年,原先处于茶市“非主流”地位的普洱茶,遭遇“牛市”,被加冕為“能喝的古董”,价格普涨了成百上千倍,入市收茶囤茶者,趋之若鹜,陈年普洱茶更是创造了茶叶的天价神话,一饼普洱茶从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元不等。
  2009年,以金骏眉為代表的高端红茶在中国茶市掀起了“狂潮”,动辄数万元1斤,在北、上、广茶市甚至卖到5万~6万1斤,续写了天价茶神话。
  2010年,金骏眉的“故里”武夷山再度沸腾起来,武夷岩茶大红袍价格骤然飙高,短时间内,厦门市多了五六百家岩茶专卖店,某茶店甚至抛出10万元/斤的疯狂价格,有媒体宣称“这又是一杯‘普洱’”。
  2010年,一块有半个世纪历史的湖南黑茶拍出了48万元的天价。今年5月,东莞茶博会上,一支1953年生产的安化千两茶标价650万元,成為震撼茶界的“震中”。
  这些茶的确不便宜,就价格而言,完全可以与奢侈品媲美,甚至说价格更甚于奢侈品也不足為过。若细分高价茶,基本可以分為三种:一是经资本炒作后,导致茶价普涨,涌现出“泡沫”含量很高的高价茶,我们姑且称之為“泡沫茶”;二是以通过竞拍的形式抬高荼价而产生的高价茶;三是由茶企生产开发的高端茶,标以高价。然而,这些都仅仅是价格而已,不能与奢侈品同日而语。
  
  高价茶≠奢侈品
  
  2007年,风光无限的普洱茶开始跳水,价格开始普跌20%~50%,许多茶商被套牢,普洱茶产业开始遭遇漫长的“严冬”。再看金骏眉,满街充斥着金骏眉,价格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良莠不分。岩茶亦是如此,岩茶降温以后,部分茶商被套牢,一些岩茶店纷纷关门,而目前仍然在走红的湖南黑茶,业界有关人士也不无担忧,忧其“或步普洱茶后尘”。
  从这些事例中,不论是已经发生的,还是尚未发生的,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它们都只是“浮云”,高价就像易破的泡沫一样,昙花一现而已。著名的投资投机家乔治•索罗斯说过:“一杯啤酒总有半杯泡沫在里面。”这句话放在天价茶身上也一样恰如其分。所谓“泡沫”就是把价格推到了不该到的高度,它常常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祸根所在。“中国茶市上茶价的持续走高,多是投机行為刺激下的泡沫,并非是真实的。从普洱茶到金骏眉再到湖南黑茶,它们都是特定时期走红的茶品,经不起长时间的考验。”知名策划人许孙鑫如是说。四川知名茶人、花茶“碧潭飘雪”的创始人徐金华认為,所谓的奢侈品,是可以走向国际的,或是“天下认同”的,真正的奢侈品需要“内功”,即企业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与营销系统。天价茶不一定都是奢侈品。“价格即使你定个10万8万的,也不会成為奢侈品品牌。试问。这些高价茶叶有谁去买?我们发现,有时候故意把价格叫得很高的茶叶,往往是一种炒作。”他说。
  然而,奢侈品虽然也是价格不菲,但是它的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小或者不受影响。换句话说,也就是始终保持高价,至少来说不会像高价茶那样大起大落。它的高价位,如同海蚌孕珠一样,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而非是短期内价格暴涨,又在短期内暴跌,朝生夕死。
  
  拍卖茶≠奢侈品
  
  当拍卖这种常见于文物、艺术品等收藏品的商业买卖方式被应用于中国茶叶时,很快就得到了很好地推广,中国各大茶产区的名优茶以及有一定历史的陈年茶都进入了拍卖品的领域,人们也像拍卖一件古玩一样举牌竞买1克茶叶。中国茶史上最“负盛名”的拍卖品,非普洱茶莫属,关于普洱茶拍卖拍出高价的报道迭出,有不少人以收藏的眼光来看待普洱茶,认為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年份越久越值钱,都以拥有年份久远的普洱茶饼、茶砖或茶膏為荣。一时间争相收购陈年普洱茶的人趋之若鹜,普洱茶成為投资收藏的热点,譬如,在北京荣宝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盒由鲁迅先生和许广平收藏的清宫普洱茶膏,最终以100.8万元价格成交。从这一维度看,普洱茶可以与古董、艺术品等而视之,它之所以高价是因為稀缺性。“这种拍卖的性质就相当于艺术品投资,但是它有时候会变味,变成一种炒作行為。”许孙鑫说。奢侈品则不然,虽然也稀缺,也具有收藏价值。但相较于古董、艺术品等,陈年普洱茶毕竟还有一定的数量,可以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
  的确,若说陈年普洱茶的属性类似于古董、艺术品,那么对于新茶的拍卖又当如何看待呢?在今年4月初举行的西湖龙井茶拍卖会上,明前西湖龙井新茶每斤拍出了3.2万元的高价。此外,在闲林镇上的江南茶叶市场里,还有拍出11万元/斤的成交价。这样的场景,每当春茶产季来临时,几乎都会在全国各大产茶区频频上演,价格高得令人望茶兴叹。也许,会有人以為,明前西湖龙井茶价高是因為产量少、品质高,物以稀為贵。但是,它的抽象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实际价值,亦不可排除炒作的可能性。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国际公认的奢侈品,如LV包,在新品上市时,几乎没有也不可能以拍卖形式来定价。
  
  高端茶≠奢侈品
  
  在中国茶叶市场中,大到全国连锁品牌茶企,小到社区的茶庄,每个茶企,不论规模多大,在自己的产品线中都有至少一个的“拳头产品”,也就是高端茶产品。以高端红茶金骏眉為例,追根溯源,它最初就是在武夷山桐木关的元正茶业中诞生的,并且它是作為企业的高端红茶出现在市面上。谁也不曾想到,在它问世之后,居然在整个茶市引发了一阵来势凶猛的“红茶疯”,至今仍然余波未平。
  不可否认,每个企业所生产开发的高端茶自然有着它的“过人”之处。许孙鑫举例说,一些茶企在宣传自身高端产品时,喜欢用诸如“海拔多少多少米”、“纬度多少多少”以及“如何采摘”、“制茶经过十几道、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这样的字句来形容其产地环境的优越和采制的精细,借此来凸显出茶产品的高端所在。基于此,茶企高端茶的价格自然只高不低。当然了,我们决不是要质疑这些高端茶的是否名副其实,市面上的的确确存在着精心采制的好茶。然而,茶企所谓的“高端”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了吗?不尽然。比如。某茶企出品的一款高端茶,有人会觉得它是高端产品,也会有人觉得它还不如另一茶企推出的中档茶。毕竟不同茶企、不同消费者对高端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奢侈品绝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产品也许不一定是最高端的,但是它们的高端却是公认的,不管人们是否买得起,都无损它作為奢侈品的高端形象。”许孙鑫说。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岩茶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都直接关系到岩茶的品质,而在这么多道工序中又以做青和焙火最为关键。因此可以说做青和焙火是影响岩茶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程序,成就“岩骨花香”的那几道“火功”历来是茶友们“论证”的焦点,有人说看青做茶,有人说高火出茶香,也有人说老枞才经得住那“三味真欠”的考验……到底这制茶师傅口中的“文火慢炖”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期三人行为您一同揭秘。  卦卦:在讨论之前,想请各位先给大家介
期刊
那天,在深圳与多位文化界、古玩界人士及茶友品茗,搜藏家好友要我点名喝什么骨董茶?在脑海中盘旋后,我点名要一款约有80年岁月的“可以兴”茶砖。  一口茶汤,泯在嘴里,相当饱满,随即打一个满足的嗝,哈欠也跟着来了。茶友觉得奇怪,笑问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支有历史的茶。是经得起考验的。  几巡过后,我向在座的茶友们说明了为何选择这支茶。去年底,一位可敬的老茶人李拂一驾鹤西归了,他与“可以兴”茶庄的老板周
期刊
较之于精美的瓷器,它更加敦厚;较之于温润的玉器,它更加淳朴;较之于贵重的青铜器,它更具文气;较之于华丽的金银器,它更显内敛。  这是您所熟识的紫砂壶,这次小编为您介绍一些紫砂壶鲜为人知的用途。这里的紫砂壶可以煲汤,可以藏酒。如若有情致,你还可以想像敦厚、淳朴、内敛的紫砂壶流出的是鲜美的汤和香醇的酒,那该是多么的别出心裁。一把紫砂壶在手,演绎一种别样的生活享受。    金萱排骨茶    发现者:且饮
期刊
开春了,明前茶如期而至,珍稀如珠宝,充满诱惑。  美食杂志常常到大街小巷去挖掘躲在城市角落里的桃源美食、服饰杂志需要到街头捕捉新一季的流行元素。而我们,这回也上街去找茶吧!用我们的味蕾去感受最新鲜、最芬芳的明前新绿。  划定几大城市或区域,编辑们闻香而动,分头行事。这是编辑们日常中最开心的时候,既是工作又是喝茶,虽然要费点脚力,但是再没有这么让人“沉  很多人痴迷于明前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滋养
期刊
寒意犹在的夜晚。略有些疲倦,这时,最合适不过的就是喝一泡去年的岩茶。“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记得去年的初冬,在武夷山看茶,于景区最高峰的三仰峰上,俯瞰三坑两涧等核心茶区,对沐在一片阳光下的竹窠之地印象至为深刻。竹窠的茶属于正岩茶,因其山场独特,滋味往往极佳。以往只知道竹窠水仙是极富有魅力的,这回得到的竹窠肉桂又更为特别。今晚,重又想品尝一次这款有着独特气质与故事的竹窠肉桂。  所谓“新
期刊
怀旧风盛行,总觉得上了年份的事物都有故事,更值得玩味和留念。无论是陈年红茶还是古树红茶,那明艳的茶汤似乎都饱含情愫,能让人读出情感。于是我收集了和年份有关的红茶,去阅读那些封存的流金岁月。    20年正山小种    20年前,或许不曾有人想过它会保存到现在。这款桐木关正山小种是经过传统工艺的加工,在农户家中保留到现在。20年后,再次品饮,感触万千。  这茶条索肥实,大概是放置时的疏忽,条索并不是
期刊
又要到与人分享绿茶的时候了。虽说春茶上市还为时尚早,但我确信朋友平丹那里一定有我想要的那一抹绿,且是很纯粹的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虽名白茶,实为绿茶,是一款珍贵的茶品。绿茶很娇贵,趁着新鲜要及时品尝,为此平丹给她的安吉白茶准备了两个大冰柜,里面存放着形形色色的茶品。尽管我不是很明白她为何只对安吉白茶情有独钟,但性格谦逊、言语轻柔的她,倒是与温文尔雅的绿茶之本性很贴合。  平丹很好客。选了两款精致
期刊
时光的脚步太匆匆,我们无法放慢她的步履,那就在新年的时候,暂且停下自己的脚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与朋友品一道远道而来的迎新茶,让欢乐的聚会时光给友谊留下美好的记忆,还有那暖人心田的酽酽茶香。  为了进一步弘扬国粹,促进各地茶文化交流,《海峡茶道》杂志社联合南京老崔茶馆、青岛茶友会、淮南市茶文化协会、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甘肃、浙江、江苏、安徽等九省十市的茶友于2011年1月2日联合举办了“千娇
期刊
常遇友人一问:茶道何为?其实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试图放弃评茶的模式,以一种平常心来喝茶,潜心自问,希望能在茶的路上有所进益。试将这一段时间的心得予以文字化,供大家笑玩和批判。  我将自己的茶之路归纳成为三个字:静、真、通。是否以后还有,尚不得知,因为我自觉还未有达到那个更高的境界。  静,是一个习茶之人首先要领悟的。  静,康熙字典释义:徐锴曰:丹青明审也。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期刊
尽管西式咖啡与罐装饮料近年不断挟强势广告,逐渐改变消费者的喝茶习惯,但在台北,今天仍保有一千多家茶行,以及栖身在闹区巷弄或古建筑中的大小茶馆。  台北文人爱喝茶,重要聚会往往选择气氛十足的茶馆,彼此促膝煮茶论剑,仿佛纵横天下尽在暖壶温杯之间。而台湾荼艺馆的出现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蓬勃于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没落。目前除了天仁吃茶趣、春水堂、翰林茶馆、古典玫瑰园等大型企业以复合式茶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