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联盟:“收购狂人”统一的救市良方?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ver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一在台湾地区是绝对强势于康师傅的品牌,但在大陆市场,统一在方便面这一核心业务上一直落后于康师傅。这是一种难言的尴尬,统一一直试图化解这种尴尬。日前,统一与华龙结成策略联盟,以对抗高高在上的康师傅。这一次,统一能否得偿所愿?
  
  统一又开始上演策略联盟的帽子戏法。
  今年3月9日,台湾统一企业宣布计划收购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和其子公司河北华龙日清纸品有限公司的股份,以此扩大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业务。收购主体即为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统一集团的投资将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投入3亿元人民币,统一将更多地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日后,统一将会考虑是否追加投资比例,并实现统一与华龙在原料采购、通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统一之心,路人皆知。因为统一在台湾地区是绝对强势于康师傅的品牌,但在大陆市场,统一在方便面这一核心业务上一直落后于康师傅。这是一种难言的尴尬,统一一直试图化解这种尴尬。在过去的几年间,统一以战略联盟的方式先后入股北方安得利、完达山乳业、健力宝贸易、今麦郎饮品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在果汁、乳业以及碳酸饮料等市场上的地盘。如今,统一作为方便面市场的探花联手榜眼华龙,以对抗高高在上的康师傅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因为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大动作,统一一度被业界称之为“收购狂人”。这一次,它能如愿吗?
  
  联手仅仅是为了对抗康师傅?
  
  对于这起联姻,业内人士形容它们之间是“一拍即合”。但这种看似完美的联合并非一日之功。去年,统一就与华龙日清共同成立了今麦郎饮品有限公司,这可以看作是深度合作的序曲。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后,双方都认为战略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一齐剑指康师傅。
  “对于华龙而言,它最缺乏的就是资金,所以也乐意傍上统一这棵大树;而对统一来说,华龙数年积累起来的原料供应和渠道资源是最令它心动的,这是两家合作的主要利益点。”资深实战营销专家李志起这样看待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
  回顾华龙的成长史,不能不说是本土食品企业的一个奇迹。从一包廉价的方便面起家,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红色革命路线,华龙硬是在康师傅等外资巨头的强势打压下冲到了全国老二的位置,而且通过在CC T V投放广告、丰富产品线、改进包装、深化渠道等整合营销手段,逐渐改变了华龙的低端形象,从一个地方方便面品牌转变为全国性品牌,尤其是2002年推出的第一个高档面品牌“今麦郎”取得了空前成功,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统一作为一个外来者,自然没有土生土长的华龙对大陆市场如此熟悉,再加上统一在大陆的高层大部分是由台湾总部直接委派,对中国一线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有时难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除了对华龙渠道和原料基地优势的垂涎,统一其实更看重华龙所拥有的骁勇善战的本土化管理团队。
  “统一与华龙的结合,更多的层面是一种实力的扩充,其目的的确有与康师傅相抗衡的一面,但我觉得从长远来看并不仅仅如此,更直接的应该是一种资源共享。”食品行业资深营销专家刘达霖分析。
  刘达霖的分析不无道理。华龙作为中国内地的大鳄,有原料地基地优势,有良好的口碑和消费基础,同时,近几年来品牌成长很快,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统一。所以说2+3的组合,不只是统一想要抗衡康师傅,而是为了在更大的层面上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构建完整的产品体系。譬如双方合作后推出了A区卖场,既直面五谷道场对众多方便面的打击,同时又重新定义方便面行业的高端路线,将产品层次拉得更开。
  
  统一为何斗不过康师傅?
  
  统一在大陆市场的开拓史,几乎就是一部与康师傅这个宿敌的对抗史。统一为何始终处于下风,曾一度是业内人士严肃讨论的话题。
  最常见的一种观点是,统一进入大陆市场的时机要比康师傅晚,让康师傅拔了头筹,统一在落后人家1000米的情况下起跑,很难赶上经验老到的康师傅。
  不过,这显然不具有说服力,因为商业社会不乏后来者赶超先行者的成功案例,最典型的就是蒙牛赶超光明和伊利。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统一的企业战略、产品及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统一对大陆市场估计不足,它一开始进入就主攻一、二级市场,与康师傅展开正面交锋,自然要落在下风。统一忽略了三、四级市场的巨大空间,兵力上没有做好分配。”李志起为统一当初战略判断失误而感到惋惜。
  统一对县乡市场的忽略恰好给了华龙、白象还有后来的五谷道场等本土方便面品牌崛起的机会。在康师傅和统一在大城市火并之时,华龙等早已悄悄完成了对三、四级市场的布局和渗透。等到统一醒悟过来,欲跟随康师傅“下乡”时,却发现农村市场早已布满硝烟。李志起说:“统一在农村市场的渠道和网点根本无法和康师傅相抗衡。另外,统一方便面走的是高端路线,在农村也很难受到欢迎。”
  从产品来说,统一和康师傅也有着很大差距。统一的产品线远没有康师傅丰富,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赶不上康师傅。而大陆的方便面消费者普遍“喜新厌旧”,并不会特别忠诚于某一款产品,相反,碰到新产品很多人都有先尝为快的冲动。在这一点上,康师傅就处理得比较聪明。“康师傅旗下的产品本身变化并不大,虽然有各种口味推出,但突破性不大。与之相反,其营销路线却一直非常清晰:连续性的广告投入,一直强调‘就是这个味’这个不变的主题,完成了从品牌精神到品牌味道的培养。”刘达霖分析说。
  而在产品体验上,两者给人的消费感受也是大不相同。康师傅十分懂得大陆消费者对色、香、味俱全的中国式饮食文化追求,所以非常强调产品的味道和口感,给人的感觉是“吃得爽又实在”。而统一传递的则是一种时尚方便面的理念,赋予了产品很多时尚和文化元素,比如邀请周杰伦担任产品代言人,举办“统一100创意劲球王”活动等,无不是在传达一种酷文化。这种品牌文化可能对追赶时尚潮流的青少年比较受用,但对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多少会有“这不是我想要的”这样的不对路感,他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好吃看得见”的康师傅。
  而且,统一在产品开发方面始终找不到感觉,至今仍然靠统一100和好劲道两个主力品牌打市场,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缺乏一个像今麦郎、五谷道场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个性化产品。
  其实,统一最受人诟病的还是其营销策略。很多业内人士都指出,统一在物流、原料供应和终端市场方面一直做得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一的销售业绩。
  很显然,统一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而自己的短板刚好就是华龙的长处。在统一感觉单靠自我变革无法彻底扭转局面后,选择战略合作以弥补自己的短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统一的策略联盟能走多远?
  
  统一加华龙就一定可以压过康师傅吗?这是自合作协议发布以来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乐观者认为,统一与华龙结盟,首先在市场份额超越了康师傅,其次在气势上也会对康师傅造成心理重压,因此,康师傅的老大地位岌岌可危。
  而保守的观点则认为,很多时候1+1并不一定大于2,因为战略合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本整合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问题是双方的品牌如何有效整合。”李志起对此表示谨慎乐观。
  统一的确面临着诸多整合难题。比如,如何把握统一旗下的子品牌和华龙品牌乃至合并后的新品牌之间的关系?在渠道和产品方面如何借力于华龙?……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要统一高层予以冷静思考。
  按照目前事态的发展趋势,统一和华龙在结盟后很有可能保留各自的品牌,然后借助华龙在三、四级市场的优质渠道,以组合产品的形式对康师傅形成夹攻之势;也有可能共同开发一个新品牌,让其成为突破市场重围的尖刀品牌。“统一不太可能像达能一样在融合之后打压、吞并品牌,然后再肆无忌惮地发展,这样做华龙不会允许,消费者也不会买账,而且这么做只会让康师傅坐收渔翁之利。”刘达霖也比较支持品牌独立的观点。
  如此一来,统一和华龙的产品就可以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形成比较丰富的产品线,给高居庙堂的康师傅造成市场压力。
  然而,每当在某个产业上无法深入推进时,统一都会祭出策略联盟的杀手锏,这真是它的救命稻草吗?很多人对此予以质疑。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理解统一。台湾当局对于岛内企业在大陆投资一直都有不能超过总资产40%的比例限制,这一规定让统一难以施展手脚,而破除这道咒语的最好方式就是上市募集资金。所以,统一的用意其实相当明了,通过持续并购和结盟,把自己的盘子做大,然后把统一在大陆的业务整体打包上市。这一点,在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武忠那里得到了回应,日前,他明确地对记者表示“上市是公司募集资金非常重要的渠道”。
  值得首肯的是,统一的收购对象都是那些底子很好、盘子很稳以及管理和执行团队都很成熟的企业,而且,它从来都是以参股而并非控股的方式进行合作,这正是统一的聪明之处。因为这样统一就不至于投入太多的精力,也能尽量避免自己的管理和市场资源无法匹配的局面出现。
  但是,策略联盟从一定程度上是统一摆脱困境的一个强势手段,而过度的扩张整合、产品线的分散发力也将使其步入多元化的发展轨道,如果在产业方面不够专注,势必会导致统一失去核心竞争力。这几年,统一的战线越拉越长,已经涉及诸多领域,但似乎在任何一个行业它都无法站到冠军的位置上。
  “两强联合最为关键的就是有效地做到资源共享并建立信任。对于统一而言,首先,双方联合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共有品牌是很重要的一步;其次,既然是联合,就要表现出联合的气势。”刘达霖建议,应尽快对两大品牌现有的产品体系进行整理,从同一个渠道渗透,以不同的产品价格划分,集中力量对康师傅进行夹攻,如此,统一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
其他文献
出于职业习惯,我每次出国都会留意翻看当地的报纸,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的报纸并没有汽车专版,一般的新车发布或上市新闻只能在财经版刊发一条小消息。报纸上的汽车广告不仅非常少,而且版面非常小,除了厂家的品牌广告偶尔用半版或整版外,经销商的广告基本都是几厘米大小的版花广告,只列上公司名称和电话号码,和国内的分类广告差不多。  相比之下,我国的报纸对汽车行业的热情显然要大得多。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
期刊
一方面是大街摆摊推销信用卡导致的银行美誉度流失,一方面是银行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利益诉求,而信用卡销售员便在这两者形成的夹缝中游走……    3月的广州大部分时间阴仄闷湿,多少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你好,能不能再等我几分钟?我现在正在收客户的单子,不好意思!”一刻钟后,某银行信用卡营销专员童某便在记者的眼前站定,报以歉意的微笑。  “你叫我小童就行了。刚来这个银行打工三个月,新手上路,多多指教。”一阵
期刊
3月27日,我对百富烤霸老板王俊岭说:“广积粮,缓称王。”  他此次前来北京是参加一个由《新营销》主办的餐饮企业连锁经营研讨会。百富烤霸并不是太大,虽然有几十家连锁店,但势力范围目前仅限于西北。  用王俊岭的话说,他们凭借独特的烤鸡快餐赢得了消费者,在西北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对于肯德基、麦当劳的局部优势。显然,他是怀揣着一颗扩张的雄心前来北京的。  如今,餐饮行业的连锁之风正盛,无论是传统中餐还是快餐
期刊
“将制造业的利润让给生产商,将零售业的利润让给零售商,康威挣的是品牌管理的利润。”康威总裁黎伟权说。做一个品牌运营商是康威的梦想,可是要实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康威不好,牌子那么老。”高中生小刘对父亲说。为了一双鞋,父子俩赌气好半天了。在小刘的眼里,只有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品牌穿起来才风光,国内的品牌李宁勉强可以,康威则太“老气横秋”了。而在小刘父亲的眼里,康威才是最佳选择,质量
期刊
独特的定位是“一大把”克敌制胜的信心所在。阿里巴巴定位于网商,以贸易为主,而“一大把”的重点是企业。这看似微小的定位差异,发展出来的业务体系,从实际操作层面延伸出来的方向,二者就会大相径庭。    中国4000万户中小企业,是林娟如事业的腾挪空间。她正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一大把”网站的20万户客户资源,在短时间内扩大到400万。  10%,目标并不算太高,这正符合林娟如一贯踏实稳妥、一步一个脚
期刊
合资子公司,属地化经营,多元化战略,专业化经营,这几个词看似疏离,然而格兰仕却通过一个词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品牌。格兰仕希望借助于营销模式的转变,让自己成为“无所不能”的企业。    日前,格兰仕宣布,将在中国市场将全面推进以合资控股销售子公司为主的营销模式。  格兰仕电器中国市场销售总公司总经理韩伟透露,格兰仕于2006年年初开始在中国市场尝试合资控股子公司的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成立了5
期刊
近日,企业家受审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法官庄严的槌声击碎了顾雏军、张海们令人炫目的商业传奇,也让处于歌舞升平幻境中的中国商学院尴尬不已:这些站在被告席上的昔日企业家虽然背景不同,但在案发前却都有着被众多商学院捧为座上宾的共同经历,有的甚至是著名商学院MBA兼职导师。  这让人不禁对商学院产生质疑,我曾受到邀请前往中国某著名大学参加一个论坛,同去的还有一位当时被商学院奉为神明的企业家。这位企业家演讲的
期刊
聚焦中式新型餐饮  55年前,麦当劳以“这也许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60秒”作为广告语拉开了征求连锁加盟的序幕。而资本与商业实体短暂的60秒对话以及皆大欢喜的结局,的确成就了一个麦当劳式的快餐时代。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奇迹会再次出现吗?    简单的吃吃喝喝,就是一个想象力无限、大得惊人的市场。比起其他传统行业少得可怜的利润和互联网行业不值钱的大泡沫,餐饮行业50%以上的纯利足以让人“神往不已”。 
期刊
蒙牛推出特仑苏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品牌向上延伸,进一步拓展蒙牛的发展空间,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形成产品的系列化和差异化,避免重蹈价格战覆辙。那么,特仑苏在“特别贵”之后,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吗?    “特仑苏是什么?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是2006年在央视屏幕上出现的广告。时间过去一年了,大多数消费者已经知道蒙牛旗下这个“特别贵”的品牌了。与蒙牛以往大力赞助“超女”不同,它的营销方式有些特
期刊
可口可乐以互联网为扩张支点,全线铺开,通过话题营销、雪球效应,以一句“要爽由自己”的广告语,牢牢地锁住了目标受众的眼球与心智,漂亮地打赢了一场营销战役,销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市场综述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非酒精类软饮料消费市场,对可口可乐来说非常重要。青少年作为碳酸饮料的消费主体,是可口可乐的主要目标市场。  可口可乐(中国)一直致力于使品牌形象更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在2004年的市场推广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