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探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体制上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自我体育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单独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合作处理锻炼过程中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也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学会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小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对自我锻炼的认识
  
  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认识不够,对待上体育课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采取被动的方式接受有关的体育信息,除了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就本身而言是喜欢上体育课的、想好好地进行学习和锻炼的,却因得不到教师正确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锻炼,导致学生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时机。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是比较好的学习形式。通过学习小组的共同努力,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本领,既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只要在旁边作一些点睛式的点拨就可以了。即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在活动中可以只提些要求、不教给方法,让学生去尝试和探讨。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错误的原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不管是寻找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错误动作都要用心思考。这种发现问题产生根源的能力在学生以后的一生中都是享用不尽、受益匪浅的。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一些技术性比较高的如:跳高、跳远、投掷项目中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看动作示意图和技术的文字解释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这种学习的方法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并且了解的更加清晰和明了,同时也激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况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教法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就会加强课内课外的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感兴趣的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冲动。要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学生个性的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开展是一个良好的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难发现,学生在参加有兴趣的活动时兴奋度比较高,对疲劳的感知反映比较缓慢;而在进行缺乏兴趣的体育项目练习时,积极性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对疲劳的感知反映比较强烈。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认真考虑这一因素外,还必须时常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变化规律,逐步培养学生选择兴趣目标的能力。小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水平和能力相对较低,对兴趣的持久性比较差,教师应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地体验是兴趣得到发展、巩固和提高并转变为自觉持久行为的关键因素。有了想学习的欲望,他们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会积极的与同学沟通学习,充分激发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帮助。此时教师的适时出现和正确的指导会起到课堂教学时永远也起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自我的学习锻炼中能力得到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有了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生活中便有了一份充实、一份快乐,一个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就不会让其他的如上网导致彻夜不归等不良兴趣乘虚而入。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写作材料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
期刊
21世纪是全球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国民素质与国民创造精神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种基本手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中学教育中具体的推进探究性学习呢?无庸置疑,教师应该清楚的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基本内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等内容,并把他们与学
期刊
通过良好沟通方式的选择、教师情绪的合理控制、学生资源的激发与利用、课堂时间的科学分配、教学方式创新等几种手段,基本可以的达到有效课堂的实现。    一、良好沟通方式的选择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多媒体技术等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且通过这些的综合利用,实现学生和教师的有效沟通。师生在不断行进的教学对话中,不断地走出自己原有的狭隘的视界,获得对知识世界、课程意义、人生情感等多方面、多层次和创造性
期刊
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一、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
期刊
比喻,是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所谓教学比喻,就是把这种修辞方法移植到课堂上,用学生熟知的且与新知识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事例,对应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配合正面讲解,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一堂光学课上,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呢?”,教师没有马上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学生道:“为什么别人说你像你父亲,而不说你父亲像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从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本人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现结合教学总结如下:     一、优化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教材资料,更新教学观念,进而使课堂得以优化,是教师的教与学形成一个完美的体系。  1、灵活教材教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添加一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的内容,如建立电子信箱、申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
期刊
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在“过程与方法”这个中心环节上积极主动参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式。下面结合我个人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理念谈几点认识:  1、创设学习情景,用丰富多采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一幅画图、一首歌曲、一个故事、一段录像等方法,都会将学
期刊
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
期刊
语文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求知学习中实现学习能力的个性化。为此,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兴趣    兴趣是一把钥匙,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它的存在。探究性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由学生兴趣驱动的教学,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探究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当学生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