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比喻走进课堂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喻,是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所谓教学比喻,就是把这种修辞方法移植到课堂上,用学生熟知的且与新知识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事例,对应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配合正面讲解,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一堂光学课上,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呢?”,教师没有马上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学生道:“为什么别人说你像你父亲,而不说你父亲像你呢?”,学生哄堂大笑。教师接着认真地说:“因为你父亲和你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没有你父亲就没有你,所以,只能说你像你父亲。同理,没有入射角就没有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该学生微笑着连连点头。由此可见,恰当的比喻能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时甚至能在笑声中一劳永逸地解决那些原本很难说清的问题。物理教学中的比喻还有以下几种常见功能。
  一、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在讲解电势的相对性,电势差的绝对性时,我用现成的笑话来进行比喻。“某人想咬掉自己的鼻子,但够不着。于是他站到板凳上,又站到桌子上,最后爬到房顶上,结果还是够不着”。显然能否咬到鼻子不是决定于嘴的高度,而是鼻和嘴的高度差。这则笑话的幽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马上触类旁通,很快理解了电势的相对性。
  在讲电场概念时,学生对“在电场中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与检验电荷电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此时可用电场比作风,检验电荷比作风中线系着的气球。气球可以检验风的有无、方向以及强弱,但风向和风的强弱与气球无关。这样变不见为可见,学生很快明确了检验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有无、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且电场与检验电荷的有无无关。
  一位同学对物体的动能和分子的动能辨析不清,老师这样比喻说:“汽车载一箱飞舞的蜜蜂前进,箱子是物体的运动,而蜜蜂的飞舞好比是分子的运动……”,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说:“我明白了,即使汽车停下,蜜蜂仍在飞舞。”多么神奇的比喻啊,化抽象为具体,事半功倍。
  二、使复杂过程浅显化
  一些物理规律,由分析到得出结论,其物理过程复杂,学生听了仍心有疑虑。这时可不失时机地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如“加速度减小,但速度仍可以增大”可用“月存款额逐渐减小而存款总额仍在增加”来比喻,这样学生对此结论深信无疑。又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又不易通过实验来观察,这时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大家熟悉的“船装运货物”来打比方。发射天线比作始发港;高频电流比作船;音频电流比作货物;接收天线比作终点港;调制比作装货;传播比作运输;检波比作卸货。这样化无形为有形,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使难懂的模型直观化
  在描述微观世界时,物理模型常常在学生头脑中不易建立,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若用比喻可以使模型直观化、具体化。如原子结构模型可以把它比作“人造卫星绕地球的圆周运动”,它们遵守相同的向心力方程,解题方法也相似。这样,用已知开拓未知,既可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的发展。
  讲到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区别时,许多同学难以分清。这时可以用“独舞摄下的录像”和“集体舞拍得的照片”来分别比喻它们,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们分别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和“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再配合正面讲解,从而能使学生对两者本质的区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四、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有些理论描述的微观世界,学生无法亲临其境,再加上想像力又不佳,这给他们的理解带来困难。我们可以借宏观世界中类似的情景来帮助理解。如讲到三种状态的物质分子的运动时,有位老师这样说:“气体分子的运动,好像是夜晚强烈灯光下的一团飞舞的蠓虫;液体分子的运动,又恰似游牧生活,短时的迁移(移动)和比较长期的定居(振动)相结合;固体分子的运动,则象一间关闭的教室里坐满前仰后合,左倾右倒地欢唱的小学生一般”。这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隐晦的理论通俗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实验得出愣次定律后,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愣次定律所反映的感应电流的规律,一位老师把感应线圈比喻为具有“冷酷”与“多情”双重性格的特殊人物。当磁极来时,线圈的近端产生同性磁极,排斥原磁极,抗拒磁极的接近,表现十分“冷酷”。一旦磁极走时,近端又立即产生异性磁极,吸引原磁极,挽留原磁极的远离,表现相当“多情”。最后归纳成“来则拒之,走则拉之”八个字。这样的比喻,既使学生感到形象有趣,掌握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是一箭双雕。
其他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生经过初中英语的系统训练,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具备了初步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将基础知识有效地转化成为言语技能,并且发展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呢?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强化英语语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深化语感教学是培养
期刊
常言“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定不要照本宣科,课程的内容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等方面阐述: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重视道德情感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 情感 道德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与发展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这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下是笔者的设计思路,愿与大家共享。     一、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尚未真正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基础知识 习题 引路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
期刊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写作材料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
期刊
21世纪是全球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国民素质与国民创造精神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种基本手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中学教育中具体的推进探究性学习呢?无庸置疑,教师应该清楚的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基本内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等内容,并把他们与学
期刊
通过良好沟通方式的选择、教师情绪的合理控制、学生资源的激发与利用、课堂时间的科学分配、教学方式创新等几种手段,基本可以的达到有效课堂的实现。    一、良好沟通方式的选择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多媒体技术等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且通过这些的综合利用,实现学生和教师的有效沟通。师生在不断行进的教学对话中,不断地走出自己原有的狭隘的视界,获得对知识世界、课程意义、人生情感等多方面、多层次和创造性
期刊
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一、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