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课堂语言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切艺术中最复杂,最精细的艺术。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地、巧妙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语言手段,使师生双方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再现或创造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的媒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课堂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逻辑性强,以保持汉语的规范化,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
  教师的课堂语言还要以其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丰美的词采去感染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事物的底蕴。课堂语言对引起学生的注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使学生的精神兴奋,心情愉快,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条件。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得生动形象、活泼风趣是对教师的基础要求。因为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性格活泼,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相符合,以激起他们持久的学习欲望,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神饱满,情绪乐观教师的授课是否能吸引学生,除了语言表达外,还与教师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保持充沛的精力、乐观的情绪。
  这是因为教师授课时的精神状态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通过振奋人心的词语、句子、语调、神情,能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2.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语言表达不能过于深奥,更不能故弄玄虚,让学生听起来如坠雾里,对课堂上的知识一无所获。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对实际生活的感受能力相适应,对那些理论上过于深奥的知识或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尽可能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巧妙的进行说明讲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取得学习效果。
  
  二、要精炼、科学,富有示范性
  
  语言精练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语言美的条件之一。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极少的语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教学语言要杜绝空话、废话、语言重复和意义重复。精炼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兴趣。
  语言表达要有科学性。第一,用语必须确切、明白;所谓"确切",就是指语言要符合科学规范,表达准确。知识问题是科学问题,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语言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谓“明白”,就是指语言要有逻辑性,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话题,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个判断的主宾关系都要揭示清楚,表述问题时,逻辑思维要紧扣内容,思路明晰,表达清楚恰到好处,使听者有一定美的享受,对所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第二,表达必须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的第一位要求。比如把"直觉"说成"感觉",把"无色"说成"白色"就是用语不规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语言必须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第三,用语要简洁、通俗。《礼记 学记》中说:“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就是讲,教学语言要简约而明达,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至善至美之理,少用譬喻而能使人透彻理解。简洁,要求不能开口“这个”、“那个”,闭口“对吗”、“是吗”地啰嗦没完,这些口头禅使语言拖泥带水,让人听了心烦意乱。通俗,也不等于经常夹杂方言土语,南腔北调,只有普通话,才能达到教学语言上通俗的要求。
  
  三、要逻辑严密,富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教师要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其客观规律。
  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符合学科的逻辑规律,符合教材内容的逻辑规律以及语言的逻辑性。
  讲授的内容深浅适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教材。另外语言的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课堂语言表达的逻辑训练,是语言表达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进而体现出
  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合理的节奏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特征。语言的停顿、轻重、语速的变化可以给人以美感,能使人产生共鸣,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交融。
  语言的节奏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如:对低年级学生讲课语素不可过快,高年级讲课语速可适当加快。对科学概念以及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间的时候也应该减慢速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指出:“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亲其师”是最有效的办法,要做到“信其道”,在课堂展示你语言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感受你的魅力,也许是一条捷径吧!
  (沙河市蝉房学区)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最近明确指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也是生物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
期刊
乡土地理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即必须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的感知,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从而实现乡土地理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应把家乡的社会和大自然视为乡土地理教育的真正课堂。因此,乡土地理的课内外教学方法应是丰富多样的,尤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应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L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本文从合作学习的理念、定义、活动方式、合作学习应用情况的反思等几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进行了探讨。 结合理论,我实践的合作学习形式有生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师生合作、校外合作、与伙伴合作、与家长合作等等。进行实践后针对突出的三个问题进行反思。  小组合作式学习,个人独立式学习,各有其适用的场所,各有
期刊
“小笔头”这个亲切的名字一起伴随着孩子们进入了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它是学生情感的真情流露,是师生相互沟通的场所,是记录孩子成长的档案,它要让孩子用笔描绘心中的所思所感,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课标中对低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完成上述目标,我觉得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    往往孩子
期刊
新课改为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型的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怎样创设数学教学环境    1.“教学环境” 新析“环境”一词,本指“周围的地方”或者“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在“环境”之前冠之以“教学”,则其范围便缩小了。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需要有一个适宜的自然环境。而“教学
期刊
《新课程标》指出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来临,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随着计算机走进学校、家庭,教育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我们开展的《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作为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家长资源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一、 家长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     让孩子在懵懂中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激发幼儿初步的爱国情感,我班预设在十月
期刊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内容在教学中的组合和呈现方式时,特别突出了“学习主题”的设计思路,即强调按照某种观念将有关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学习主题;每一学习主题又包含三个整合层次:即探讨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相整合,使有密切逻辑联系的概念与原理相整合,使“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相整合。  毫无疑问,不同的教师因其个性特征及其所面对学生的适应性特点不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是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初步体验。    一、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多年来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