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误区 防止语文教学走向歧途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crasher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文教学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借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读和背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而今天,我们却因为一句“死记硬背”就废弃这些好的方法,甚至误入歧途,将语文教学引入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具体说来,当前我们尤其要避免语文教学出现以下误区:
  
  一、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最好方法。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讨论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只有老师提问,却不见学生提问质疑、主动发现问题的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虽然是经过精雕细刻、深思熟虑的,有层次、有梯度、有启发性的,但那些问题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更不是学生发现的,而是根据老师的教学需要安排的,学生还是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能主动质疑,因而不能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这就达不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滥用电化教学
  
  倡导电化教学,提倡多媒体进课堂,很多老师想方设法使用带“电”的教学手段,这肯定是正确的。但有些语文老师却认为电教手段用得越多越好,形式越新颖越是好,这恐怕也是一种误区。这个误区主要是“滥”用各种手段,喧宾夺主,或叫喧“电”夺“文”。如上《桂林山水》一课,如果不让学生发挥思维的想象功能,不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而是直接把桂林山水的风景片展现给学生,那么学生的语言熏陶从何谈起?思维训练从何谈起?又如学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课,重点在于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与技巧,感受其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有老师上公开课却只是把苏州园林的风景影片放一放,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课文,放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让人觉得只是在观看一部风光片。有的教师甚至用看电影代替上课,书本、语言文字靠边站,电教材料成了语文课的主宰,这更要不得。
  
  三、徒有形式,缺乏内容与目标
  
  一堂课下来,课堂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方法不拘一格,但就是缺乏内容,让学生空喜欢一场,几无收获,让人看不到教学的目标,能有教学的效率吗?如上蒲松龄的《狼》一课,教师只是让个别学生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其他学生做了一回快乐的观众,却对文章的文辞句法、结构寓意,稀里糊涂,甚至一无所知。这样的课,不上也罢。
  
  四、考试的误区
  
  本来是“教什么就考什么”,“怎么教就怎么考”,但考试作为评价教学成绩的手段却导致“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现象长期存在。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决不能让考试束缚我们的教学。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教语文不是为了培养考试专家,不是为了培养诗人、文学家,也不是为了培养语言学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很好地学习,很好地工作,很好地生活。如此的教学,最终也是不惧怕考试的。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所使用的媒介物质也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以其能运用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学习材料,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就
期刊
纵观目前毕业班的作文复习,往往存在以下不良倾向:一是根据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式地机械重复;二是使用各种复习资料,生搬硬套;三是复习无计划,随意性很大。这样的作文复习,耗时多、效率差、质量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卓有成效的作文复习呢?对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把握,增强计划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时,首先必须对以下问题做到心
期刊
在《唐诗品汇·总叙》中称:“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说过类似的话:“李杜二公,诚为劲敌,杜陵沉郁雄浑,太白豪逸宕丽。”总之,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与比较李杜二人的诗风,总脱不了李诗之“飘逸”,杜诗之“沉郁顿挫”的艺术创作风格。  “飘逸”用房日晰先生的话说便是:“老庄思想作用于艺术趣味的反映,显示出潇洒闲逸离脱尘俗的艺术境界,飘逸重在逸,带有超脱凡俗的神仙风貌”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英语交际打好基础,初中阶段就要培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1. 英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英语自产生之初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使其成为人类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在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占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但是,考场作文受时间、空间及其他限制,不像平时写作那样自由、随意,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并获得高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平时扎实训练的基础上,讲求一些策略,还是可以出奇制胜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期刊
英语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之一是为提高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发展。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因此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    一、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向交
期刊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教会学会音标是识记单词的关键所在。学生学会音标,就会自己拼读单词,从而消除因不会读而记不住单词的最大障碍,就可以离开老师这根“领读的拐杖”,使识记单词轻松自如。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从初一新生这个基本面谈起。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初一新生从第一学期末就开始出现英语学习上的明显两极分化。到了初二的第二学期,这种两极分化就达到顶点。掉队的学
期刊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明确的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让学生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要提高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效益,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测。教师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好实验时的巡视指导计划。  其次,应准备好仪器和相关器材,实验前仔细检查,了解各仪器的
期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在深入研究物种的进化过程后得出了如此经典的结论。人类和动植物一样,从古到今,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之中,竞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竞争也促进了社会的不断演化和进步。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就代表了这个民族未来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