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_ke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之一是为提高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发展。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因此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
  
  一、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向交际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其中指出交际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但层层的升学选拔制度和以分为纲的教育坐标使得学生、教师不得不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团团转,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功利思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从而忽视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对蕴涵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表达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有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
  
  “跨文化意识”是指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培养所具有的在学习、理解、交际中,特别是在交际实践中对语言上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现象的某种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或是某种知晓的状态。文化意识对语言学习究竟有什么意义,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都有过精辟的阐述。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拉多认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著名英语专家邓昌民也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有效地交流,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包括两大方面: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这两方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只具备语言能力是无法很好地解决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的。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渗透“跨文化”教育,及时挖掘学生潜在的跨文化意识。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1. 转变师生观念。
  转变师生观念是树立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在以往的教学中,文化因素常常被忽视,其实,对英语语言理解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作为外语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思路,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转变对外语学习故有的概念,让他们把外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领悟,而并非是进行简单的字、词、句的堆砌。把学生学习外语的方向从应付考试转变到交际运用上来,让他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对跨文化意识的敏锐性,使他们认识到,交际绝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已。教师还应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逐步使学生对这些文化规则从不习惯到习惯再到主动使用,发掘潜在的文化意识。
  2. 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目的,必须要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有文化背景介绍,那也只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激活学生对于跨文化意识的需求。而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课堂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通过语言体会文化,借助文化理解语言。以New Century English BookⅡModule Two Language Learning Unit 3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为例,本单元是关于为了避免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应当恰当使用英语表达的文章,特别是如何避免性别歧视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大致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围绕怎样恰当地使用英语展开讨论:除了性别之外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注意语言的恰当使用?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让他们集思广益,列举出各种情况,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不同的文化,最后教师作小结。这样一来,学生既对恰当使用英语词汇有了初步的认识,又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渗透教学全过程。
  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以New Century English BookⅡ Unit 4 Body language为例,在做文化背景介绍时,可以把西方的身世语言和中国的身份语言作一番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身世语言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较中西方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能使他们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跨文化意识,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同时要用心捕捉教材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可用资源,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例如在讲解课文Eye Contact时,利用课文前两段的故事让学生分析西方国家的老年人如何看待别人给予他的照顾和帮助,并与中国老年人的看法进行比较。故事表明那位老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照顾,他不想被视为特殊。而在中国,尊敬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是会欣然接受的。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4. 鼓励阅读与讨论。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英美文化、习俗等内容的书籍。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中的谚语、俗语不失为很好的适合高中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用资源。把谚语作为窥探文化的窗口,会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英语语言的奥妙,并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三、结束语
  
  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从参加课改实验以来,我坚持教学生记“数学日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从来没有间断过,学生的数学习惯、数学兴趣得到了培养,师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得到了拓宽。有的家长说:“中学四年他保存的最完好的作业本就是这十几本数学日记”;有的家长说:“他的数学日记记得最认真,最整洁,现在他的弟弟也喜欢看,有时候还在用”;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改变了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先记数学日记,把不懂的知识和想说的话记录下来,用日记的形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事物、新思维。它是指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融入教学常规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程度高科技含量的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人脑的利用率。要提高学习效率,合理使用大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的学习,对知识的把握,是通过各种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神经,而人眼有400多万条神经纤维通向大脑,是耳的380余倍。另外根据有关资
期刊
《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概括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再现了典型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母亲去世后,黛玉没人照料,父亲便托人将她送至贾府外祖母处寄养。  面对黛玉的到来,贾府上下表现出了两种表情:哭和笑。  黛玉进府后见到的第一位人物就是贾家的老祖宗贾母。见到黛玉,贾母既喜又疼:“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
期刊
通常,我们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或“×”来评判正误,采用A、B、C评价作业的好坏。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单纯的这种批改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
期刊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所使用的媒介物质也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以其能运用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学习材料,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就
期刊
纵观目前毕业班的作文复习,往往存在以下不良倾向:一是根据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式地机械重复;二是使用各种复习资料,生搬硬套;三是复习无计划,随意性很大。这样的作文复习,耗时多、效率差、质量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卓有成效的作文复习呢?对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把握,增强计划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时,首先必须对以下问题做到心
期刊
在《唐诗品汇·总叙》中称:“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说过类似的话:“李杜二公,诚为劲敌,杜陵沉郁雄浑,太白豪逸宕丽。”总之,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与比较李杜二人的诗风,总脱不了李诗之“飘逸”,杜诗之“沉郁顿挫”的艺术创作风格。  “飘逸”用房日晰先生的话说便是:“老庄思想作用于艺术趣味的反映,显示出潇洒闲逸离脱尘俗的艺术境界,飘逸重在逸,带有超脱凡俗的神仙风貌”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英语交际打好基础,初中阶段就要培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1. 英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英语自产生之初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使其成为人类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在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占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但是,考场作文受时间、空间及其他限制,不像平时写作那样自由、随意,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并获得高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平时扎实训练的基础上,讲求一些策略,还是可以出奇制胜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