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进阶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进阶源于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它是指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或主题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学习序列.笔者认为,学习进阶理论对语文学科教学特别具有启迪价值,也特别能够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当然,我们并非满足于简单的搬用,而是把它放在更为宽广的视域,不仅追求进阶式的学,同时也追求进阶式的教,使教与学构成相互咬合相互促进的阶梯式上升和阶段性循环的过程.
其他文献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所属文化或文化群体的认可与归属意识.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积极认同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落实文化认同这一教育目的,需要制定各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体系.本研究通过目标草案拟定与验证两阶段,研制出文化认同早期阶段教育目标框架,清晰呈现具体目标及目标层次关系,为教师辨识与评价幼儿文化认同萌芽状态以及寻找进一步教育支持的方向提供指引,走出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认识与实践误区.
本研究对浙江省38所幼儿园70个样本班级的课程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对样本班级中364名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探讨幼儿园课程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课程编制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梳理了幼儿园教师认知敏感性的基本概念、理论与研究支持及对其评价的现状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就幼儿园教师认知敏感性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及实践做了展望.
幼儿参与区域游戏规则制定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本研究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以W市S幼儿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大班幼儿参与区域游戏规则制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区域游戏前,幼儿通过同伴间协商提出初步的游戏规则,但讨论规则的方式较少;区域游戏过程中,幼儿在不断修改和调整中逐渐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但遵守规则的自觉性较低;区域游戏结束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观察和游戏体验迁移以往游戏经验,对游戏规则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但对规则进行反思的自主意识较弱.为进一步支持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本研究提出相关建
刘春文老师,自2010年通过全市公开招聘转型为初中语文教研员以来,相继在教学、教研、带徒、课程等各领域,留下了自己深深浅浅的足迹.rn教学,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先学后教”掀起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先学后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一等奖.“先写后教”,倡导回归习作本源,相继出版专著《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探微》《微格作文解码》及配套的五本编著《微格作文同步训练》.
期刊
本研究旨在了解家长教养方式、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家长教育卷入之间的关系,揭示家长教育卷入在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影响方面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09名幼儿及其家长的测查发现:(1)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家长教育卷入在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3)家长教育卷入在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
本研究基于微观权力视角,以幼儿告状行为为切入点,分析其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并尝试从规则教育的实施前提、开展过程和教育理念三个方面反思规则教育,为更好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提供新路径.
为探究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本研究选用741个幼儿家庭样本,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园外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并结合《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相关研究建议.
丹麦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多主体共同参与、“友好型”政策支持、层级化管理体制以及规范化监督评估等特点.借鉴丹麦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有益经验,我们应树立多方参与的托育理念,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制定“家庭友好”的相关政策,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实行分级分层的管理体制,完善托育服务管理;加强严格规范的监督评估,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也导致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针对当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课题组试图探寻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为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路径,促进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