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素质教育开展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維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再次,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的进行。
   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潜移默化的。
  二、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与学必须和谐。即必须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
   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但每一课的新知识却不及数理学科明显,一些知识还是循环的,容易导致学生兴趣滑坡。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一方面可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争议、评论,甚至课文中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或浓度训练改变行文构思等。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3、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会学的根本,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
   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教善教,其实就是善于展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思维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具有探究性、发现性和敏感设疑、探究原因、寻求规律的思维方式,使思维过程科学化,思路畅通活跃,学生才会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4、学生敢想敢说、积极交流是掌握良好学习策略,具有良好学习交往素质的表现
   学生在教师启发进行思考,虽然也懂得思考的方法,但仍然是内在的思维活动。
   好学会学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见解之正误及时得到验证,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见解。即使一时不能形成看法的学生也是希望听听同学怎么说的,以开启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师应用激励学生多说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甚至演讲、答辩等,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否取得成功,专家学者各有定论,教师不管有多少高招,但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如何让学生对语文樂学不疲,就在于教师用什么招数,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并由此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 乐学 措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文是对入世后我国税制改革的研究。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以对WTO原则的分析为基础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来研究我国的税制改革。本文的写作思路如下:首先分析WTO基本原则对我国税制调
语文之美,在于朗读.古有十分文章七分读.一篇美文,如果不会读或者缺乏读,生吞活剥,文章也就失去了应有之美.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反对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分析,强调语文必
【摘要】语文常态课指的是我们平常的常规课。他的基本要求是不加雕琢,在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比较随意,这样的课,既不是应景之作,也不是刻意为之,它讲究的是教师自然状态下的常态教学。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们刻意为之的所谓优质课、观摩课、交流课,实际上成了表演课。花样百出,效果不佳,学生反感。如何走出误区,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我认为,常态课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介绍了高压输电线路耐张线夹的作用、特点;阐述了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的特点、识别方法、图像识别模型,识别算法等;详细分析了基于有特征匹配DR图像的缺陷识别技术以及在耐张线
【摘要】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从探索阅读教学实践出发,大力倡导开创思维,以期提高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处理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材、成就影响极大。  【关键词】阅读 研究性阅读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学生阅读能力的的教学始终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
【摘要】中学语文课本里蕴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及科学美,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凭借课文挖掘美,继而着重谈论了依托课堂创造教学之美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现美创造美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现代远程教育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进入学校课堂,已经成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件法宝。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崭新课题。我认为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教學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拓展课堂空间,加大信息容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同时,
公务员群体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其压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忽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公务员作为公共服务的承担者,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體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