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成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引擎”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普通的教学课堂,尤其是近期江苏省实施的教育现代化,更是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到了教育教学的前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让许多传统手段不能解决或不好解决的问题轻松克服,给数学课堂增添无限活力。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作简要阐述。
  一、恰当呈现课件,发挥最佳功效
  在教学中,只有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教学重难点,教师才应该使用课件,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否则,不问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动辄多媒体,不仅不会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会使多媒体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败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作图、引导学生观察,最终得出结论,但在作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三条线也没有相交在一点,即使是交于一点的,学生也会心存疑惑,他们也不会真正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运用多媒体则不同,通过几何画板,只需画出一个三角形,借助菜单命令画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平分线,学生就可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三线相交于一点的事实,此时再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不断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会发现三线始终交于一点,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反之,一些师生原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会的探究过程,如果我们也通过多媒体来替代,则不仅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反而会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弱化教学主题。
  二、把握问题切入点,巧妙运用多媒体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数学教学中,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轻松缩短学生与新知之间的距离,同时,数学知识本身对初中学生来说,枯燥抽象,将其置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能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富有情趣。如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给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让学生加深“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几何画板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对其各个内角进行度量并求和,然后再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不断改变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 深化认知,解疑释难时切入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思维发展的局限性,数学中一些抽象晦涩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形成制约他们成绩提高的瓶颈,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而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则能轻松实现学生由具体形象的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对于用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切萝卜或切橡皮泥等过程对学生进行讲解,结果很多学生往往还是如坠雾中,不明就里。而此时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中智能教学平台,给学生演示,学生亲眼目睹截割的过程,将问题的本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助推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迁移。
  3. 模拟操作,探究新知时切入
  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需要实践的平台,缺少动手操作,无异于将思维的发展“悬空”,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知识本身抽象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借助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获得客观真实的认识。以往的动手操作,学生往往支离破碎地去操作动手,缺乏对问题系统全面的把握,最后即使学生动手了,但达到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而通过多媒体辅助学生完成模拟操作,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探究,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通过运用“几何画板”描绘出一个动态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自动度量出各个边的边长的平方值。学生经过观察,轻松发现规律,对规律本身的理解加深了。这样,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学生获得了全新的感受,触发了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无疑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科学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升华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运用多媒体是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服务的。因此,在课件制作时,教师一定要充分注重课件制作的质量,同时,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抓住根本,真正实现课堂的优化。
  1. 注重课件本身的科学性
  课件的科学性,首先是课件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学需要,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此外,课件应力求操作简单、画面美观大方,切换便捷,既能牢牢锁定学生的注意,又能开启学生思维,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因使用多媒体而对课堂产生的负面干扰。
  2. 能够凸出师生的作用
  课堂,永远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应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绝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就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要避免用课件完全替代教师、让课件充当教师的错误做法,也绝对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就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传递被弱化。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时,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音乐,设计蝴蝶翩翩飞舞的动画,学生感觉形象生动,兴趣浓厚,但此时更需要教师和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让学生透过表象,升华对轴对称图形的理性认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知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宜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他们兴趣培养的学习环境。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注重积累,创新运用和发展多媒体,从而真正让多媒体技术成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引擎。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聚丙烯作为三大通用塑料之一,广泛地用于化工、化纤、建筑、轻工、家电以及包装等领域。纯聚丙烯极易燃烧,其极限氧指数在17左右,燃烧时产生带火熔滴,很容易加快火势的蔓延。
小分子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调控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并拓宽表面活性剂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因此,研究小分子与表面活
近些年来,不对称有机催化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继金属催化和酶催化之后又一重要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本论文的工作立足于发展新的叔胺或叔膦催化的活化烯烃的反应,并努
过氧化氢(H_2O_2)是生理环境中典型的活性氧代表,主要调节蛋白质合成、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等。检测H_2O_2在活细胞中的动态释放过程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多孔石墨烯(PGN)是指在二维基面上具有纳米级孔隙的碳材料,它不仅保留了石墨烯优良的性质,而且相比惰性的石墨烯,孔的存在提高了物质运输效率、增大了比表面积、增多了活性位点,同时有效地防止了石墨烯的团聚,并且具有很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已成为二氧化碳固定和利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催化剂的设计、聚合工艺聚合物改性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
随着地球上化石燃料日渐消耗,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还需要承受化石燃料过度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解决能源危机和消除环境污染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迈过的两座大山。自日本科学家Honda和Fujishima在1972年首次利用TiO_2光电极成功分解水产生H_2和O_2以来,通过半导体材料实现太阳能向氢能转化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半导体基光催化技
本课题以δ-羟基喹啉铝(Alq3)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喹啉环上引入空穴传输基团提高空穴传输能力,实现载流子的平衡传输;并将Alq3进行高分子化,实现溶液旋涂成膜制备电致发光器件,提高
本论文立足于我们组长期对二价钯、以及新近发展的阳离子钯催化反应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阳离子钯催化的双官能团化芳基硼酸与联烯、炔烃的串联环化反应,并积极尝试了其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