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以奥巴马的胜利演说Yes,We Can为例,阐述政治演讲语篇中人际功能的实现,试图从语气和情态视角对该政治演讲语篇进行详细分析,具有典型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人际功能  政治演讲语篇  语气  情态
  一、引言
  2008年11月4日,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赢得选举之后发表了胜利演说辞Yes,We Can。在演讲中,奥巴马回顾了选举过程并感谢选民的支持。他强调转变的时机已经到来,并将克服一切困难,带领美国走出危机。
  政治演讲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政治倾向性和说服力,其目的是让听众了解演说者的施政纲领和政治观点,并说服听众采取行动。为实现这一目标,政治演说辞必须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激励性。演讲者既应该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观点,又要获得听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他们应尽量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政治演讲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要有演讲的目的性,二是要有说服力。
  韩礼德(1994)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了深入理解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把握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我们将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框架下,从语气和情态两方面来分析奥巴马的这篇演说辞。
  二、人际功能分析
  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影响他人行为,并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的功能。在功能语法框架下,人际功能所关心的是语境中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发话人所持有的态度。实现人际功能的方式有很多,如:语气、情态、时态、人称、直接引语和评价方法等。然而,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来实现的。
  (一)语气研究
  1.语气结构分析
  在功能语法中,语气系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韩礼德将命题划分为两个功能成分,即语气和剩余成分。语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主语(subject),二是限定成分(finite);一般通过“be”及其他助动词、情态动词来体现说话者的观点。
  2.语气的功能
  语言是日常交际的工具,其本质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相互对话。语气的分析能够更好地揭示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实现演说的人际功能,反映说话者对一个命题真实性的看法。
  语言有四项基本功能,分别为陈述、疑问、提供和命令。如下表所示:
  表1:交换中的言语角色 (Thompson,2008:47)
   交换物 言语角色 物品和服务 信息
  (i) 给予 提供
  I’ll show you the way. 陈述
  We’re nearly there.
  (ii)求取 命令
  Give me your hand. 提问
  Is this the place?
  在政治演讲中,“给予”和“求取”两种言语角色非常突出。一方面,演讲者提供某些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另一方面,他们请求或呼吁听众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通过对Yes,We Can进行语篇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语气在人际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
  a.给予商品或服务
  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说话人并不局限于主语——限定成分的表达形式,他们没有特定的语气形式,而是通过上下文来判定。我们通过对语篇Yes,We Can分析发现,奥巴马向听众提供了承诺性的服务。例如:
  (1)I will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2)I promise you,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here.
  b.给予信息
  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奥巴马演讲多采用一般现在时,其次是过去时和将来时。例如:
  (3)This is your victory.
  (4)This is 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
  一般现在时的使用能够给人亲切感,从而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过去时与将来时的使用则表示奥巴马对自己竞选过程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承诺。
  c.求取商品或服务
  在“Yes,we can”语篇中,奥巴马演说使用了“Let’s”结构祈使句形式。其隐含主语为“we”。“Let’s”在祈使句中是一种不规则形式的主语。例如:
  (5)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of responsibility.
  一般来说,祈使句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作用是呼吁听众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也体现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表现演讲者的身份和地位。然而,为了保持与听众之间的平等信赖关系,奥巴马用“Let’s”形式的祈使句表明自己將同美国人民共同努力,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d.求取信息
  演讲者一般通过提问方式求取信息,在Yes,We Can语篇中,共出现了两个特殊疑问句:
  (6)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
  (7)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通过使用特殊疑问句引发听者的思考,从而鼓励他们采取行动。
  3.语气功能的表现形式分析
  通过Yes,We Can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文中共有111个句子,其中104个陈述句,5个祈使句和2个疑问句。由此可见,演说主要使用陈述句,占93.7%;其次是祈使句,占4.5%;而疑问句仅占1.8%。一方面,奥巴马通过陈述句给予听众一些信息,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另一方面,他呼吁听众支持并相信他将给美国带来巨大变革。奥巴马连续用7个“Yes, we can”来激发听众对美国变革的热情。例如:   (8)At a time when women’s voices were silenced and their hopes dismissed,she lived to see them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nd reach for the ballot.Yes we can.
  祈使句显示了演讲者的权力和地位。为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奥巴马用了5个“Let’s”祈使句。这实际上是一种建议,而不是直接要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
  (9)So 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of responsibility,where each of us resolves to pitch in and work harder and look after not only ourselves but each other.
  疑问句用来询问信息,增加与听众之间的互动。然而,在政治演讲中,过多疑问句会使演说不够严肃,从而疏远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两个疑问句的连用,不仅不会引起听者的反感,反而能够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情态功能分析
  1.情态的分类
  情态在政治演讲的人际功能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讲话者对命题成功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或在命题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
  情态是介于“是”与“非”之间的范畴,如“可能”“有时”,表明命题的中间性。根据交换商品的种类,情态可分为两种类型:情态化和意态化。交换物为信息时表现为情态化,表明信息的有效性;交换物为商品和服务时则为意态化,表明说话人在交换过程中的自信度。情态化通过概率和频率表明命题或信息的可靠性,包括“可能性阶”(probability)和“通常性阶”(usuality);意态化则是从职责和倾向性的角度判断讲话人对交换成功性的自信程度,包括“责任阶”(obligation)和“倾向性阶”(willingness)。
  2.情态功能的表现形式分析
  一般来说,情态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人际隐喻等方式来表达。在奥巴马政治演讲中,情态在人际功能中主要通过情态副词和情态动词发挥作用。在Yes,We Can语篇中,奥巴马使用了部分情态副词表达人际功能。其中,5个“never”、2个“always”和1个“possible”表明信息真实性的频率和概率,有力地显示了他对支持者的感激之情。例如:
  (10)But above all,I will never forget who this victory truly belongs to.It belongs to you.
  (11)We are,and always will be,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政治演说的目的不仅是要树立演讲者的权威,还要说服人们根据说话人的意愿采取行动。因此,正确使用情态助动词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其三个基本情态值如下所示:
  表2:情态值(Halliday,2000:76)
  低(low) 中(median) 高(high)
  肯定(positive) can,may,could,might,
  (dare) will,would,
  should,is/ was to must,ought to,
  need,has/have to
  否定
  (negative) needn’t,doesn’t/didn’t +need to,
  have to       won’t,wouldn’t, shouldn’t,
  (isn’t/wasn’t to) mustn’t,oughtn’t to,can’t, couldn’t,(mayn’t,
  mightn’t,hasn’t/hadn’t to
  在“Yes,We Can”语篇中,不同情态动词使用频率如下:
  表3: 情态动词使用频率
  情态动词 will can would must should may shall could
  频率 20 20  2  3  2  2  1   2
  低值情态动词“can”和中值情态动词“will”出现最多并在整个演讲中发挥主导作用。而高值情态动词“must”仅出现三次。由此可见,演讲者倾向于使用情态中值和情态低值来使话语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例如:
  (12)That’s the true genius of America:that America can change. Our union can be perfected.
  低值情态动词“can”的使用不仅显示了奥巴马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展示了他的诚意,不但没有将自己的主张强加于听众,反而增加了听众的信任度。
  其次,中值情态动词“will”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它显示了演说者政治观点中的意愿以及对听众的承诺,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例如:
  (13)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We may not get there in one year or even in one term. But,America,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than I am tonight that we will get there.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语气和情态角度分析了奥巴马胜利演说辞Yes,We Can中人际功能的实现。从语气上来说,奥巴马主要用陈述句来阐述事实,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决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采用委婉的“Let’s”结构祈使句来鼓励听众采取行动,实现美国的巨大变革,具有极大的激励性和煽动性,并通过两个连续疑问句来诱发听众的思考。从情态上来说,奥巴马主要使用了表示频率和概率的情态副词和情态形容词以及大量不同情态值的情态动词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说服听众采取行动的效果。由此可见,语气和情态在政治演讲的人际功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奥巴马演讲人际功能的分析,我们对政治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John I.Saeed.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司聯合.句子语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7]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李福印.语义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邹清妹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23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之后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诗词翻译为例进行评析,结合口译原则说明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释意理论,在中国古诗词口译中很好地将诗文的形式与内涵用现代的外语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听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听者同样的共鸣和美感。  關键词: 释意理论 脱离语言外壳 古诗词口译  一、引言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的广告语言在内容、风格、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内容上它能够准确反映时局,在民族危机的情形下,广告以“服用国货”为号召;在风格上,广告语言风格多元化,在文言、白话和文白夹杂三种语言风格中自由选择;在形式上,极力追求美观,尤其是对称的形式犹为彼时广告所热衷。  关键词:民国 广告语言 内容 风格 形式  “广告语言是特定的语言符号在广告信息传播时的具体运用及其成品”[1],广告语言
期刊
摘 要:以2010~2012年汉语和泰语中出现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统计、对比和分析,把汉语新词语分为新造词、外来词、网络词等类别,将泰语新词语分为新造词、重复词等类别。通过对汉泰新词语的音节研究,发现汉语新词语以三音节词为主,泰语的新词语以传统的双音节为主。  关键词:汉泰语言对比 新词语 类型 音节  一、汉泰新词语的类型对比  汉泰语言中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新词语。按照新词语产生的方式
期刊
1954年1月7日,美国IBM公司与乔治敦大学合作,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今年是2014年,是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60周年。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是计算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当代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大事。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的前前后后,作为对于机器翻译60年的纪念。  用机器来进行翻译的想法,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人们曾经试图设计出一种理想化的语言来代替
期刊
摘 要: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种借用正反问形式表示反问的特殊的反问句,其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同时在句中存在,倾向性难以在句式中表现出来,但又不能不表现其倾向性。经过考察,这种反问句的形成以及其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倾向由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正反问 反问句 肯定 否定 语义 句法  正反问反问句指的是这样一类反问句:  (1)你看他傻瓜不傻瓜?只从这件事上看,就知道他非受穷不可。(《赵树
期刊
摘 要:一百多年来,中国对英诗的译文几乎都是自由体诗,英语诗歌原有的格律韵味全都消失了。这反映出诗歌译者们未能领会好、解决好诗歌翻译的原则问题:要依据原作的典型修辞风格(音节、韵式等)和深刻内涵来进行翻译,而不只是依据其格律诗的表面字词的意思随便地、全部地翻译成自由体。诗歌的翻译也有其灵活性,将自由体英诗译成“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也可以尝试,但这种方法的采用不是随意的,要遵循诗歌的主要翻译原则:以
期刊
摘 要:信奉现代联绵字理论者多把其所谓“联绵词——双音单纯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本文以黄廖本《现代汉语》所举“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为例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它们都不是什么“联绵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所以致误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黄廖本《现代汉语》 成见在胸 历史观点  现代联绵字理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明,已经流行数十年了。信奉这一理论者以为
期刊
摘 要:以许渊冲英译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从文体学的视角分析原文和译文在音律、词汇、意境等方面的文体特征,以期揭示在翻译中有效再现和再创造格律诗的文体特征之有效路径,为格律诗的翻译和研究提供启迪。  关键词:翻译 格律诗 文体特征  一、引言  “文学文体学”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学学派,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文体学理论常用于小说研究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材料,解释了“忔”在《金瓶梅词话》中的词义:本义为伤口痊愈后在其上结的一层痂。这里比喻面积很小的池塘。  关键词:忔 《金瓶梅词话》 聊城方言  明兰陵笑笑生所撰《全本金瓶梅词话》有新刻《金瓶梅词话》开篇词:“短短横墙,矮矮疏窗。忔貌小小池塘。高低叠峰,绿水边傍。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金瓶梅词话》开篇词:“短短横墙,矮矮疏窗
期刊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爱情”的概念隐喻。发现“爱情”隐喻在英汉语言中存在着诸多共性,及少部分个性,反映了两民族在身体构造上的相同及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爱情”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大体上包括10个方面,其中实体域居多,从而验证了关于“抽象概念具体化”的理论,另一方面也说明情感隐喻投射不总是“抽象概念具体化”,也存在“抽象概念抽象化”的情况。  关键词:爱情 概念隐喻 投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