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放飞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的课堂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魅力,挖掘学生潜在思维、弘扬个性;在活动中创设环境,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引领开阔视野、展开想象。以此开启学生的心灵,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感以至人生经验的涟漪,从而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放飞思维,发展个性,在审美成长中完成一次次生动的再创造。
  【关键词】感悟 弘扬个性 标新立异 想象
  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期就提出了“美育救国”的思想,他从实践美育救国思想的高度和角度,挖掘社会美育和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21世纪的今天,美术成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新课程改革中,发掘学科优势,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融汇教学和教研的心得,在此,浅析我在美术课堂中思维拓展的几点感悟。
  一、在欣赏中感悟魅力,挖掘学生潜在思维、弘扬个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莎士比亚在《风月通鉴》中曾经写道:人们齐心赞赏新玩具,不理会他们是否用旧物捏成,宁愿歌颂镀金的劣货,不愿欣赏盖了灰的金泊。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就主要以直观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欣赏学习的欲望。学生要从直观的画面中,感悟画家在进行创作过程中的独特思维,从而产生个性观点,挖掘出个人的思维潜力。首先,我们要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充分的了解,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要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画家别具一格的思维能力。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全新的思维和艺术表达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是的七年级美术教学的首篇,也是教材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开篇。特殊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年代为广大学生“以探究性方式”的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但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自觉地发挥个性特长,探索作品带来的思考还有一定的距离。从我实施教学的实况来看,广大学生开始无法接受这件作品,“画得不好”、“难看”、“像幼儿画”等议论充满了教学课堂。一位学生说:“我的作品还能达到更高抽象境界啊”。此时教师要做适时的引导,通过让学生阅读作品产生背景和分块画面内容共赏,使学生迅速从线条、构图、表现手法等显性内容为切入点自主地领略了“立体绘画”表现风格。有了这样的铺垫,广大学生开始认同《格尔尼卡》的形象、构图和表现手法。显性内容的掌握促进了隐性内容的理解,学生从支离破碎的形象、杂乱无章的构图中初步感悟到作者的创作激情和良苦用心,深感法西斯的野蛮轰炸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作者对德国法西斯惨绝人寰的暴行的无比愤怒,同时自发地产生了对无助的西班牙人民的深切同情。并体会“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捕捉这样一种大幅度的扩展和变化着的意象,将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感以至人生经验的涟漪,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性思维。
  21世纪以来,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逐渐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兼容性更强。在美术欣赏课堂中,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有时也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思维动向,我们在课堂欣赏教育中,要充分肯定学生迥异的认同观点,挖掘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在活动中创设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美术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首先,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活动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罗恩菲尔德语) 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布置更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如装饰画中画云,可以用白色,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红色、绿色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
  现在很多孩子怕绘画类课程,不敢动笔,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下笔,画出主题内容意境,而不是强调形体的准确,也推崇多种形式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拓展学生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
  其次,要在课堂创作中创设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练结合,集体合作,培养发散思维的张力,增强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美的形象性特点,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如在拼贴装饰画课堂教学中,利用本地资源,教师已备好不同材料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布置展示于课堂四壁,让学生能在一个直观形象的环境中活动,激发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源泉。在拼贴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采用芭叶,布屑,卵石,麦杆等材料,利用它们的天然肌理或色彩,做出各种图案或纹理的处理。这些废弃物的再利用,既不花成本,又变废为利,学生兴趣浓厚,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展开想象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 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这对我们从事儿童教美术育的人是很有启发的。多媒体课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演示事物的现象、过程,通
   过光色绚丽的画面,韵律和谐的乐曲,丰富的动感,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在知觉中形成美的感受。
  音乐也是美术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媒体。学生作业中,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或烦躁,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或创作兴趣的目的。
  美术新课程环境给了学生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作为学生美育工作的引导者,我们要用真诚的教育情感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艺术殿堂里发散思维,让千姿百态的创新情景纷至沓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放飞思维,发展个性,在审美成长中完成一次次生动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3] 莎士比亚《风月通鉴》.
  [4] 《美术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技术》.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加上小学升初中择校也开始流行,留守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都这样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差啊,每次考试几乎没几个平均成绩很难达到及格分数,语文不及格的数量也很可观。那造成这些学生自己的母语课程都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正确引导 初中学生 语文学习  对目前我們
同类项是初中阶段教学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很多老师觉得这一课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也听过一些老师教学这一内容,多数教师列出一些单项式,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点,把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指数一样的项分离出来,概括为同类项,教学过程比较平淡。能不能把这样简单的内容讲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昵?我在因特网上检索,发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位数学老师的课堂实录。这位教师的教学,虽然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些闪光的地方值
小学生做错数学题是常有的事。从大量订正作业中,我发现:学生不是不会思考,而是读题不到位,要么读漏信息,要么看错字眼,要么理解上出现偏差……对于这些错题,往往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就能自我订正。即使在测试中,此种情况照常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收到较好效果。本文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改变教学模式,重视自学  课改以来,有效、高
【摘 要】物质的量是物质的物理量的基本参数之一,定量地把物质微粒(微觀)与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但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其含义。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知识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值得探讨研究。  【关键词】物质的量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 应用物质的量抽象难懂,而且高中一年级一开学就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值得研究。  1
摘要:本文仅就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强调搞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探求一系列的具体做法,进一步阐明教学衔接系关高中起始教学的成败。   关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作文的成败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而作文往往又是最让学生头痛的,怎样让头痛的作文成为高考语文的增分点,对于相当多的学生来说还是一头雾水。就此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审题角度准确一点    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规定好范围,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
【摘要】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教学中起着桥梁作用,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让人健康发展,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情感互动;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脑的机能。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的情感能提高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饲养家蚕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进行总结、推理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搜索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丝稠之路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家蚕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了解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使其关注生物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分析监测地点和监测参数时常变化的短距离监测系统的设计。解决了传统环境监测系统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MSP430 环境监测 无线传输  中图分类号:TP2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2-0023-02 本文
(重庆市开县温泉中学重庆405423)  【摘要】高中数学教材引入了导数知识后,为中学数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特别是求解极限,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体现出新的综合热点。本文将对导数在求解一些典型问题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导数定义导数几何意义单调性函数的最值函数极值不等式    1、导数定义的应用[3]  导数的定义在求解一些极限时应用较多。通常通过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