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求物理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重视知识传授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原理。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大平台中,乐于学习、乐于合作,并能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大自然中寻找真理。教学平台创设成功与否,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生活情景,实现有效教学
  物理学科知识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材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用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存在于社会的物理知识。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广大的物理世界,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原理,为将来走入社会,参加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物理课堂,如何巧借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四幅与声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的世界里,创造出声音的情景,再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介绍产生声音的物体,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中自然产生疑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顺势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来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学生兴趣高涨,势必产生问题:“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见声音?”教师再设计一个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演示实验和一个用课桌传声的学生课堂实验,并用“水中的鱼儿能听见岸上的拍手声”综合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知识点。以上事例说明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化抽象为具体,最后再回到抽象的概念、原理,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指导学生解题,实现有效教学
  学生通过课本学习,掌握了一定基本概念、公式等知识,但在实践过程,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仅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让其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掌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常见的解题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排除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例法、类比法、假设法、转换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分析解答。
  例如,在一间温度为0摄氏度的房间里放一盆0摄氏度的水,请问水会怎样?
  A水的质量减小;B.水的质量不变;C.水一定不结冰;D.水一定会结冰
  解析:由于学生知到,水凝固成冰或冰熔化成水需要保持温度为0摄氏度不变,这道题中水的温度达到了凝固点,即0摄氏度,很多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水会开始凝固。这种错误在于忽略了水凝固的另一条件,那就是水要向外放热,但在0摄氏度的房间内这盆水是不可能向外放热的,因为热的传递总是需要温度差,在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因此水不会发生凝固,故选B。本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又要结合题目的条件进行分析。良好的解题习惯,既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也是顺利学好物理知识的需要。
  三、延伸拓展,构建“大课堂”观
  物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神秘的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我们要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去,树立“大课堂”观,加强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常见的自然和生活生产现象。
  例如,煮饺子时,生的饺子刚放入锅中便沉入锅底,煮熟的饺子会上浮。但把凉的熟饺子再放入锅中又会下沉,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有些家长说饺子熟了就会浮上来,但是凉的熟饺子怎么又会下沉?原因是生的饺子放入锅中,由于浮力小于重力,故而下沉;煮熟的饺子因饺子内气体受热膨胀,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饺子上浮;凉的饺子因遇冷体积缩小使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故又下沉了。
  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初中生对身边神秘的现象充满好奇,当他们刚学习物理时,会被千变化的物理现象所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们的物理课堂一定要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并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利用物理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成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在大自然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过三关,即高一的“入门关”、高二的“加强关”和高三的“整合关”。其中,“入门关”能否顺利通过,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最近一些高一新生向我反映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这是不是普遍情况?问题又出在哪里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问卷调查分析      1.你认为高中化学难度与初中相比如何  比例/%  3.你的作业完成情况  比例/
素描头像绘画在整个素描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近几年美术高考省联考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素描头像绘画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该项内容的要点没有较好地把握,导致失分较多,未能通过省联考。为了提高学生的素描头像绘画能力,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训练,以提高素描头像的绘画技能。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
近年来,为了避免人员组织的繁琐,很多资源类比赛都用录像课的形式上报,看到很多作品缺少制作技术和经验,教师也不太注意授课方法,有的课堂呆板,有的走动的太多,有的学生发言不在镜头内,达不到录像课的预期效果。笔者把录像课在拍摄过程中出现的常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把自己多年在制作录像课和专题片的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一)注意信息技术手段的准确应用  教师在授课时,准确地应用现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