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暖身暖出精彩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宜昌市心理健康教学竞赛,执教的是五年级第11课《有话好好说》。备课时,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精彩的暖身活动呢?结合自己磨课的经历,笔者得出几点感悟。
  一、暖身活动要简单有趣
  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动,如果教师課前不组织暖身活动,学生就难以进入状态,这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创设简单有效、活泼有趣的小活动,且时间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
  笔者曾尝试让学生随着《幸福拍手歌》一起表演来暖身,意在活跃气氛。可要想效果好,师生需要课前花一定时间来演练。如果碰到胆小害羞的孩子,这个活动就不容易调动气氛;如果遇到活泼的学生,跟着又唱又跳,忙得不亦乐乎,课堂就难以调控成活而不乱的状态。
  所以,笔者后来设计“回音壁”游戏,即回声练习,因为游戏规则简单,教师操作起来就很容易。当笔者说“我想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猜猜是什么”时,学生瞪大眼睛看着我。当笔者说“我们的校服好鲜艳啊!我们坐得好端正哟!我们的笑容好灿烂”时,学生开心地笑了。这时,每组学生一起重复笔者刚才的话。活动形式较简单,又因为是课前师生首次面对面沟通,彼此充满了期待。这个暖身活动,不仅能把快乐气氛带入课堂,而且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学生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善于发现闪光点的好老师,简单的游戏就会变得特别富有吸引力。
  二、暖身活动要唤醒内心体验
  暖身活动既要注重全员参与,又要注意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促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唤起他们积极的内心体验。之前,笔者设计的暖身活动是音乐欣赏,它除了让学生体验到放松的感觉,似乎没有其他意义。后来,在反复思考后,笔者设计了“回音壁”游戏,通过“回音”互动,展示教师眼中孩子们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而在学生眼中,教师是这么亲切,一直在注意、鼓励他们,学生得到的是真诚的肯定和赞美。这看似闲谈的师生之间的聊天,其实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暖身活动的语言,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暖身活动要契合主题
  再经典的暖身活动,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脱离了课文主题,即使再花哨、热闹,也不能对课堂起到好的铺垫作用。笔者在设计“回音壁”游戏前,曾设计“玩按摩游戏”(学生站成一个圈,向右转,为前边的同学捶背、按摩,然后向左转重复)。游戏中,学生积极性也较高,课堂气氛也较活跃。但这样的设计与课文“有话好好说”的主题没有关联。
  因为这节课旨在帮助孩子增强好好说话的意识,把握好好沟通的技巧,而“回音壁”的游戏设计,符合好好说话的主题。当教师反过来问孩子“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时,孩子们脱口而出:“我觉得您的态度好亲切呀!能听您上课,我好高兴呀!我觉得您好漂亮啊!”孩子的每句心里话,教师都要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产生心灵碰撞。暖身结束后,教师适时总结主题:同学们,像这样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我们的心情都很愉快,这就是好好说话的魅力!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有话好好说”。如此借暖身活动巧妙过渡到课文主题,一切水到渠成。
  可见,暖身活动如果能简单有趣、激发情感、契合主题,就不仅能够“暖身”,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去更好地学习知识。
  (作者单位:长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其他文献
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持续的心理活动过程,通常包括感知、理解问题,确定求解方案,实施问题解答和总结评价四个基本步骤,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期,我们将和大家共同探讨数学问题解决的内涵与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
2016年秋季,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开始使用。两年的使用体验,让笔者真切感受到新教材的一些变化。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有的通过实践已经慢慢领会,有的正引发笔者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口语交际”栏目,从一年级上学期正式推出,从原来的“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栏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凸现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构建了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把目标明晰到每一课当中,
“转化”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常采用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方式,降低教学难度,破解教学难点。笔者以“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课前导入中渗透转化思想  导入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大,但它对于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文本解读的核心词是积累和对话。教师在这两个方面做足功课,才能实现“文”“言”并举的教学目标。  一、积累  掌握常用的文言语法常识、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掌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是准确解读文本的前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内容作为积累的重点。  1.积累文言语法常识  文言的基本语法常识很多,如词意的基本翻译法,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句读法,朗读技巧等。平时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搜集、整
在《故乡》里,有两个人物最震动人心:曾经“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活泼少年,经过生活的打压而变得“仿佛石像一般”;曾经“擦着白粉,终日坐着”的“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却变得庸俗势利、贪图便宜。鲁迅先生通过这些变化,揭示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出心中的痛苦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基于这样的解读,笔者决定以“变”字为中心、以三幅图画为线索来设计教学,进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登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点击“我晒的课”,就轻松地找到了我晒的优课《好汉查理》,优课封面上红底白字的“部优”二字赫然入目。此时,虽距离去年晒课获奖已过近一年,但内心的欣喜与自豪还是油然而生。  初识你,你是我的良师。接触优课平台是2014年,一开始,我只在平台上上传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至于上传课堂实录,觉得遥不可及,难度很大,许多老师也都上传不成功,于是作
大多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开发的主要途径是把原来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升为校本课程。这样的开发比较省时省力,也便于学生接受。然而,仔细考察这些由兴趣小组活动演变的校本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所谓的校本课程不过是兴趣小组换了名字而已,缺乏内涵的提升,自然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要想真正让“活动”变成“课程”,就必须按照课程的要素需求,在内涵提升上花大力气、下真工夫。  抓顶层设计,让校本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表述,是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中,师生围绕具体、明确、适当的目标开展活动,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具体、明确”不需细述,本文主要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渔歌子》为例,谈谈如何制订出适当的第二学段古诗教学目标,以及如何根据目标落实教学。  一、制订目标要细化  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要让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适当,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细化
2012年6月,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开发区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名校的夙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江岸区实行合作办学,将育才小学与奥林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4年来,奥林小学由17个教学班增长至44个,学生达到2000余名,形成一校两址的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一、立足校情,科学规划,走内涵发展之路  合作办学尊重育才小学先进的
源于US SOCOM的PSR选型计划  2009年伊始,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 SOCOM)发出了一项名为PSR(精确狙击步枪,Precision SniperRifle)的招标计划,旨在为其下辖的特种部队提供一种新型狙击步枪。  现在美军特种部队已装备了多种性能不错的狙击步枪,包括M24 SWS、M40系列、Mk11、Mk12和Mk13等,但US SOCOM认为这些狙击步枪在中远距离上的精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