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课群建构与国家精品课程培育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不断进行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和改革,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功能化设置,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文化遗产与文化管理、教师教育等六大课群模块,每个专业课程模块构成一个研究性课程群,课程群突出“四研”,即研究动态介绍、研究意识发掘、研究能力培育和研究方法训练。课程群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推动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通过课程群的精心设计,全面推动课程体系的精品化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全面提升专业课程质量,并直接推动了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学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优秀团队建设、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群,国家精品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22-0064-04
  平台资源是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基础和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教学改革以及课程体系建构等方面,充分有效地利用了长期以来着力搭建的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平台。
  学科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是“211”工程建设学科,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近代史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这些学科平台为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撑,并为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提供了优越条件。
  人才培养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改革试点、国家级历史学特色专业、湖北省历史学品牌专业,这些平台本身就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指导平台 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直接指导,这个平台也成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广泛交流的有利条件。
  教学对接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心,作为沟通大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渠道,并不断深入研究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有效对接。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包括三个专业方向:历史学免费师范、历史学基地班、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学院相应地制定了三个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历史学基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的量化情况如下:
  从表1的数据情况不难看出,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平台”的“选修课”类,三个专业方向都显示出一个远远高出其他课程平台的数据,这一设置在全国同类院系中尚属少见,说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于这个平台课程体系的重视和用心。专业课程平台选修课程的大量设置,一方面说明学院有很好的支撑条件,另一方面,说明学院勇于改革,为了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质量,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进行了深度地创新。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不断进行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和改革,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功能化设置,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文化遗产与文化管理、教师教育等六大课群模块,每个专业课程模块构成一个研究性课群,由二十多门研究性课程组成。研究性课群突出“四研”,即研究动态介绍、研究意识发掘、研究能力培育和研究方法训练。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课群为主修方向,引导学生在专业上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当然,为了强化教师教育特色,规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为必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课程群”: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史、明清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古代军事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孙子兵法》研究、《史记》研究、秦汉政治史专题、秦汉历史人物研究、魏晋名士与清谈、魏晋风度研究、史家群体研究、历史人物评价研究、明清社会群体研究、明清区域社会研究、明清医疗史与环境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群”:中国博览会史、晚清中国改革、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中国现当代儒学研究、宏观经济与近代中国、近代名人与学术文化、中国近代史专题、毛泽东思想研究专题、中国近代工业史、近代人物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中国早期现代化专题、近代中国劳工政治、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近代宗教社会史、中国近代三农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化史。
  “世界史课程群”:青铜时代希腊的考古与历史、欧洲一体化史、东亚现代化研究、殖民主义史、俄国史、东正教研究、法国政治经济史、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日本史专题、古风时代希腊社会史、古典时代希腊文化史、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史、近代国际关系史、联邦德国外交史、德国精神与文化、法国社会文化史、13—18世纪英国史、现当代大国外交政策、国际移民问题研究、当代东南亚地区的民主化问题、15—18世纪法国史导论、英国社会经济史、南亚现代化进程与中印现代化进程比较、德国史专题、希腊化文明与东方文明、海外华侨华人研究、法国政治制度史、英国政治史、英国“工业革命”研究导论。
  “历史文献学课程群”:中国文献学、《左传》研究、先秦诸子研究、老庄学研究、国学与人生、中国史学史、中华元典导读、清代学术研究、儒家心性学、训诂学研究、中国经学史、古典目录学、史学与文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语今读、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佛学概论、中国伦理学史、唐诗宋词鉴赏、史学经典选读。
  “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课程群”:考古学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学、文化遗产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与保护、楚文化史、先秦考古、文化资源学概论、中国青铜器、汉唐考古、中国地域文化、文化遗产数字化、跨文化交际学、文化人类学、古文字学、博物馆学概论、文化产业管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外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研究、出土文献概论。   “教师教育课程群”:历史课程与教材研究、历史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方法基础、教育调查与统计、中国教育名家思想、外国教育名家思想、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案例赏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实践、现代远程教育概论、教学系统设计案例研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国现代教育名人与思想、近代大学与社会、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研究、中学历史名师教学赏析、班主任工作技能技巧。
  六大课程模块组成六大专业课程群,与其他公共平台课程、主干课程等构成整体,课程群的设计依据,一是历史学专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体系,二是学院的专业发展规划,三是课程群具有研究性,直接反映教师的学术发展状况。学院要求,重点研究基地全方位地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搭建教研交流平台。专业课程群之外,还包括主干课、基础课以及一批外围课程。学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进行一定的组合。
  课程群的设计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在学生专业兴趣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二是课程的精品化建设。
  在课程模块所形成的课程群的基础之上,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步骤地开展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第一批建设的是各课程群的主干(或核心)课程,目前学院共有四门国家精品课程,即《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纲要》,这四门课程在2013年前后顺利完成了两个转型,一是由国家精品课程转型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精品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二是精品课程负责人由早期的一线教师传递给现在的一线青年教师。学院同时还拥有一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近代史》。
  精品课程的建设有着十分明确的思路和举措:第一,由一线教学、科研卓有成绩的教师领衔,并实行领衔教师责任制;第二,精品课程建设除了建设课程之外,还必须建设团队,提升专业团队力量;第三,由内至外、由基础主干至选修、由本科至研究生课程,逐级逐层地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第四,力争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达成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全面精品化;第五,学生全面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专业课程群与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学院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一,推动课程体系的精品化
  除了国家精品课程之外,学院还有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的建设思路是先主干,随后逐渐推延,有序地进行精品课程的分批建设,并通过已有的精品课程带动更多的课程建设(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立项支持,而是希望学院的每门课程或大部分课程都能够成为优质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体系的精品化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建设。
  第二,带动优秀教学团队(甚至科研团队)的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学院由众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组成,而教学团队主要依据课程群来建构。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的教师构成教师团队,而这些团队往往也是科研团队组成的团队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就是优秀教学团队或科研团队的建设过程。目前,学院拥有马敏为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朱英为首的《中国近现代史》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吴琦为首的《中国古代史》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等。依据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学院将组成越来越多的成熟团队,这些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学院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关键的骨干作用。
  第三,学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学院要求,一方面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必须立足学术前沿,关注学术,深入学术;另一方面,选修课程大部分必须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尤其强调将学术研究转化为课程和教学资源,课程群中众多的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该领域多有研究成果和心得,各教学团队都有很好的专业基础和学术水平,诸如中国近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历史文献学原属湖北省重点学科,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的主干单位;中国古代史则有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湖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学术基地。
  第四,重视教研,成果斐然
  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各类教研立项,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历史学)专业改革试点单位等平台上,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一系列教研成果,诸如“历史学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大量教研立项(见表2),教研论文近百篇。学院专门举办了“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讨会”,等等。
  第五,学生专业意识浓厚,科研能力提升
  专业课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与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对于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不断优化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兴趣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也具有明显的成效。学生专业意识和兴趣越来越鲜明,先选专业后选导师或将专业选择与导师选择结合的现象趋于普遍,学生开始具有了明显的专业取向,并主动进入专业探讨和学术研究的学习状态。基于此,学院推行导师制、学术兴趣小组、班主任制等,导师、班主任都是一线教师担任,主要工作是指导、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学生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术素养优秀,成为各一流高校研究生录取的抢手生源。
  专业课程群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我们学院始终追求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断创新的重要方面,其中鲜明地体现出学院对于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教研促创新的不懈追求。学院具备了十分突出的教研与创新能力,并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辐射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吴琦,1962年生,江西吉安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社会史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
其他文献
摘 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生活的日侨和日裔美国公民几乎全部被逐出家园,经临时集合中心的短暂安置,后被送往西部沙漠和南部沼泽地区的十个拘留营。为应对安置过程中的传染病流行,美国战时民事控制局对全体日裔民众展开检疫隔离和疫苗接种。在拘留营中,美国战时安置局建起陆军式医院,为日裔民众提供必要的卫生和医疗服务。美国政府的集体拘禁政策严重侵犯了日裔的权利,但其采取的疾病防治与医疗照顾措施,避免了更为严重
[摘要]随着清末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继清廷对法官选拔之后,提法使衙门的人员安排开始备受关注,并最终以招考的方式确定下来。直隶是在清末司法改革中效果较好的一个省份。对其他各省产生了示范效应和启示意义。以直隶为中心进行考察能够透视这次招考的全局和整个进程。此次招考体现了提法使对人员考选的重视,也是清廷对促使中国司法走向专业化、贵族化、精英化的一种尝试。但亦有组织无序、监管缺位和失语、单纯事后监督等问题
2019(第十八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于7 月9-11 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5G、IPv6、人工智能、金融科  技、互联网人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安全与治理、知识产权保护、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  互联网站发展等行业热点悉数展开,由30 多场分论坛和一组盛大展览会组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大会致辞中指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将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升级基础设施、  深化
[关键词]背书,高考,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21-0036-04    上海市是课程改革较早的地区,发端和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先于全国进行的课程教材改革试点。所以,当全国新课程改革兴起时,上海顺势而为,有声有色令人瞩目。就中学历史学科而言,越来越多的教师“走向21世纪”——聚焦典型而生动、智慧而大气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史
摘 要 在现代美国环保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决策的科学化取向促成了白宫决策层环保认知的提升,国会立法赋予联邦政府环境治理权责的不断扩张,并从认知与建制两个层面推动了环境治理国家化趋势的形成。在这一趋势下,尼克松政府中的环保主义者首倡性地将环境议题纳入对北约的外交政策议程中,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滥觞的重要推力。  关键词 美国,环境治理,环境外交  中图分类号 K712 文
摘 要 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征税行为推动了法兰西近代国家职能的发展。以意大利战争为契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自1523年起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一方面设立储蓄国库,以集中收、集中支为原则,初步确立了更为集权化的财政管理体制。另一方面重组和扩展财政区和财政分区,建立起三层级的赋税征管体系。从制度层面而言,近代早期的法国君主对国家行政机器的形塑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种行政集权基础上的政治集权,构成旧制度
1948年和1954年,毛泽东两次看了吴晗写的《朱元璋传》,都批评吴晗尚未完全接受唯物史观。1954年,毛泽东直接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应该肯定,晚年应该写得好一点。1946年,吴晗着手写《朱元璋传》时,想借朱元璋骂蒋介石,所以对朱元璋的评价很难说都是客观的。1954年,吴晗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修改了含沙射影骂蒋介石的话。1965年,吴晗再次修改《朱元璋传》,最后加了一段对朱元璋的总体评价
摘 要 艾森豪威尔政府初期,美国试图将埃及纳入遏制苏联的战略轨道。然而,英埃苏伊士运河基地问题和埃及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阻碍了美国目标的实现。美国虽然促使英埃妥协,但在援埃上的推脱延宕反而促使埃及向苏联靠拢。苏埃武器交易和苏伊士运河危机使得美国政府将埃及视为苏联在中东扩张的马前卒。为了遏制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和苏联影响的扩大,美国出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这一政策成效有限,到1958年,美国在权衡
摘 要:19世纪中期,英属加拿大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加拿大殖民地政府依次经历了军事管制、皇家殖民地政府的总督专制、旧的代议制和责任制政府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经过联合,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在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的影响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相继建立起责任制政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这是英国殖民地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为后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加拿大,白人移民殖民地,
主持者手记:应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之邀,澳门大学黄枝连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宋成有教授、辽宁大学历史系徐德源教授、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张历历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陈文寿教授,于2007年1月28日在外交学院结合黄枝连先生《天朝礼制体系研究》(上卷),就东亚历史中:的“天朝礼制体系”、东亚文明、东亚国际关系结构、“天朝礼制体系”在近代的命运、欧美国家的冲击以及中朝关系、近现代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他们站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