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之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de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各科教学中,物理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其概念难理解、物理模型抽象、计算过程复杂、问题情境难以创设,所以现在许多高中生即使做了大量题目,成绩依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文章重点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分析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5-0029-02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阶段还是存在文理分科的情况,基于大环境下的高考形式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选择学习理科的比较多,出现了理科生多、文科生少的现象,而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有22000名初中毕业生,高中录取人数才8000人左右,也就是说有一万多人没能上高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打工,一小部分人选择了技术学校或中专学校。高中物理对于理科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中的分值为110分。而高中物理对思维的培养要求比较高,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不够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一节课下来主要强调结论的记忆,只要求学生记住一些解题的思路,没有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思维的疏通,最后导致教学质量不佳。例如,学习质点模型时,由于该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再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知识时,其中包含微元和极限思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下子无法接受,甚至整个高中学习生涯都可能理解不了。再如,天体的学习,由于天体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学生难以直接感受,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
  (二)高中物理实验流于形式
  在高中階段,由于课程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一些教师就采取讲实验的方式,将高中物理中一些需学生动手做的实验讲述给学生听,所有的探究性实验全部变成验证式实验,直接告诉学生相关实验的结论,不探究结论是怎么得到的,也不让学生进行理解,只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记忆,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主动思考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现象偏多。教师直接呈现结论,没有问题引导,而学生缺乏思考,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不足,缺乏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例如,在开展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然而各种问题频频出现,最后教师发现没有几组学生能很好完成实验。
  (三)与学生缺乏互动
  新教育理论倡导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要多了解、观察学生,开展课堂互动,减少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多提问、多引导、多夸奖,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学习没有系统化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学习时间短、知识点多的情况,如果学生学习分散,则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学习的知识也较片面,容易遗漏遗忘,一旦学生遇到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就很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提出的,结合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有以下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1.适应学生已有学习水平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知,现学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能很好地建立联系,为学习搭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这一联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这是基于建构学习下的一种很好的模式,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创设问题情境。
  2.适应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学生之所以称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的身心都还没有成熟,人生阅历还很浅薄,很多东西都还不懂,认知接受力还十分有限,需要被指导。所以,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要注意难易,符合教学内容,贴合实际。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紧跟时代要求,获得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3.适宜学校客观发展状态与经济水平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财力支持与建设目标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在课堂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使用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所以各学校要分清缓急,制订阶段性计划,逐步完善。
  (二)兴趣性原则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我们都知道,刻苦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有许多客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教室环境、学生对该科教师的认识等,而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其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弥补教学中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论、教学设备更能为教学服务。接下来,笔者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等进行课堂导入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 PPT 等形式展示生动形象的物理图片以及通过音频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而介绍学习背景以导入课题。在之前,笔者听到过很多类似“读书无用”“书虫”等消极观点,批判学生走进社会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同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物理课堂教学必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但大多数时候都以无法解释而不了了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先导,向学生提问,进而由浅入深,解释原理。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像折断的样子”时,教师可以提问:“谁能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释一下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在教授“地球的自转”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   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讲台上精美直观的PPT课件是教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助手,运用多媒体设备的物理教学如虎添翼。
  (二)借助道具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效果
  教师要创设情境,需要用到实验道具。每位学生都有好奇心,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动手欲,将书上生硬的文字叙述转换成具体可感的实验情境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使用器材道具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在讲解了如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后,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先介绍以下器材:铁架台(带铁电磁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复写纸、导线、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8v)。在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后,教师提出问题:有几種方法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这里重锤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实验小组,分组实验,然后让每人上交实验报告。
  (三)问题情境需要有计划的娱乐性延伸
  为什么把一节课设置为40分钟呢?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但就算一节课只有40分钟,部分学生也很难做到全程认真听讲。况且高中学习任务繁重,上课时难免会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故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延伸娱乐性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缓解疲惫,让学生慢慢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这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比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伽利略比萨斜塔的故事,做一些小实验,将纸团和硬币从同一高度抛下,看谁先着地,以此来模拟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让经典再现。教师若能找到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则更加生动。再如,在教学“加速度”这节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赛车比赛,让学生操控并观察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世界顶级赛车视频,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问题情境中的顺序性教法
  做事要讲究规律,掌握了规律,不管如何千变万化,都可以用相同的规律处理。学习也要寻找规律,由浅入深、由此及彼。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小测验。人具有惰性,一般来说,很多人课后都不会主动去看书,更别说回顾知识了。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时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运动学以及力学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提出运动和力的成因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这就是问题情境顺序性教学,即从简单到复杂。所以课前的复习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帮助学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利用知识点关联性进行问题情境性教学
  高中物理知识点错综复杂,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关于“功”的知识,让学生很快地与初中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然后教师再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思考,最后比较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总结。高中物理中对“功”深层次的教学,并不是重复学习,是对它的拓展及延伸。
  总之,对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方的不平之路也是在预期中的,然而行进的船只不会因海里的暗礁而却步,只有努力改进船只、改良性能,才能躲避危险。教师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将逐渐运用自如,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石志青.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1(26):33.
  [2]杨莲枝.高中物理会考与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21):154.
  [3]冷绪信.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1(5):131.
  [4]朱在超.高中物理实效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1(7):25.
  [5]张彩霞.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2):9-10.
  作者简介:高赐国(1989— ),男,安徽亳州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 高中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新兴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其中,新媒体技术地位突出,为社会发展进步作了较大贡献。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早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文章描述了新媒体技术的主要概念,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意义和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核心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邂逅绘本,给予学生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体验,从而使其爱上阅读。本文概述了绘本阅读教学的概念、背景及特点,分析、论述绘本阅读教学的作用,研究绘本选择方法,探究具体的阅读教学技巧,旨在提升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语文;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教科书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叶圣陶先生与夏丏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在我国语文教材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现代语文教材的典范,其教学思想、编排体系和选文安排对当今的语文教材编写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的选文编排贴近生活、读写结合、范围广泛,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对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国文百八课》;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选文编排特点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建构区是幼儿十分喜欢的区域之一,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幼儿想象、创造。通过细致观察增强幼儿的建构体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是目前幼儿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跟随园内“游戏故事”课题组的脚步,关注建构游戏定点观察,用照片加文字的方式记录建构游戏故事,以第三视角观察幼儿及教师,聚焦 “水上城堡”区域建构案例,分析教师观察及指导方略,从而真正将建构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有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意识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创新能力;创客式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考试后,教师对试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有效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笔者以“2020年武进区小学毕业考试英语试卷”(以下简称“2020卷”)为依托,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语言能力要求,对试卷结构、试卷重难点、试卷失分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核心素养应该是适用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相融合的教学实践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信息技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尝试通过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首先对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意义进行了梳理,然后结合中考模拟题进行了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练习的思路详解,最后对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进行了简单总结。  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
期刊
摘 要:自然材料是指生活中的原生态材料,包含大自然中的泥土砂石、花木草叶、雨雪冰霜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接触自然材料,能够使其通过自然材料认识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冒险意识、探究能力,使其树立自信心,促使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自然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利用的意义及策略,即通过采取幼儿有效合作、教师引导、家园互动、走进社区等策略来
期刊
摘 要:计算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列举了一些计算错误现象,试从学生计算出错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出一系列预防对策,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出错;心理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10-02  引 言  计算历来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