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出错只是“粗心”吗?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列举了一些计算错误现象,试从学生计算出错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出一系列预防对策,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出错;心理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10-02
  引 言
  计算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常常被教师忽视,学生计算的错误率越来越高,计算错误原因也常常被教师和家长归结为“粗心大意”。难道学生计算出错,真的都是学生的“粗心”引起的吗?“粗心”的背后是什么呢?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以此寻找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计算出错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感知不准确
  现象一:
  分析:学生在计算中经常会犯这些错误,而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感知不准确”。学生感知事物常常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本质联系与特征,因此在头脑中的印象缺少整体性。因此,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出现对数字、运算符号等的感知错误。
  (二)概念不清晰
  分析:造成上面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算理、算法”。在第(1)题中,由于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在计算时出现用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的错误;在第(2)题中,由于学生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有错误的理解,认为有乘除要先算乘再算除,从而产生了错误。正确、清晰、全面地掌握数学概念、算理、算法,是学生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学生对概念、算理、算法的一知半解、模模糊糊,就会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产生混淆,这必然导致计算出错。
  (三)强信息干扰
  分析:这些错误是强信息干扰造成的。在加法中,任何数与0相加得任何数;减法中,任何数减去0得任何数。这些强信息干扰了学生对乘法计算的认知,以致学生产生了0×7=7的错误。在分数简便计算中,相加、相减往往得到的是整数,受其干扰学生就出现了“+=1”的錯误。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便被激活,它会掩盖学生头脑中正确的概念、法则、常用数据等,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导致各种错误。
  (四)注意力不集中
  分析:这些错误是由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第(1)题虽然运算的结果和正确答案一致,但中间过程出现了不等。学生在计算的开始只注意到了14×5=70和用80+70这两步运算,而没有注意“-60”,于是造成了中间计算的不等。第(2)题横式上只写了15而忘记了余数。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还不完善,在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进行观察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往往因为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而顾此失彼,从而在计算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五)负迁移的影响
  分析:这些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负迁移造成的。在第(1)题中,学生在计算前两题后再计算后一题,往往会受“多加要减”的影响,将“54+200+1”写成了“54+200-1”;在第(2)题中,学生受整数加带分数计算7+4=11的影响,产生了7-4=3的错误。当两种知识比较相似,学生容易发生混淆而出现计算错误,这在心理上称为“痕迹性”错误。
  (六)不良学习态度的影响
  分析:这两道题中,学生缺乏认真、仔细、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计算的信心、意志,导致了计算的错误。如第(1)题,因为一些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结果就出现0、6难分,1、7相混,4、9互变等情况。第(2)题,有的学生在计算中遇到大数目时,就在心理上产生了畏难、不耐烦等不良心理状态,继而缺少计算的自信心,经常在做计算题时出现只完成一半的现象。
  二、计算出错的防御对策
  (一)加强审题练习,准确感知算式
  针对小学生感知的心理特点,教师首先应加强审题练习,让学生准确感知算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设计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完整地感知算式,使信息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如针对学生易看错符号的特点,教师可集中设计一些对比练习:(1)4×8÷2,4+8÷2;(2)59+48÷6,59-48÷6等。在计算前,教师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读一读题,说说每题中要注意什么,每组题中又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动手计算,最后交流结果,看谁全做对了,并让出错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儿。如果每天能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正确感知算式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扎实基础知识,熟练口算技能
  要想预防学生因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引发的计算错误,教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概念、算理、算法和口算技能,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进而使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任何一道笔算、估算题都要转化为若干个基本的口算来完成,如果其中一次的基本口算发生了错误,那这道题就计算错了。所以要想降低学生计算的错误率,教师就必须提高学生基本的口算技能[1]。
  (三)精心设计练习,排除信息干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新算法都是建立在旧算法基础上的。新算法主要“新”在其中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教学、练习的重点。教师带领学生围绕这个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能排除其他强信息的干扰,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数乘法,它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新”主要体现在积的小数点,这也是学生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让学生判断这些算式计算是否正确:13.6×24=3264,136×2.4=3264,1.36×24=3264,13.6×2.4=3264。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就能牢固掌握新算法,并在一定量的练习中逐步达到熟练的目的。   (四)激发计算兴趣,保持有意注意
  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很持久,教师在课堂上都对此有所体会。然而,注意就像一扇门,凡是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为此,教师要筑好这扇门,才能使学生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而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动力,因为它是学生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强烈的因素。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计算欲望、浓厚的计算兴趣,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计算。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计算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呈现方法和不同的练习形式来激發学生的计算兴趣。当然,在激发学生兴趣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计算要求。
  (五)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知难而进等都是有利于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优良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坚持每天练习,计算书写要认真、规范、步骤完整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六)关注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效率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而提高运算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研究价值和思考意义的计算内容,为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提供练习平台;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寻找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例如,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组题:(1)84÷2÷2,84÷4;(2)78÷3÷2,78÷6。在学生计算后,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题。当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计算72÷2÷4这道题。整个过程思算结合,以思促算,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性、灵活性。
  结    语
  总之,学生计算出错并不仅仅是“粗心”引起的,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随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找到防止和纠正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王凌.厘清认识,发展运算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9(Z4):121-124.
  作者简介:朱勤华(1978.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事务繁忙,每天都要面对学生的各种言行,特别是要面对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班主任应在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错误开展深度的分析,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好策略。人们常说:“教育自身就是一种带有遗憾性质的艺术。”据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进行更多的探究、思考、实践和总结,以提升班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认知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新兴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其中,新媒体技术地位突出,为社会发展进步作了较大贡献。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早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文章描述了新媒体技术的主要概念,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意义和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核心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邂逅绘本,给予学生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体验,从而使其爱上阅读。本文概述了绘本阅读教学的概念、背景及特点,分析、论述绘本阅读教学的作用,研究绘本选择方法,探究具体的阅读教学技巧,旨在提升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语文;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教科书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叶圣陶先生与夏丏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在我国语文教材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现代语文教材的典范,其教学思想、编排体系和选文安排对当今的语文教材编写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的选文编排贴近生活、读写结合、范围广泛,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对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国文百八课》;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选文编排特点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建构区是幼儿十分喜欢的区域之一,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幼儿想象、创造。通过细致观察增强幼儿的建构体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是目前幼儿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跟随园内“游戏故事”课题组的脚步,关注建构游戏定点观察,用照片加文字的方式记录建构游戏故事,以第三视角观察幼儿及教师,聚焦 “水上城堡”区域建构案例,分析教师观察及指导方略,从而真正将建构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有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意识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创新能力;创客式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考试后,教师对试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有效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笔者以“2020年武进区小学毕业考试英语试卷”(以下简称“2020卷”)为依托,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语言能力要求,对试卷结构、试卷重难点、试卷失分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核心素养应该是适用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相融合的教学实践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信息技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尝试通过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首先对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意义进行了梳理,然后结合中考模拟题进行了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练习的思路详解,最后对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进行了简单总结。  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
期刊
摘 要:自然材料是指生活中的原生态材料,包含大自然中的泥土砂石、花木草叶、雨雪冰霜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接触自然材料,能够使其通过自然材料认识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冒险意识、探究能力,使其树立自信心,促使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自然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利用的意义及策略,即通过采取幼儿有效合作、教师引导、家园互动、走进社区等策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