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立足教学实际,对一线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阐述,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 高中历史 避免 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经历了多年课改,教师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同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着新课改理念,使得历史教学变得更丰富和完善。但是我们在关注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时候容易忽略历史教学细节,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第一,知识点的模糊甚至错误。扎实的基本功是老师能够站稳三尺讲台最基本的要求,而且知识的传授者一定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充分预设,才能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上及时解决生成性问题。教师一味地迎合课改而忽略对自身知识储备的更新和提高,是不可取的。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能获取信息的渠道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未必能够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切忌盲目解答或做不准确的解释,这些做法都不符合严谨治学的理念。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第二,无节制的拓展。高中历史教学有任务重、时间少的特点。虽然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但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也是历史课的价值所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依托教材知识。因此,一线教师面临如何更好地处理教材的问题。在教材处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定这节课的主线,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课外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做到“有理、有意、有节”。有理即知识的补充或拓展是合理的;有意即教师在此处进行拓展的意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或目的;有节即拓展要有节制,不能因肆意拓展而没有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钻研教材,做到恰当取舍。
  第三,过多的资料。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它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获取众多类型的信息,有助于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多的资料堆砌——整堂课充斥图片、文字、视频、数据资料等,看得学生眼花缭乱,但没有给学生充分解读史料包含信息的时间,因此,不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而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但很难成为高效的课堂。
  第四,调侃历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但无法还原和复制历史。历史是长久的岁月的积淀,所以历史是一个严肃、严谨而又深沉的话题,有它的严肃性和厚重感。而调侃历史,只会使历史显得漂浮和无奈。只有教师尊重历史,才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什么又是以史为鉴、论从史出。
  第五,盲目的学生活动。在课改理念下的课堂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但是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该围绕我们的课堂核心问题或拓展问题而开展,否则随意的学生活动就变成“胡动”和“盲动”,而且学生探究的问题应该是有一定思维深度或思维广度的,浅显易懂的及假设性的问题都不适合学生探究。同时,教师应注意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学生探究活动,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对这一内容学生比较陌生,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就其政体的问题设计学生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来讲就超出他们的认知,也就不能达到应有效果。因此,学生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合情合理。
  第六,句句带问,处处设问,但问问无果。基于学生思维开发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课堂的基本特点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攻,以问题为主线。而这里所指的问题是教师经过对学情、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有思维力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而教师如果句句带问,处处设问,那么密集的问题不仅会让学生疲惫,而且绝大多数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没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教师对这些问题又不一一解决,那这些问题还是问题吗?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问题的设置要仔细斟酌,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恰如其分。
  第七,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人都有审美疲劳,更何况学生整天对着的就是任课教师那几张面孔,如果教学方式还一成不变,则将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我们每天上课的流程方式不要都一样,就只是使用幻灯片播放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要尝试改变,当然这要视教材内容而定。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和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同一个课标——了解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的史实……因此可以作为一个专题集中解决)、对授课方式的调整(历史必修一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可用问题教学法处理,以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为主)、对学生活动的调整(不是只有合作探究才是学生活动,历史必修二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變迁》,可学生搜集旧照片等影像资料,还可让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的变化等),这些都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使课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总之,“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细节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要重视细节,才能决胜课堂。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析所教学生目前在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此探讨了写作教学的中的一些策略.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方便抽样,于2016年5~8月,采用自
现阶段,消防工作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类火灾在实际发生率上的日益上升,将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
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学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得以优化,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让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
大学生领悟能力高,善于思考,普遍认知力完整,所以理性情绪疗法特别适合运用在大学生群体。本文是一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期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咨询的经典
期刊
对220例中医肝病证候患者进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检测,结果发现:肝病实证(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炎证、肝阳化风证)血浆NE、E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肝病虚证
对于大学生而言,“交往”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与恋爱交往两方面入手,对当代大学生的交往心理障碍进行了梳理,并在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当前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如山东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理念。虽然各地改革的口号不同,形式不一样,但殊途同归——追求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这一问题。  关键词: 备课 阅读 评价 历史课堂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