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景生情触笔生花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作是情感与思维共同作用的活动,而并非简单的遣词造句,一篇优秀的作品不仅包含了创作者对客体的认知,同时也浸染了创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所谓“触景生情”并非是直接通过事物或者情境生情,而是通过特定的事物或者情境唤醒学生相关的记忆,从中收获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将个人感受融入到创作当中。所谓“触笔生花”就是促使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情境画面,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产生更多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一、初中写作情境教学模式概述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情感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影响学生价值判断、激发学生想象力,影响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而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要基于特定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初中写作情境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创设具象的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相互作用,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1]。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中写道:“我们内面的情不会凭空发生,须由外面的境给与我们触动,情感才会发生。”特定的情境可以触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可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价值判断,使学生在思考事物本质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初中写作情境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其特定情境启发和诱导学生,促使学生运用自身的智慧与情感开展写作活动。
   二、情境模式下的初中写作教学思路
   (一)以意境为基础
   创作的基础是客观世界的存在,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生活,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是如此,意境就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创作的目的就是将这种认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读者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理解[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以视觉、嗅觉、触觉以及听觉等感知客观存在,进而形成感性认知,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每个人获得的感性认知不同,其中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因此,在创作中所展现的画面也完全不同。以意境为基础就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想象力以及理性思维对客观存在事物进行认知,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3],在脑海中营造出具象的情境,这样才能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以及理性认知融入其中,将作品打上自身的烙印。
   (二)以情感为核心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教导学生写作要真实,真实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与读者产生共鸣,这里所讲的真实即真实的情感,但是很多教师并未教会学生如何将真情实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关于这点,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观察积累阶段,此阶段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避免虚造写作素材,去掉浮夸的语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掘美好的事物,寻找积极健康的情感。二是构思和语言组织阶段,此阶段需要学生构思文章布局,组织语言表达,使自己的情感或者思想融入到文章当中,做到文章结构合理,段落间紧密相扣,遣词用句神到意到,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突出真实的思想情感。三是经验积累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反思并修改自己的文章,在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客观评价,包括观点是否正确、情感是否积极健康、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等等,从中积累经验。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如同语文学习一样,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正所谓厚积方能薄发。
   (三)以情境构成为手段
   从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都存在不知道如何下笔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并非是缺乏写作素材,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构成情境画面,使学生克服对于文字的陌生感[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导入使学生生成情境画面,并鼓励学生以口头表达或者文字表达的方式将情境画面描绘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同学可以帮助学生指出错误,避免在写作过程中犯错。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如何下笔的问题,同时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到其他同学在语言表达上的优点,积累经验,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三、初中情境写作教学的实施
   (一)情境导入
   要使学生触景生情,并融入到写作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导入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方向,让学生了解写什么、为什么写。情境导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限定写作范围;二是积累素材,通过情境导入环节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与内容,同时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联系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情境导入的方式较多,比如文字资料、图片、影视资料以及课文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5]。文字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材内容、课外读物以及网络资源等,教师所提供的文字资料需要具有明显的特征,可以使学生从中概括总结出一定的创作经验,或者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图片资料的优势在于比较直观,可以充分发挥初中学生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优势。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不仅可以获得图片中的信息,同时通过联想还能获取到其中的隐含信息,从而为学生指明创作方向,再配合教师的文字说明,可以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特定的情境画面。语文教材作为学习语文的主要工具,在写作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编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教材课文,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学习《新闻二则》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篇新闻消息结合时下的新闻热点写作这类体裁的作文。
   (二)构成情境
   情境构成是触景生情的关键环节,情境导入环节就是此环节的铺垫,只有学生脑海中构成特定的情境画面,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6]。构成情境的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形成情境画面,这一方面取决于课堂情境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情境导入资料,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观察的角度以及生活经验,比如以尊师为主题,有些学生脑海中呈现的是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的情境,有些学生脑海中呈现是教师的敦敦教诲,有些学生脑海中呈现的是教师对自己的鼓励。无论学生脑海中构建的是什么情境画面,都会引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使学生在写作阶段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或者主观感受。二是分析情境中心,此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形成的情境画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多个情境画面中筛选出更为契合写作主题的情境画面,或者从一个大的情境画面中截取其中核心的部分。通过分析情境中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主题,同时确定文章体裁,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或是散文;确定写作内容是写景、叙事或者写人;确定文章的情感主线、价值观念以及态度,从而建立起文章基本框架。三是拓展新的情境画面。在写作中意境有虚境和实境之分,实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虚境是主观感受,虚实结合可以使文章更加丰满充实。比如《观沧海》这首诗,前八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为实境描写;后八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虚境描写,通过虚实结合将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拓展新的情境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实境的基础上通过主观思维活动产生新的情境,进一步突出文章的情感色彩,引发读者共鸣。    (三)写作情境
   在写作活动中,“触景生情”是前提,“触笔生花”是结果,经过情境导入、情境构成两个环节,就可以开始进入写作环节,将前两个环节的积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完整的文章。在此环节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情境顺序安排要合理,这关乎文章的谋篇布局,需要学生建立其基本的行文结构,以写作主题为核心,合理安排情境顺序,使整个文章浑然一体。很多学生在学做过程中出现跑题、行文杂乱无序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情境顺序的安排不合理。关于情境顺序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多个情境画面的描写与一个情境画面的不同部分描写[7],针对前者,一般是按照时间循序进行描写,可以选择倒叙、插叙或者顺序等结构;针对后者可以按照空间循序进行描写,比如由上到下、由表及里、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等等。二是语言表达要规范,规范用语才能准确表达创作的思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若语言表达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作者的创作意图被曲解。关于这方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口语表达与书面用语的区别;其次要熟悉段落劃分、标点符号运用;再次要明确成语、歇后语、典故的运用;最后是明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8]。这四方面因素是写作的基础,且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重积累,同时要善于借助工具。三是以文字传递情感,这是整个写作环节最为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同时也是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初中阶段的作文可以不要求精雕细琢、典丽奇突,但是必须要表达出真实的情感,透过文字向读者传递情境画面。这一方面需要学生大量的积累,善于模仿,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善于创造,学生平时可以揣摩教材或者课外读物中如何描绘情境画面,积累经验,同时也要尝试创新,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表达方式,使文章情境交融,浑然天成。
   综上所述,初中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做到“触景生情”,进而在写作时“触笔生花”,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中心,最终指导学生准确表达情境,进而写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梁云堂,常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23-25.
   [2]季丽琴.破茧成蝶,畅游天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022):93-94.
   [3]李秀兰.妙笔生花,灵动写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001):156,180.
   [4]曲光娟.心随文动 笔下生花——浅谈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7(1):00246-00246.
   [5]冯曌辉.找准落点 妙笔生花——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小练笔[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2):P.71-71.
   [6]龚敏.找准落点,笔下生花——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4):37-37.
   [7]刘晓琴.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有效教学——谈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0):144-145.
   [8]王静.对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2期):19-20.
其他文献
【评议文章】  谭海生《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刘锡庆《与谭君论文书》,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蔡伟《朴实与华丽:一对并不矛盾的概念》,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4期。  孙绍振《也说“华丽”与“朴实”》, 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李镇西《内容第一,技巧第二》,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  郑晓龙《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曾经这样解释问题教学法:“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教学目标: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重点)  2.品味鲁迅杂文严谨生动的论证艺术,形象讽刺的语言艺术;(难点)  3.尊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冷静而不失开明地对待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一稿设计】  备课初期,我广泛吃进相关资料,本想博采众长,不想已有的成果似乎都在同一个逻辑层面,很不得劲。而且,思维反复在这个层面中纠缠盘绕,似乎失去了往下深挖的锐气。
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授课PPT、微课等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个重要学科、关键学科,而且语文学科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例,在教育教学的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微课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是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微课的教学作用分析   1.提升教学成果   微课的教学融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就可以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而后两者则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无法勾勒出“外貌”的老人
课堂评价一直都是教学关注的重要领域,有效发挥课堂评价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必然趋势。程翔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数十年执教生涯所积累的深厚专业素养造就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语文课堂。《将进酒》一课是程翔精心打磨的一件作品,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理念,对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将进酒》课例中运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背后的评价理念。   一、安置性前
【背景】2011年4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培训班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我邀请董旭午老师执教《老王》;2011年11月,旭午又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活动中再次执教《老王》。两次教《老王》,我都在现场听课评课。旭午教学生用生活经验解读文本,效果极佳。  【课例回放】:  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王》。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这堂课,我们就解决两个问题:(出示课件,展示教读目标)第一个,我们一起来认识
《陈情表》自入选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后,因其不衰的艺术魅力,为历代的散文选本所选用(如《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等),也先后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对《陈情表》的赏析,历来是赞语有加,历数此文之感天动地。笔者以为,在诸家评述中,要数清人林云铭的点评最为中肯。他在《古文析义》中说道:“(《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清人过珙亦有类似的评点:“斯文历叙生平辛苦,亦呜
近年来,中国自杀人数占世界自杀总人数的1/3。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也是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正处于变革剧烈的时期,许多人特别是许多青少年呈现出迷惘、彷徨、浮躁、脆弱、偏颇的心态,这往往容易引发自杀倾向。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得不引出哈姆雷特式的发问:“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探讨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从探究这一问题的角度看,史铁生的
新课改提出写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世界的能力。对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来说,鼓励说真话、感情真挚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成为取得写作高分的要素之一。“生活即教育”,是一切知识的源头,想要换发知识素养的灵性,需要真切地踏入社会,在纷繁复杂的生活里发现语文,学习语文,从而自然而润泽的写作。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阐释与初中作文